分享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木香草堂 2018-12-13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江南一滴水

    在檐边最后一片瓦

    坠落

    酿了一河墨

 

    烟雨一滴水

    在纸伞最低的骨尖

    涟落

    画了一地梦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江南运河的一段,它北接长江,南达太湖,西起常州与无锡交界的五牧(洛社镇),南到无锡与苏州交界的望亭,全长约40公里。在无锡城区段从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这段长约6公里的是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段。

    南长区古运河风光带是大运河中保存风貌最完整,遗存历史文物最多,最具江南运河、水乡风情的精华地段,沿河的清明桥街区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清名桥位于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会处。从北纬31°33'33.88",东经120°19'04.58"向南走100多米,可从伯渎河上溯至清名桥。伯渎河当地人又称伯渎港,已有3200年历史。伯渎河经无锡梅村至常熟虞山镇,是古代人工开凿的、沟通无锡和常熟的重要水道,同时具有重要的水利作用的河道。伯渎河与大运河另一条人工古河望虞河相连,望虞河在苏州望亭与大运河交叉,为无锡与苏州的界河。望虞河是太湖通向长江的重要泄洪水道,也是大运河在太湖以东进入太湖最短的河道。

    事实上伯渎河的历史是早于望虞河开凿的一条人工、自然河道相结合的河道,它是无锡最早把太湖、大运河和长江沟通的河流,古代在长江的汇入点位于常熟市碧溪镇。由于望虞河的出现,太湖与长江的泄洪距离更短,使伯渎河逐渐消退。现今虞山镇的水乡老景已经消失,只有老照片成为记忆。

    梦中的水乡  

    (以上链接中的水乡图片均来自上世纪80年代的虞山镇)

    远古时候的无锡被称为荆蛮之地。有认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锡设县筑城,无锡的地名,源自吴侬方言“吴墟”二字的谐音。至今仍被长江以北的人称为蛮子,对应蛮子的称号,伯渎人称北方佬为侉子。古时伯渎人都是断发文身,身上纹满了鸟兽图腾;头剪短发,便于在河湖港汊中游泳。但之后,古运河的影响,使他们留起了长辫。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伯渎河上伯渎桥,虽然已经重建,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严格意义上它是清名桥的祖师爷,是无锡的鼻祖。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无锡清名桥是大运河的58处遗产点之一,是古运河上有着悠久历史的原位古桥,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1°33'28.16",东经120°18'47.56"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重建。清名桥,原叫清宁桥,至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清名桥上从桥身石缝中长出一颗石榴树,上面结满了石榴。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门前搁着南方特有的木制盛水器皿,吴侬语叫“凹手”,源自它的木制手柄。南方湿度大,江南人有泡脚习惯,“凹手”便是人们常用的脚盆。江南人称之为“汏脚”(吴侬语,不过汏脚二字均发平音)。

    另一已基本消失的是木制马桶,现在取代了陶瓷坐便器的名称。上个世纪70年代前,还能在水乡见到家家户户门口马桶晒太阳的景致。改革开放初期,成为国外旅行者的标准镜头,以至早些开放的城市下行政指令,不得显眼,如今已一片难求,它完全有理由替代逢皮杜中那个艺术品,而更有张力。现代先进且卫生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