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帝视角下的江南“水弄堂”

 陆建华摄影 2020-08-12

江南平原,河湖交叉,水就是大地的灵魂。



也许没人知道,这第一滴水从何而来;也很少有人明白,每一条河流,它最终流向何方。但你可能知道,寻常的江南,人家尽枕河。



从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起,2400多年来,它便承担起南来北往的水上运输之重任,进而也带动了运河两岸城镇的兴旺发达。位于京杭大运河尾端的江苏无锡,便是这条千年运河变迁的缩影。



说无锡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尾端,是因为从无锡去往古运河的终点杭州,要从茫茫的太湖穿越,才能最终进入杭州,而太湖并非是靠人工挖掘的,京杭大运河的人工部分,基本在这一段终结了。于是古运河上最怡丽、最人文的精华,都万千宠爱齐聚于这座太湖鱼米之乡——无锡。



几乎在京杭古运河的全程中,仅有无锡段的河流是穿城而过,无锡境内约四十多公里的长的古运河,将现今的无锡这座城市东西两边划分开来。而在明清时期,无锡的城墙,也是依在古运河的岸边修葺。因为当时城市的规模小,运河,也就成为古无锡城的护城河。



当时的无锡,东南西北各开四座城门,出了城门便是运河,一些古运河的支流,通过城门流进市区,居民大都沿着这些小河的两岸定居,人们出行的工具,便是咿呀作响的摇撸小船。“江南水弄堂”的格局,大体在那个时代形成了。



若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城市的发展,推倒了城墙、填平了市区纵横的小河流,那“东方威尼斯”的称号,也许非无锡莫属了。



其实在无锡,京杭大运河并非是第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远比它早千年的时候。周太王之长子泰伯,弃权继承王位,不远千里,长途跋涉,来到了当时的荆蛮之地无锡梅里,建立了“勾吴”国。



泰伯为了“勾吴”国的水利需要,动用人力,从梅里向现今的无锡市区挖凿了一条人工河流,史称“伯渎河”,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无锡南门外的清名桥处相交汇,现已成为无锡古运河的一大风景。



在无锡游览古运河,起点位于老北门外“黄埠墩”,终点便是古运河清名桥景区,全长约6公里。这期间约有四大经典的河段组成,依次分别为运河公园“黄埠墩”、江尖公园、西水敦公园和古运河清名桥景区。



“黄埠墩”,原先就是运河中的一个圆形小岛,面积仅为二百多平方米,据说清朝两代皇帝,康熙和乾隆十二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在这座小岛上停留。可见其在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地位。



从“黄埠墩”一路南下,先后经过江尖公园、西水墩公园,到达无锡的南门,便进入了无锡最有名的“江南水弄堂”——无锡清名桥古运河历史街区。



无锡人把这一段运河的两岸叫南长街和南下塘。南长街是因为从前沿运河的小商小贩林立,异常热闹,一条街走下来,会觉得很长,因而得名“南长街”。而“南下塘”,则是因为众多的百姓傍河而居,形成一大批临河建筑,这条“弄堂”,就是以水为其基础形成的。



因这段运河上,有一座建有四百多年的“清名桥”,故而这里也统称为“清名桥景区”,这边也是现今保留着的无锡古运河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方。运河两边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运河灯影迷离。尤其是下雨的时节,丝丝小雨飘洒在白墙黑瓦上,再沿着石埠码头慢慢注入运河,“枕河”,或许是最贴切的注解。



据说有专家在考证了“清名桥景区”后,用十个字来形容它: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确实,这里的古巷、古宅、古街、古桥、古寺、古塔、古庙、古窑、古码头,无不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有些虽说翻新过,但几乎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到历史的烙印。



或许再也找不到如此密集、如此的枕河人家,难怪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这水乡的风情所迷恋、所陶醉。



让我们再从上帝的视角,看看这一条“江南水弄堂”。



作者简介:

陆建华

中国摄影师协会理事、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师》杂志旅游地理栏目专栏作者、无锡市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新浪自媒体签约作者、六月份新浪旅游垂直V影响力排行榜第20位、搜狐全国作者排行榜第14位、秒拍达人、今日头条作者、腾讯自媒体签约作者、同程旅行家、携程旅行家、艺龙旅行专家。

新浪微博名:@陆建华摄影

微信号:ljhsy01 

公众号:ljhsy02

微信号:ljhsy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