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降将-----蒲寿庚

 zqbxi 2018-12-13

1276年二月,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携宋恭帝赵顯降元。1276年五月一日,陈宜中、陆秀夫等人在福州拥立八岁的益王赵昰为新帝,改元景炎。南宋流亡政府自此开始在闽广挣扎度日,南宋国祚在名义上又延续了数年时间。

但是,流亡政府在福州只得到了半年的安静时间。十一月,元军攻入福建,先后攻占了建宁府、邵武军、南剑州,兵逼福州。宋流亡政府从海上撤离福州,“欲作都泉州”。

1274年时,有海盗侵犯泉州。官兵无力驱逐,蒲寿庚凭着强大的私家护卫队,击退海盗。因功被宋政府授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南宋流亡政府在福州成立之初,就加封蒲寿庚为“闽广招抚使”,希望以此将蒲寿庚的势力征为己用。但是,当南下的流亡政府想进入泉州时,却被蒲寿庚拒之门外。

被迫停驻于泉州外港獭窟的宋军,无论是物资还是船舶都处于短缺状态。愤怒的张世杰,直接以暴力方式征用了蒲家的二千艘海船。更加愤怒的蒲寿庚联合泉州知州田真子,派出亲信孙胜夫,联系元军准备献城投降。随同他们降元的,还有世居泉州的三代武卫左翼军统领夏璟以及当地豪族林纯子、颜伯录等人。

张世杰被迫护送赵昰经漳州南下潮阳。第二年七月,张世杰联合福建义军陈吊眼、畲族许夫人自潮州从海上回攻泉州。蒲寿庚一方面遣使向元军求助,另一方面杀尽泉州城中的二千多赵宋宗室子弟,及驻泉州的淮军,据城而守。率数万军队而来的张世杰,竟然连一个泉州都没能攻得下来。90天后,唆都率元军来援,张世杰只能退兵撤回广东。

自此,南宋流亡政府彻底失去了整个福建,可去之处只剩下了广东。而蒲寿庚的投降,也使南宋流亡政府开始陷入死局。

北宋时西北往外之路就被西夏断绝。南宋时陆路上则已经彻底失去跟外界交通的渠道。因此,自宋立国以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重视海外贸易的时期。

由于南宋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泉州自1087年(宋元祐二年)设置市舶起直到南宋末年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贸易海量增长。

泉州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各国商人,这些商人以大食国、三佛齐国、阇婆国居多。其中,来自阿拉伯的大食商人,由于掌控着较强的商业资源与渠道,而成为泉州蕃商的最大势力,被称为“蕃客回回”。这其中,又以蒲寿庚为最典型的代表。

在南洋、三佛齐一带,姓“蒲”的有很多。蒲姓,应当源于阿拉伯语中的“Abu”,也就是我们常称的“阿卜”。

蒲寿庚的先辈为十世纪之前定居于占城的阿拉伯海商。十一世纪时移居广州,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统理。蒲家一度是广州首屈一指的富豪。但是到了蒲寿庚之父蒲开宗这一代时,开始没落。1217年,蒲开宗举家迁往泉州,定居在后渚港附近的法石乡。

虽然家族事业没落,但蒲家海外的商业人脉还在。凭此蒲开宗曾挂职安溪县主簿,协助泉州市舶进行对外招商,因成绩斐然而被被授予“承节郎”官衔。

蒲寿庚接手蒲家生意后,开始将主要精力放于大宗香料的贸易。这是南宋进口货物中利润最高的物品。1250年,蒲寿庚成功地被任命为提举泉州市舶司。这是泉州最有油水的一个职位。一方面,提举管着舶司所有的进出口贸易商品,以抽解或是和买方式决定对进出口商品的征税额;同时还负责市舶司的对外招商。由此,蒲寿庚利用自己“官”的身份来经商,同时还利用走私来获取最高的利润。

虽然只担任了不到三年的市舶提举,蒲寿庚却利用这次机会,垄断了泉州香料的海外贸易近三十年时间。蒲寿庚不但积攒下巨额的财富与大批的海船,还以护商为名,蓄养了一群私兵。

南宋流亡政府在撤离福州后,之所以会把目光放在泉州,一方面是因为大批的宗室子弟都在泉州,他们误以为会受到泉州人民的热烈欢迎。而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了蒲寿庚的巨额财富与海船。

南宋自宋高宗南渡之后,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逃跑思维,并为此做足了准备。在临安的外海上,长期会预留一支海上部队。一旦北兵来袭,可以随时从海上撤离临安。加上为了保护海外贸易的发展,南宋沿海制置使手中还有一支打击海贼的水师。因此长期以来,南宋的海上军力一直算是比较强大的。

与元军此时的军力相比,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南宋都是不堪一击。水军方面,经过忽必烈多年的发展,以及南宋一大批投降的水军,其战力也已远超南宋水军。但是,元军的战船大部分都是内河船只,这些船入不了海。因此,暂时来说,凭着海上的兵力,南宋流亡政府还是可以跟元军相持一阵。

蒲寿庚像

但是,在蒲寿庚降元之后,南宋流亡政府连这一点可怜的相持机会都失去了。

对于蒲寿庚的实力,元政府也是极为看重的。元军将领董文炳抵达泉州时,未经忽必烈许可,直接将自己所佩的金虎符赠予蒲寿庚,并授其为昭勇大将军(正三品)、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1278年三月,蒲寿庚又被任为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八月,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正二品),“镇抚濒海诸郡”。

蒲寿庚的回报是将自己所拥有的海船全部交予元军。凭着这些新增加的海上攻击力量,元军开始追击残宋海军,直至崖山,南宋军队全军覆没。

利益至上,这是大食商人所奉行的处世哲学。当时的大食商人长期控制着东西方海上贸易的要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一个有利可图的城市。丝绸之路,与其说是中国人打通的,不如说是这些大食商人或是回回商人的功劳。当南宋以最开放的姿态做出对外贸易的欢迎时,大食商人却已经捧着宋人最喜欢的货物站在南宋的家门口了。

他们拼命地积攒着自己的财富,并努力将利益最大化视为一切行为的准则。至于南宋或是元朝,在他们眼里,都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可以为他们带来财富的工具。当这个工具不好用了或是已经坏掉了,很简单,再换一个就是。

想指望这些人,能够在危难时,以国事为重,支撑自己对元军的艰难抗争。张世杰,无疑想得太天真了。南宋流亡政府因为他,而无法在福建立足,最终兵败崖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