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界摩尼藏:虚空心行越谈

 子非鱼zriw8yl8 2018-12-13
转自铁塔正传公众号
吴绍觉 

觉龙阿闍梨

 

 

究竟空法,已尽无尽

无尽不尽,是谓无尽

知此门者,近于菩提

住此门故,速成菩提

                             ——《大方等大集经》

 

先谈token

 

自然界中,不仅是人类,那些具有生机的,或者看上去毫无生命迹象的一切一切,都有它的称谓。

我们从出生,直到去世。在尘寰内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而这身份,就可以直接用名字来代表。那仿佛是从坠地起,便注定要陪伴你一生的印记。

佛教内的佛、菩萨、罗汉、天人诸类,都拥有相应的名号。可以说,名号就是携带个体全部信息的标帜。

非但如此。佛法的体系下,更可将名号方便划分为多种层次,用以显示不同程度的信息。我们暂且把它统称为token”。这其中包含“俗谛”两面,和“胜谛”一面,也就是三项。

下面就对token”作一个概括:

 

1本誓

 

对于“本誓”二字,佛教徒喜欢冠以非常神圣的概念。比如说佛菩萨的名号具备某种神变的能力,或者说这名号犹如呪术一般,可以掀起无量神通。这显然不是圣者的本怀!

其实“本誓”就是诸佛菩萨的“初发心”。或者换成“最初的梦想”,这样更能表达其意。

他们秉承这份梦想,坚持修行,最后克获的极果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显现他们初发心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凝结起来,就是各个名号所具足的“本誓”。

譬如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就是“本誓”最好的写照。

 

    2、方便

 

生命运作的规律内,往往充满了很多善巧。在人格上的体现,便是“聪明机智”、“灵活自如”。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作一切事都将不成问题。

对于体证实相的悟道者,他们仿佛了知宇宙内的所有。可以说,没有一样能够逃出悟道者的法眼境。

你有所不知,如果不是你的本身,你便无法清晰掌握。在悟道者的眼里,宇宙只是他本身的妙用,所以他能了达一切,而称“遍智”。

前面说每个佛菩萨都有本誓,且需要兑现。那么悟道者影现世间时,就会有“特长”和“缺憾”。这是本誓的作用,并不是说佛菩萨还有局限,不能周全。其实每一尊佛菩萨都拥有无量的智慧,但由于初发心的缘起,便自然在世间显现无量的不同。

比如药师如来善于除病,阿閦如来长于灭罪。观音菩萨息灾卓著,文殊菩萨开慧尤胜。难道观音不能开智慧?药师不能破罪障吗?

众生的心识有无量,这些心识有互通处,也有隔碍处。就比如好人坏人可以身处一境,也有势不两立,绝对水火不容的。佛菩萨的智慧身想要介入众生的世界,必须提挈觉性当中的“一隅”,来加入众生的“识境”成分之内。这样才能发挥出救度众生的功用。

这种以圣量“小”,融入俗量“大”的手段,就叫“方便”。或者叫“权宜”。

在这个背景下,名号便也有相应的局限性和广泛性。

局限,就是他在众生杂染心识的范围,只能依照本誓来作当初所想的事。比如我发愿治疗众生疾苦,那好了,到这里也只在医疗行业做事。

广泛,就是在自己的领域能够大展身手,充分发挥出该有的效用。

举个例子。在局限说,老干妈创始人只能做她这一行。你让她搞土木工程,像话吗?反之,广泛来看,她老人家能把她那项事业做到极致,让众人都品尝到美味。

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啊!所以密教才有数不尽的本尊。难道就没有用一尊解决一切事的?当然可以。只要你突破心意识,达到佛觉的平台,自然能够由佛性的“一隅”,来周遍她的“一切”。那时候你想用大黑天求智慧,也无不可。但那就不是“方便”的范畴了。

 

    3、全体

 

漆园吏说“通于一而万事毕”。言下之意,你能在“一点”上作突破,那所有的局限都会被打破。

我们习惯用线性思维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所以我们的认知就被维度牢牢地锁死。这种概念几乎不是一两生形成的。佛家动辄便说“无量劫”,对,这种思维习惯就是我们“无量劫”来,渐渐形成的。真可谓根深蒂固。

有了线性思维,就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时间的封锁区。在空间境界,就有高、下、长、短、方、圆的分判。这些时空要素决定你成为一个“人”,在“人”的集体中受用。好像一旦打破这些观念,就要被世界抛弃一般。因此许多人畏惧宗教,他们太害怕“存在感”的消失。早已习惯了,爱透了这个世界。

这没错。你记住,千万不要站在宗教立场批评人家有错。佛也没有说这种想法不对,佛只是提出。这种想法不够智慧,不够真实。

对于修行人来讲,佛菩萨的名号,无疑就是引领你向上的那个“一”。但你千万不要将之误解为“神我”。也就是别把“一”确定为实有。你想想,如果谈一,那自然可以包容一切。假若把“一”定为实际存在,那就等于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这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老子教导人体会一,必须先澡雪精神,掊击而知。如果你还用你的思维习惯,站在“人”的本位去定义“道”,那就是“胡说八道”。

前面讲名号的方便”,更多体现在拘束性。而这一层面的“全体”,便是让你解脱的灵丹妙药。

当你听闻乃至受持一尊佛菩萨的名号,就在意识内薰上了那份“味道”。如果你的香炉(比喻身心状态)格局够大,清洁度也很高,那这名号的法味就能冉冉升起,袅袅周遍。这个当下,就是佛德对人的具体加持。一旦有相应的时刻,你会忘记自己的存在。这是很好的突破点。如果你能把这份忘记深深印在心中,就会慢慢脱离肉身的枷锁。这个时候才算真正迈进佛法的平台。

你记住,为人身营造的一切,都不是道的本意。那只不过是方便。当你想看到法界的全体,必须也让自己离开原点,重新布局。但这个布局,就不再是死死扎根在一处,而是效法虚空心行”,应迹一切!

 

虚空藏的名号来由

 

了知token”的义趣,才能真正对“虚空藏”的名号有所感悟。

在《大方等大集经》里,速辩”菩萨向佛询问“虚空藏”的得名因由。佛也是站在胜谛、俗谛两重角度来概括大士的浩浩威神。

佛告知速辩菩萨:

就犹如一位大富长者,他有自己的眷属,而且广多、炽盛。他拥有无量的库藏,财宝充盈,受用无尽。但很巧的是,他并非为富不仁的坏蛋,反而能够常行布施,且心中没有任何的悭贪与吝啬。在他进行布施的当下,不是自主的说,我给你们什么你们才能要什么。而是“你们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只要他打开自己的宝库,任求者的心意而行布施,他便非常欢喜。试想一下,碰到这样的仁者巨富,你会不会很开心?这是自然的。而长者布施后,心中毫无一丝悔意。虚空藏菩萨也是如此。他常因修行所积累的功德来回向自己,希望成就广大的方便力。并且严净律仪、成就神足力,乃至达到脱离染、净的大清净。正因如此,他能够随愿增益一切,因为他已经彻证诸法如幻。以这样的智慧,又加神足的方便,就能于虚空中随顺一切众生的需求,无论是法要,抑或财宝,都能无碍施与,令众生得大欢喜。大士成就了这般极具善巧的“方便智”,所以才叫做“虚空藏”。

以上是俗谛层面的“本誓”

佛接着讲道:

速辩”。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复过无量阿僧祇劫,乃至无法思考拟议,不可称说道尽,难以测量计算的很久之前。斯时有佛出世,名为“普光明王如来”,十号具足。他的世界叫做“大云清净”,所在的劫号为“虚空净”。

大云清净”世界,丰足炽盛,安隐快乐,其中多有天人,大地平如手掌,没有任何砂砾、荆棘,处处都是宝绳界道。其世界有种种杂宝庄严,这些宝物没有人间的冰冷和僵硬,却都如天人的衣服般,柔软适悦。如“阎浮檀金”色似的花朵,遍布在“大云清净”的各地。

这世界内的众生,并无人间的三六九等,高下之分。这里的人甚至和天人平等受用。界内没有村营、城邑、聚落,而是人有人宫,天有天宫。人宫在地,天处虚空,均为宝楼台观,很是庄严!

这位普光明王如来”的化身寿命,一共十六中劫。他行教化的范围内,纯以菩萨为僧伽,共有六十“那由他”数之多。这些菩萨僧都有神通游戏的三昧力,在菩萨行中皆获自在。

当时,大千世界中,有一处“四天下”,名曰“日明”。如来在那里成道,而于大千世界广行佛事。“日明”四天下里,有位叫做“功德庄严”的转轮圣王,能于四天下中游行自在,成就七宝庄严。这位圣王在四天下中造起七宝台,东、西八由旬,南、北各四由旬。周匝附属有五百个园观。这位圣王共有三十三万六千个宫人婇女,颜容端正,仪态殊妙,就像天宫里的玉女。又有四万个童子,各个端正勇健,每个童子都力量庞大,好似那罗延天一半的威力。

当时,功德庄严”王,和童子、婇女,及诸眷属,去“大乐庄严园”游观。歌舞备足,欢乐相聚。而众中有两位轮王的大夫人。一名“德严”,二名“德光”。她们离开本处,共到一株树下,思维“诸行无常”的妙意。非常有意思的是,当她们思维法义时,各有一子化生于膝上,都是相好严身,观者无厌。这两个小孩身放大光明,普照于园观各处。这光也照到天上,引得诸天前来。天神欢呼的为他们唱道“这两位童子,一个叫'狮子’,一个叫'狮子进’”。

这两个孩子出生不久,便能说出微妙的偈颂,并且用偈颂赞叹了功德庄严”王(偈颂可勘本经)。大意就是,二童子告诉父王,善恶业缘的受用以及佛法的难遇。并要父王带同他们一起朝诣普光明王如来”。大王听后自然十分开心。这么聪慧神奇的孩子,能说假话吗?

于是大王带领眷属,亲到佛所。用璎珞、杂花、塗香、伎乐等供具大作供养,并绕佛七匝后,合掌侍立于前。接着佛对大王说偈,大王听闻法义后增益、坚固了菩提之心,慇懃顶礼佛足。而且发了一个大愿希望世尊和菩萨弟子大众,受我八万四千岁请。我愿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给侍所须”。佛受其请,大王礼毕而去。

因为这件事,上面的两位王子和二万王子一齐发心出家,剃染修道。勤行精进,乐求善法。狮子”和“狮子进”很快就得到五神通,坚固不退。佛知晓二人的神通,便再用加持,让两人为众生演说妙法。这两大比丘因此化度了无量众生,皆令坚固不退于无上大乘。

功德庄严”王,在完成八万四千岁的供养后,为了听法,带领大众到达佛所。但大王毕竟是凡人,哪里明白解脱的道理。所以他生出一个妄念“我这些儿子都出家修道了,可他们常受他人供养,自己却没有布施的机会,况且也没见他们学到什么过人的本领,还不如还俗,跟我一起行布施,多修功德,这样植种善根不是更好吗”?

我的乖乖,在佛那里想这事儿,他老人家还能不知道?普光明王如来”立即告诉“狮子进”菩萨“善男子,此时到该你运用大菩萨变现自在功德神力的时候了。你要使这里的大众全部见闻,消邪心而令得正见。亦得降伏诸魔外道”。

狮子进”随即入定,现微妙相。令三千大千世界六变震动,于上虚空中雨种种妙物。花香、末香、塗香、缯盖幢幡,并作种种天乐。他如美膳饮食、璎珞衣服,种种珍宝都从空中缤纷而下。这些宝雨周遍大千世界。一切众生都获得未曾拥有的欢欣喜悦。此时,从地神诸天,上至“阿迦尼吒天”,都欢喜踊跃,齐声唱道“这位大菩萨的神力能从虚空中雨无量珍宝,充足一切,妙用如是,正可以叫做'虚空藏’啊”!

世尊当时就印可了诸天神的提议,将狮子进”命名为“虚空藏”。

他的父亲观瞻这么宏达的景象,自然舍却骄慢,回归正念。后来他将王位让与儿子吉意”后。便也出家修道,精勤不懈,不久即修得四禅、四无量心和五神通。他的儿子也争气,能够以法治化,国中竟无一个怨人。且他也效法父亲,供养世尊,修行善法。这一家人可算是个典范。

释迦牟尼佛讲述完以上的因缘,便为速辩”菩萨解开谜底。原来“功德庄严”王就是“拘留孙”佛;“狮子”菩萨就是释迦如来本人;至于“狮子进”,当然是“虚空藏”;而继承王位的“吉意”则是现在的“弥勒”菩萨。

佛用以上的大段因缘阐述虚空藏”的名号来由,这正是俗谛层面的“方便”。

若脱离识境的平台来解读。功德庄严”显示修法人在因地的身心状态。先要断身见,才能具功德;次要舍功德,方可遍庄严。所以“功德庄严”所成的“拘留孙”佛,其名号梵文祕意便是“应断已断”;而“狮子”,是出离心。“狮子进”,是“菩提心”。因能出离,所以成就号为“破有法王”的释迦如来。又因菩提智慧中具足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所以成就能满众生所求的虚空宝藏;至于“吉意”,又称“遍慧”,象征识境下的修持,或叫做“功勋位”。其所成就的“弥勒”,便代表超越意识,依智而行。

所以名号所开显的祕义,有重重无尽的法理。如上所言,正可以通过虚空藏”菩萨,来引发读者的正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