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问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

 pgl147258 2018-12-13

饮鸩止渴,经常被我们错写成饮鸠止渴,写成斑鸠的鸠了,还有人呐,把鸩当成一种毒酒,这个是不准确的,鸩呢不是一种酒,鸩是一种鸟,它也叫同栗鸟,这鸟呀,毛是深色的,红色的眼睛,足有三趾,它这种鸟呀,浑身上下紫绿色的羽毛里呀,和它的粪便里,含有剧毒,这羽毛在酒里泡一段时间之后呢,这酒就变成了毒酒了,而且是无色无味,这种酒叫做鸩酒,喝了这种酒的人是顷刻之间呐,白眼朝天,身体打颤,猛一看跟喝醉了似的,心里明白说不出话,接着就是五脏溃烂,神经麻痹,闭上眼就完。鸩酒呢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常常看到史书上,鸩酒,赐死,这还是个荣誉呢,“得啦,给你吧,赐你个鸩酒,自我了断吧。”这算是留个全脸儿。皇宫内部的毒杀呢,常常用这种毒酒,因为它无色无味呀,看起来表面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症状,你也不好察觉。但是这个鸩鸟不好找,这种鸟经常生活在蛇蝎出没古木参天的深山老林里,而且是雌雄双宿双飞,雄鸟叫“运日”,雌鸟叫“阴谐”。因为这个鸩鸟哇很厉害,所以历朝历代都严令这种鸟,产于南方的鸟啊,不能过长江,为什么呢,长江它宽呀,万一它飞着飞着,嗯,后门儿不太舒服,噗叽,它来一泡,这受不了这个,掉江里了,后边全是毒。

西晋的大富翁,这位叫石崇,在荆州当刺史的时候,偶遇鸩鸟的雏鸟,为了巴结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就把鸩鸟的雏鸟呀,送给了住在洛阳城里的王恺,结果就有言官上疏弹劾,不过这种事情一涉及王恺,那就不了了之了。

饮鸩止渴呢,出自《后汉书 霍谞传》,东汉时期霍谞的舅舅,宋光,被人诬告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这是个大罪呀!结果呀,下狱拷问。霍谞那年才十五岁,挺深为舅舅辩护,给负责这案子的官员写了一封辩护书,其中就说了,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顺利,现已身居地方地方政府的高官。升官入朝指日可待,而且他的而且他的个人品德没有什么缺陷。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来更改诏书呢?这不就像饮鸩酒止渴一样吗,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能有人这么傻,做这样的事情呢?唉,着一定另有蹊跷。那么这一番话呢,负责审查的官员是听进去了。查明白了之后呢,就赦免了宋光。饮鸩止渴这个成语就是打这儿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