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江山携手 2020-03-08

电视剧《甄嬛传》中,年答应被赐死,太监苏培盛端着托盘说“请小主自选一样”。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电视剧《甄嬛传》

苏培盛手中端着的正是“赐死三件套”:白绫、毒酒、匕首。古代赐死,无外乎这三种方式。

第一种赐白绫:皇帝送你三尺白绫,意思很明显,是让你“自挂东南枝”,唐朝马嵬坡之变,杨贵妃就被赐了白绫,清朝的和珅也死于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虽能留个全尸,但未免太痛苦了些。

第二种赐毒酒:死于毒酒的人可不占少数,长得帅又会打仗的兰陵王,南唐后主李煜,梁山好汉宋江都死于毒酒。

我们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喝下皇帝赐的毒酒后,快速毒发身忘,效果极佳。但实际上可能让你失望了,古时的毒酒效果并没这么好。

毒酒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有毒物质溶入酒中,比如砒霜、鹤顶红、牵机、断肠草等等。

南唐后主李煜喝下的“牵机”,就是一种以马钱子为原料制成的毒药,马钱子碱会破坏中枢神经,中毒者会腹痛,肌肉萎缩,窒息,蜷缩成弓形,面目狰狞,呈现出一种“头足相就如牵机状”,凄惨至极。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电视剧《甄嬛传》果郡王喝下毒酒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毒酒:鸩酒。

相传鸩是一种鸟,在水中洗浴后,水就有了毒,喝下就会死,用鸩鸟的羽毛泡的酒,就成为鸩酒,“饮之立死”。

“鸩鸟黑神赤目,食腹蛇野葛,以其羽划酒中,饮之立死”《汉书·齐悼惠王传》

这些毒酒看似厉害,其实死亡的过程很缓慢,甚至死不成。

据《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列传》中记载,李世民喝下太子李建成给的毒酒后,腹痛、吐血、但就是没死。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侗被赐了毒酒后,同样挣扎了许久未死,于是送酒的王行本只好“帮他一把”,用布帛将其勒死。

世充遣其侄行本赍鸩诣侗所曰:“愿皇帝饮此酒。”......于是仰药。不能时绝,更以帛缢之。《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

可见这毒酒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当出现“喝下毒酒却不死”的情况,前来赐死的使臣往往会上前帮个忙,采用第一种方式,帮其自尽。

第三种赐匕首:抹脖子或割腕,这种方式看起来就很疼,所以一般武将才会选择这种方式,如公子扶苏,“杀神”白起等。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电影《霸王别姬》

《礼记》中记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时,比起被拉到“菜市口”砍头,能被皇帝赐死已经非常体面了,所以那些被赐死的大臣,往往还会说句“谢主隆恩”。

但是,管他体不体面,我就是不想死怎么办?

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1.造反

相信很多朋友都想到这一点了,放手一搏,可能生,可能死,但不搏是必死无疑啊。可翻开史书你会发现,绝大部分被皇帝赐死的人都没有走上“造反”这条路,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也不傻,被盯上的人肯定要先削其臂膀,断其后路,待到没有威胁时再赐死。正如年羹尧,手握重兵,结党营私之时,雍正皇帝虽有杀心却一直隐忍,在直到年羹尧调职,罪行被揭发,下了大狱后才将其赐死。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电视剧《甄嬛传》·年羹尧

但凡手中有张底牌,也不至于落到被赐死的地步。

况且会不会株连九族全看皇帝心情,你体面,皇帝也体面,你不体面,皇帝帮你体面,你若执意不肯“体面”,全家老小也会跟着“不体面”。

2.拖延

造反毕竟是大逆不道的事,既然君要臣死,臣就是不想死,只好施行“Plan B”:拖。

北魏孝文帝的皇后冯氏,因“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而被赐死,但冯氏不肯好好上路,边跑边喊,就是不肯喝毒酒,最后......最强制处理了。

(元)勰等以高祖遗诏赐冯后死。北海王详使长秋卿白整入授后药,后走呼,不肯饮,曰:“官岂有此,是诸王辈杀我耳!”整执持强之,乃饮药而卒。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二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么办?

孝文帝皇后·冯氏

清朝末年,慈禧为了保命将军机大臣赵舒翘赐死,赵舒翘的求生欲更强烈,先是吞金没死成,后又给自己的毒酒中兑水,怎么喝都不死,君要臣死,臣亦想死,但就是死不成,你说气人不?

前来赐死的使臣很绝望啊,这可如何是好?最后为了交差,赵舒翘的家人只好用纸蘸烧酒,糊住赵舒翘的七窍,终于将他闷死了。

Plan B失败。

3.找人替死

唐朝年间,贾道冲被唐代宗赐了鸩酒,他的儿子贾直言是个大孝子,不忍心父亲去死,于是在父亲饮下毒酒前,对父亲说要应该拜一拜四方神明。贾直言趁父亲拜神之际,迅速拿起鸩酒,一饮而尽,然后昏死过去。

第二日饮下鸩酒的贾直言竟然醒了过来,唐代宗甚至感动他的孝子行为,决定免贾道冲一死,将其流放到岭南。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赐死未死的情况。

代宗时,坐事赐鸩,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祇。”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新唐书·贾直言传》

总结

古代社会讲究“礼”,古人可是很在乎“面子”的,被皇帝赐死,大部分也就尽量体面了。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毕竟不是人人都会遇到“贾直言”的。

所以,在皇权下,有时还未到“君要臣死”的地步,犯了错的大臣就先一步主动领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