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传奇】我是褚遂良,萧散铁骨百世流芳

 ZGGDWWZS 2018-12-13

书法传奇




chi

人物简介

政治家  书法家



“褚遂良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李世民

596年—659年

遂良


“初唐四家”之一。字登善,钱塘人。太宗时历任秘书郎、起居郎、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职。高宗时累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放。

一生博涉文史,工隶楷。据说唐太宗购王羲之书迹后,褚遂良详加评鉴,甚得太宗称赞。




chi

百年后才被认可的忠诚

出生名门  凄凉晚年


“褚公之言,和乐愔愔,钟石在虡,动成雅音。二猘双吠,三贤一心。人皆观望,我不浮沉”

——《旧唐书》


宦海

596年出身名门

沉浮

659年抱憾离世


出身名门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时任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友。

黄门侍郎


贞观十五年(641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褚遂良凭才识、忠心成唐太宗心腹之臣。



托孤辅臣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临终托孤于褚遂良、长孙无忌,后升任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

废后之争


永徽六年(655年),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强烈反对废黜王皇后,深受武氏记恨。



凄凉晚年


晚年褚遂良被武后贬黜到今越南一带,显庆四年(659年)遗憾离世,时年六十三岁。


神龙元年(705),武则天弥留之际,留下遗诏中:“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武则天虽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

贞元五年(789),在褚遂良去世百余年后,唐德宗下诏,将他的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让他享有与唐初的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




chi

“初唐四家”之一

刚柔并济  清朗秀劲



“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

——张怀瓘·《书论》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二王”且融会贯通汉隶,终自创一体。体势劲逸,字形方扁,点画较细,一波三折,节奏鲜明。又往往以行入楷,有流畅飞动之致。



与以往我们印象中的唐楷有所不同,褚遂良的字下笔较轻,点画之间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运笔、提笔间尽显空灵,可谓:“瘦硬清挺,自是绝品。”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如果说欧字体现出了法度严谨的理性美,虞字体现出了温文尔雅的内敛美,褚字则是体现了一种笔意妍婉多姿之美。特别是到了晚年之时,褚遂良的字线条之间更显飞动之美,如舞者之态,舒展自如。


《伊阙佛龛碑》局部


摩崖刻石,共32行,每行51字。此碑带有很浓的隶书笔意,结体横匾、用笔细挺,有朴拙之风,为褚遂良早期作品。


《孟法师碑》局部


褚遂良47岁书。其用笔园劲刚健,寓变化于轻重起伏、虚实顿挫,有隶意。


《雁塔圣教序》局部


褚遂良代表作之一。其吸收欧、虞之长,融汉隶之意,间有行书之用笔,神完气足,清雅俊逸,似美人顾盼有姿。


《倪宽赞》局部


此帖用笔轻活,粗细变化清晰,捺处强调夸张,在正书中有行书笔意、篆隶之味。其笔势翩翩,笔意婉美,看似瘦却丰,看似柔却刚,可谓道劲而秀丽。结字宽博舒朗,匀停工雅。


《潭府帖》


《家侄帖》


《大字阴符经》局部


传为褚遂良所作,疑为伪作。此作中褚字笔法鲜明,用笔古淡劲峭,起伏变化多凌空藏锋,章法和谐统一,有萧散之气。


《枯树赋》局部


亦传为褚遂良所书。用笔轻盈简约,婉转灵活,笔画之间多断开,风格秀美儒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