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府与东府的历史渊源

 松竹同音 2018-12-13

一位叫“陈方虎”的读者朋友,建议笔者能介绍一下“西府”的来历。我翻阅了有关资料,现介绍如下:

关中素有“东府”、“西府”之分。在人们印象中,西府大体指今宝鸡地区,东府则指今渭南地区。

宝鸡的西府老街

陕西素有“三秦”之称,汉承秦制,初置左、右内史(官职),后置京兆尹三辅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关中。(“翊”读yì)。“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兆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三位官员所管辖的三个地区。

唐代又置京兆(今西安)、凤翔、兴德(今华县)三府。满清、民国时期,关中置有东府同州(治所大荔,辖今渭南诸县)、西府凤翔 (治所凤翔,辖今宝鸡诸县) 和西安府 (治所长安,辖今西安、咸阳、铜川诸县)。

“东府”、“西府”虽同属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秦文化大体相同,但两地民俗、语言和饮食习惯多有差异,构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又因西有凤翔府,东有同州府,因而有西府、东府之说。

大荔的东府广场

西府,是关中平原西部的泛称或俗称,常指宝鸡及其周边部分地区。该地区为秦腔发源地,至今以陕西西府方言为代表的宝鸡话保留有很多古老的发音,是最接近于周礼之雅言、国语的语言。为中国小吃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岐山臊(sào )子面、凤翔豆花泡馍、西府扯面、削筋、岐山擀面皮、面皮夹馍、肉夹馍、饸饹(hé le)等美味小吃。另外西府的年画、剪纸、草编、泥塑、社火脸谱等民间艺术相当瑰丽。

凤翔府,唐初置岐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扶风郡。至德二年(757),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设置凤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称五京。西府是凤翔的古称。凤翔一直是西府的代名词。因为凤翔府自古就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民国26年(1937)3月1日陇海铁路西宝段通车宝鸡,1941年2月4日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凤翔迁往宝鸡,西府的行政中心才随之迁居宝鸡。即使如今,当你进入凤翔县城,最明显的感觉是街道繁华,店面林立;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干净整洁,清清爽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确大有“府”城的味道。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饮食文化区隔的省内陆域概念。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般主要指宝鸡,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的三区九县。西府不仅是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历史韵味。

著名的凤翔泥塑

东府,本是同州(今大荔)的古称,史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始置关中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因属京畿,故又称之'三辅'(均治长安)。京兆尹专辖长安诸县,左冯翊专辖关中东部诸县,右扶风专辖关中西部诸县。由此关中东、西两府称谓初具雏形,如今已有2113年。左冯翊后治高陵,泾河以东、黄龙山以南、渭河以北都是其辖地。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左冯翊移治临晋(今大荔)。三国曹魏年间(公元220年),左冯翊改置冯翊郡,辖临晋(今大荔)、合阳、夏阳(今韩城)、重泉(今蒲城)、粟邑(今白水)、下邽(今临渭区河北一带)、莲勺(今临渭区北部)、频阳(今富平)等八县,至此东府政区形成,迄今已有1808年的历史。历经多次变迁,冯翊郡又被同州代之至民国初年未曾变动。

著名的大荔西瓜

东府又是中华古文明与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它南屏秦岭,东濒黄河,渭洛中贯,华岳挺秀,山河形胜,雄冠海内,风流人物,数不胜数。“三圣”为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三贤”为大诗人白居易、韩国公张仁愿、一代名相寇准,“清室三相”为状元宰相王杰、抗英烈相王鼎、理财能相阎敬铭,实现中华第二次大一统的隋文帝杨坚,关西夫子、一代廉吏杨震,扫平六国的秦名将王翦,再造唐室的郭子仪,千古功臣杨虎城……无一不是由这方黄土上升起的跨时空巨人。在这些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渭南人文精神。这种怀有雄才大略、忧国忧民、清廉狷介、为民请命、拼命硬干、铁骨铮铮的精神,最富有黄河与华山的特质,那就是雄浑、豁达、厚重、刚毅。东府这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和品格之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成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