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12月是属于圣诞节的,除了南京人,很少有人会记得12月13号是个什么样的日子,人们沉浸在即将跨年的喜悦中,丝毫没有压抑的情绪。 记得以前上历史课时,每当提起这段历史,老师都会忍不住哽咽,可总会有调皮的学生打断老师—— “过都过去了,和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是啊,南京大屠杀究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可如果历史的细节被放大,谁还会说出这样的话? 本文通过纪录片和文献资料,为大家还原了81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01 上世纪30年代,日本 天还没亮,此时的东京还沉浸在最后一丝夜色里,可街道中的小商贩早已起床,他们收拾了一下店铺,祈祷今天能有个好业绩。 玩具店开张了,可柜子上却没有洋娃娃,也没有可爱的布偶,反而陈列着士兵模型、钢盔、大炮、坦克、手榴弹…… 这家玩具店是整条街生意最好的店铺,从早到晚都有人光顾,小孩子们拿着战争模型,一脸兴奋地和同伴炫耀。 等到天亮时,大街上到处都充满了男孩子的吼叫声,他们用扫帚充当步枪,想象自己此刻正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为国卖命,甚至有人在自己背上捆上木棒,嘶吼着发誓自己要成为执行自杀任务的“人肉炮弹”的国家英雄。 而这些现象就是30年代日本的常态,军国主义思想,就连小孩子也未能幸免。 02 上世纪30年代,南京 那时的南京有个很好听的别称,叫金陵。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人们聚在玄武湖划水,玩闹,高大的法国梧桐铺满好几条马路。 彼时的南京生机勃勃,孩子们手拉手去上课,骑着自行车的少男少女在街道里穿梭。 很多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工作,他们带着妻儿安定在这座美丽的城市。 彼时的南京城还没有嗅到远东那丝带着血腥味的空气,男女老少依然沉浸在安然的生活里。 03 上世纪30年代,日本课堂 “我们是第一等民族,我们的使命是征服亚洲……” 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日本的学校仿佛是个小型兵工厂,国家的荣耀高于一切,有些老师已不再是老师,实际上就是军官。 小孩子是很容易受蛊惑的,而学校教材则成了宣扬战争的工具,当时甚至有一本日本教材这样描述侵略扩张的理由—— “我们处在亚洲的先锋位置,并勇敢地向前插进太平洋,同时我们也随时准备保卫亚洲大陆免遭外来的侵犯。” 他们教小男孩如何操作木质枪,教大男孩使用真枪。老师们除了向学生们灌输日本民族的高贵地位,也向他们的脑海中灌输对中国人的仇恨和蔑视。 有位历史学家曾讲过一位神经脆弱的日本学生的故事,当老师让他解剖青蛙时,他被吓哭了,老师很生气地敲打他的头,并大声咆哮—— “一只臭青蛙就哭?你长大后还要杀死一两百个中国人呢!” 而这恐怖的言论,也在日后得到了证实。 人命真的值钱吗?至少在那时候的日本人眼里并不,为了在战争中找点乐子,那时有两位年轻的军官,他们在去往南京的路上举行了杀人比赛。 他们约定,谁先砍下100个人头就算谁赢,当这项比赛举行到一半时,有记者采访他们,其中一人说—— “我已经杀了50多个人了!完成100个人头的目标根本用不着到达南京,那么多人头落地,我的刀也只不过是裂了个小口子而已。” 另一位军官则不屑地回应—— “等到丹阳时,我要让你看看我能杀多少!” 他们深情冷静,语气骄傲,仿佛没有杀人,而只是捏死了一只蚂蚁。 就这样,他们一路走,一路杀,那些死掉的人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这两位“高人一等”的军官,他们在路上太无聊了,要为自己找点乐子。 和他们日本的民族使命比起来,中国人的性命一文不值。 真正的屠杀,正式开始。 04 1937年12月 南京 12月13日,日本人大举攻入南京。 那时,家里比较有背景的人早已打探到消息去往别处,南京城里剩下的基本都是没钱没势的普通百姓,他们不知道真实的日本兵是什么样的,甚至还在心里期望着日本人能对他们和善一点。 可是他们错了,因为那时的很多日本兵并不知道什么叫做人性。 从巷口进来后,日本兵看到人就用枪射杀,百姓慌了,他们叫着喊着四处奔逃,大屠杀幸存者张志祥就是其中之一,那时他只有9岁。 那一天,母亲带着他和弟弟们逃命,却碰到了日本兵。 周围人慌乱的叫声吓哭了弟弟,弟弟哭喊着在妈妈怀里挣扎。 “不哭不哭哦,吃奶吃奶。” 顾不得嘈杂的环境,张志祥的妈妈赶紧解开了衣服,她只想把弟弟哄好。 张志祥守在妈妈和弟弟身边,就在这时,一个日本兵突然把尖锐的刺刀刺向母亲的胸膛,突如其来的疼痛使妈妈向地上倒去,可她还是强撑着抱着弟弟,不让小弟弟落到地上。 眼看母亲没死,残忍的日本兵对着她又是一刀,这一次母亲撑不住了,弟弟落到了地上…… 孩子们慌了,他们大声哭喊着:“不要戳我妈妈!不要戳我妈妈!” 可是弟弟不懂事啊,他并不知道目前是什么处境,他只知道自己被妈妈扔掉了,他大声哭闹着,想要妈妈来安慰他。 可是日本人还没有离去,他狞笑着把刀戳向小弟弟,然后把他挑起…… 张志祥吓坏了,他跑到妈妈身边,然而此时的妈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她的头靠在柱子上,静静地看着张志祥。 “妈妈你怎么样?” 妈妈不说话,她盯着张志祥,眼泪止不住地流。 旁边弟弟的哭声传来,张志祥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他绕开满地的死人和鲜血跑到弟弟那里。 (截图来自纪录片《南京:被遗忘的1937》) 听到张志祥的呼喊,在尸体上爬来爬去的弟弟赶紧向他爬来,他的鞋子已经没了,双脚冻得通红。 看到弟弟,妈妈拼命地挣扎,她想起身抱住他,想给自己的儿子最后再喂一次奶…… 可是她站不起来,她只能拼命把衣服撕开,用自己带血的乳汁满足孩子。 弟弟在安静地吃奶,可妈妈的身上被日本人刺伤的刀口还在流血…… 看到这一幕的张志祥疯了,他强忍痛苦和恐惧,他说—— “妈妈我给你捂着,你再坚持一会,你再坚持一会啊妈妈……” 日本人走了,他们去杀下一个目标,可妈妈的命也跟着走了,妈妈最后看了一眼张志祥,然后歪着头倒了下去。 即使是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张志祥也忘不掉那天的场景,日本人带来的痛苦,伴随了他的一生…… (截图来自纪录片《南京:被遗忘的1937》) 05 日本军队 同样都是被爹妈疼爱长大的人,可日本人却不把中国人当人看,他们甚至用中国人来充当训练新兵的“工具”。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冷血无情的,不够残忍是吗?好,那我就逼你残忍。 曾有位日本士兵提供了这样一份证词: 当我们还是新兵时,有一天,尾野少尉对我们说—— “你们还没有杀过人呢,所以今天来做一下杀人练习。你们记住了,绝不能把中国人当人看,你要把他们当成猪狗不如的动物!勇敢一点,谁自愿做杀人练习,请走到前面来。” 在场的士兵都很害怕,没有一个人上前,这时,少尉怒了,他冲着我们大喊—— “你们这群胆小鬼!没有一个人配得上称为日本军人!没人自愿的话,我就命令你们!” 大家一个个地上前杀人,用那些中国人作活靶子,等他叫到我的时候,我用颤抖的手举起刺刀,在少尉骂骂咧咧的叫喊声中,向那个同样颤抖的中国人走去…… 那个中国人站在一个坑旁,那个坑是他亲手给自己挖的坟墓,我在心里祈求着他的原谅,然后闭紧双眼,猛得把刀刺向他,等我睁开眼时,他已经倒在坑里了…… 他们说这些中国人就是来给我们训练勇气的工具,我们可以随意砍头、射击、刺杀,越残忍越好,这是向国家表忠心的方式。 06 1937年12月 南京 从12月13日开始,南京人长达数周的噩梦开始了。杀人是为什么?是为了取乐。 一天,一个小男孩因为好奇日本人的长相,他不听大家的阻拦,执意从家中出来,结果正好赶上街头有一队日本兵在进行杀人比赛。 他想象过无数次日本人的样子,但却从来没想到他们可以狞笑着杀人,他看到一个日本兵把走到一位孕妇面前,想把她从队里拉出来,可这名孕妇却没有向之前的人一样乖乖出列,为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她拼命反抗,挣扎着想要获得一线生机,也想为自己的身体保留清白。 孕妇的惨叫声很大,可没有一个人选择看她,大家都低着头,没有想过帮忙。 日本人怒了,他一边叫骂一边杀死了她。 而孕妇拼命想保护的孩子也没有幸免,日本人随后便用刺刀把腹中胎儿杀死…… 这是他第一次降临人间,在目睹了最黑暗血腥的场景后,又带着失望悄悄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在不远处,另一队日本兵把一群无辜的平民赶到池塘旁边,12月的南京很冷,甚至连水面都结了冰。 日本人命令大家脱掉衣服,然后自己捅破厚重的冰层,跳下去“捕鱼”。 大家被冻得不住发抖,嘴唇已经泛白,脸色铁青,但还是要忍着寒冷和疼痛跳进池中,不久,一具具被冻僵的尸体浮了上来…… 有时,大家并不需要忍受寒冷,可日本人会把他们推进池塘,然后把手榴弹扔进去,一场“血肉横飞的大爆炸”把池塘的水全部染红…… 那时候的南京就是人间地狱,切腹取头砍肠等无处不在,数不清的俘虏被用钉子钉在板子上或树干上。 城内永远有着数不尽的尸体,有时路过的人会被日本人叫住—— “喂,你过来,陪他睡觉。” 他是谁?是躺在地上的死人,陪睡是什么?陪睡就是陪死。 日本兵不光残暴,他们还管不住下半身,当他们闯进张秀红家中时,她还只是个懵懂的12岁少女,他们拼命拉拽,想要把她拖进屋里强奸。 年迈的爷爷不忍看到孙女受此侮辱,他红着眼眶不住地求情—— “她还这么小,你们不能这样……” 日本人想要杀掉“碍事”的爷爷,张秀红不肯,她推开爷爷随日本人进了房间…… 日本人走后,张秀红疼得昏了过去,床上到处都是血…… 爷爷走进房间,轻轻把她的双腿合拢,慢慢揉着她的肚子和腿。 其实张秀红还算比较“幸运”的一个,至少她成功活了下来,很多人在被日本兵强奸后,还要被他们虐待至死。 十几岁的少女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被好几个日本兵轮奸,并很可能会被他们拿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插入下体。 有时候找不到年轻女孩泄欲,他们就找年迈的老人,无数老人被折磨致死。 更恐怖的是,一些十几岁的男孩也会被他们盯上。 他们甚至变态到当着全家人的面,逼迫父亲奸污女儿,逼迫儿子奸污母亲…… 光是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我都瑟瑟发抖,人性究竟为何可以沦陷到这种地步?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为了想国际社会隐瞒自己的罪行,他们甚至拍下类似这样虚伪的照片?? 然而真正的罪恶是无法隐藏的,当时有些家庭为了避免受到日本人的侮辱,会选择集体自杀。 而很多被强奸的妇女,她们怀上了日本人的孩子,虽然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又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她们对肚中的胎儿又爱又恨,进退两难,最后选择跳湖自杀…… 还有些人,会直接选择把婴儿杀掉,她们无法把仇人的孩子养大。 而反观日本国内,他们向孩子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他们憎恨中国人,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军队叫好,很多女孩甚至把嫁给日本军人当成一件无上荣耀的事。 而南京这座伟大的城市,却处处充满了杀戮和血腥,没有欢声笑语,只有哭泣和哀嚎…… “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 30万,这个简单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无数无辜的亡灵。 那么,日本承认了吗? 去年,日本某酒店竟然公然放置否认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的书籍。 中国人很气愤,可官方却选择了无视,甚至态度强硬地把这本书的内容挂到了公司官网,并称绝不撤书。?? 对于自己犯下的罪行,日本人只想抹掉,他们拒不承认,也不会让下一代知道真相。 不禁想起美国打油诗人纳什写的一首诗—— 日本人有多么彬彬有礼,他总是说“请原谅”、“对不起”; 他爬进了邻居的花园,他微笑着说:“请你多多包涵。” 他鞠躬,很友善地咧嘴一笑,把他一群饥饿的家人招来了; 他咧嘴笑,然后友善地鞠躬,“真抱歉,现在这里是我的庭院。” 你说,哪有人做了错事却当作是理所当然? 为了留住这段历史,曾有很多人作出努力,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美籍华裔张纯如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让全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她在二十多岁的大好年华,到处奔走搜集证据。 在无数个日夜里,她挣扎着写下一段段血腥的过往,就这样,《南京大屠杀》问世了,这本书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研究这段历史的英文著作,本篇文章也借鉴了这本书籍。 她的目的达到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的文字看到了真相,可这个带给大家真相的人,却因长期接触血腥内容而患上了抑郁症,最终选择开枪自杀。 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为了一件几十年前的历史,有必要把自己大好的青春搭进去?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如今,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又新增了26人,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了。 还记得那部电影《二十二》吗?为了纪念慰安妇这个同样付出惨重代价的群体,近日,这部电影在南京部分影院重映。 她们在日本人的逼迫下,献出自己的身体,日日忍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她们中有的人在被没日没夜地折磨后,生下孩子,从此母子二人都在别人的歧视和耻笑声中度过; 有的人被折磨到骨折,还被强制灌药,导致终生不能生育; 有的人被打到失聪失明,至今看到棍子还会害怕; 有的人曾被四次抓去做慰安妇,每次提及往事时都被绝望压制,需要大口大口地呼吸……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把她们和“妓女”混为一谈,但在我看来,她们是全世界最干净的人。 影片《二十二》的导演说,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的韦绍兰老人,曾在他们走的时候,为剧组四人包了四个红包,她说—— “要过年了,你们拿着钱给妈妈买点糖吃……” 她们就是最普通的老人,在她们的脸上你看不出痛苦和绝望—— “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很开心了……” 然而现在,曾参与过纪录片拍摄的老人们,如今只剩下了个位数,那些死去的人,至今都没有等来一句道歉…… (截图来自影片《二十二》宣传片) 而随着这些老人的离开,那段伤痛记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去,再也没有人会亲口对我们讲出曾经的那段暴行。 那时候,你会忘记吗? (去年刷屏全网的一张图) 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这是生理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这是社会地位上的死亡; 最后一次死亡,是当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把你遗忘,这时,你就真的死了。 战争结束后,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明目张胆在网上开玩笑,他们早已在心中把30万同胞“杀”死。 我们应该庆幸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经历战争和枪炮,所有的痛苦都由曾经的人替我们承受。 然而,早晚有一天,历史的见证者会全部离开人世,如果连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忘掉的话,那就真的没人会去在乎了,日本,也就真的脱罪成功了…… (截图来自影片《二十二》)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别因自己的遗忘,轻易原谅了挑起战争的凶手,也别忘记曾经的苦难,究竟是谁替我们扛下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