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守力.三阴三阳研究系列

 木东青 2018-12-13

——《灵枢·经筋》《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辨析

 

2018630 16:58:25字数:1162

201871 22:34:10字数:1421

201873 10:22:14字数:2539

201873 11:21:19字数:2551

201877 18:25:03字数:3667

 

【提要】

《灵枢·经筋》与《灵枢·阴阳系日月》的三阴三阳排序具有相同的规律,从寅到未为阳,从申到丑为阴,以古《易》的天门地户为中心,又与《阴阳离合论》“开阖枢”结构相吻合,以阳明位于天门,为三阳之阖,以厥阴位于地户,为三阴之阖。“天门地户”和《阴阳离合论》“开阖枢”都是“天地阴阳”的范畴,而不是“四时五行”的范畴。《灵枢·阴阳系日月》把最常用的阴阳称为“四时五行”,把人体阴阳中气称为“天地阴阳”,这里的“天地”是指人体上下(以腰为中线)。

 

 

 

1.《灵枢·经筋》的三阴三阳

《灵枢·经筋》《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三篇另见于《太素·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名曰仲春痹也。卯)

足少阳之筋……名曰孟春痹也。寅)

足阳明之筋……名曰季春痹也。辰)

足太阴之筋……命曰孟秋痹也。(《太素》作:仲秋)酉

足少阴之筋……名曰仲秋痹也。(《太素》作:孟秋)申

足厥阴之筋……命曰季秋痹也。戌)

手太阳之筋……名曰仲夏痹也。午)

手少阳之筋……名曰季夏痹也。未)

手阳明之筋……名曰孟夏痹也。巳)

手太阴之筋……名曰仲冬痹也。子)

手心主之筋……名曰孟冬痹也。亥)

阴之筋……名曰季冬痹也。丑)

 

十二经筋之病与十二月对应图

少阳

太阳

阳明

阳明

太阳

少阳

少阴

太阴

厥阴

心主

厥阴

太阴

 


 

少阳

太阳

阳明

阳明

太阳

少阳

 

 

 

 

少阴

太阴

厥阴

心主

厥阴

太阴

 

 

2.《阴阳系日月》的三阴三阳

 

《阴阳系日月》是《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一篇,另见于《太素·阴阳合》。

 

《灵枢·阴阳系日月》: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

  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

  故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黄帝曰:以治之奈何?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黄帝曰: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主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足十二经脉应十二月图

少阳

太阳

阳明

右足

阳明

右足

太阳

右足

少阳

右足

少阴

右足

太阴

右足

厥阴

左足

厥阴

左足

太阴

左足

 

少阳

太阳

阳明

右足

阳明

右足

太阳

右足

少阳

 

 

 

右足

少阴

右足

太阴

右足

厥阴

左足

厥阴

左足

太阴

左足

 

 

左足与右足的分界线在辰巳与戌亥,这是基于古《易》的“天门地户”原理,《内经》的象数系统完全继承了古《易》的原理。黄帝之所以对此有疑问,就是因为这里使用了古《易》“天门地户”原理,岐伯说是“天地阴阳”,并非“四时五行”。

李守力.三阴三阳研究系列——《灵枢·经筋》《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辨析

足十二经脉应十二月圆图

 

 

 

手之十应十日

左手

少阳

左手

太阳

左手

阳明

右手

阳明

右手

太阳

右手

少阳

右手

少阴

右手

太阴

左手

太阴

左手

少阴

 

 

李守力.三阴三阳研究系列——《灵枢·经筋》《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辨析

手之十应十日圆图

 

 

手之十脉应十日十日原本为太阳历十个月,春季甲乙、夏季丙丁、长夏戊己为阳,秋季庚辛、冬季壬癸为阴。

这里手阳经脉有六,手阴经脉有四,所以不全,是为了合十之数。左右手的分界线在丙丁与辛壬,辛壬之间正是天门乾,丙丁之间则是地户之右的午位,本来也是地户巽,由于戊己土都划归属阳,于是右移。

 

3.《灵枢·经筋》与《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的关系

《灵枢》第四十一篇《灵枢·阴阳系日月》中的足十二经脉的三阴三阳应十二月,与《灵枢》第十三篇《经筋》十二经筋之病的三阴三阳与十二月对应关系是一致的。它们很像两进的四合院样式,以乾清宫、坤宁宫为例,乾清门两侧门枢是少阳,两个门扇是太阳,主房乾清宫则是阳明;第二进交泰殿的门是少阴、太阴,里头的坤宁宫则是厥阴。

 李守力.三阴三阳研究系列——《灵枢·经筋》《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辨析


 

《灵枢·经筋》足与手的分界线、《灵枢·阴阳系日月》左足与右足的分界线都在辰巳与戌亥之间,也就是地户巽和天门乾,这是基于古《易》的“天门地户”原理,《内经》的象数系统完全继承了古《易》的原理。“天门地户”和《阴阳离合论》“开阖枢”都是“天地阴阳”的范畴,而不是“四时五行”的范畴。《灵枢·阴阳系日月》把最常用的阴阳称为“四时五行”,把人体阴阳中气称为“天地阴阳”,这里的“天地”是指人体上下(以腰为中线)。

 

《乾坤凿度》卷上:

乾为天门,……坤为人门……故曰顺承者也。巽为风门,亦为地户。……上阳下阴,顺体入也。……《万形经》曰:二阳一阴,无形道也。风之发泄,由地出处,故曰地户。

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引《河图括地象》:

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天、地、名、字并立,故讹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第12简)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第13简)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第14简)

《黄帝内经·素问》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七篇《五运行大论》: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李守力.三阴三阳研究系列——《灵枢·经筋》《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辨析


五气经天化五运图

 

 

 《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篇《五常致大论》: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篇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夫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太素》: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雩重)(雩重)[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李守力.三阴三阳研究系列——《灵枢·经筋》《阴阳系日月》三阴三阳辨析

 

阴阳离合论图

守力按:

《太素·阴阳合》包含了《内经》的《灵枢·阴阳系日月篇》、《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内经》这三篇属于同一体系,即人体的“天地阴阳”体系,这里的“天地”是指人体上下(以腰为中线),也就是中气的运行次序和空间分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