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年号与公元对照表(后表格补充东汉部分)

 三国知识 2018-12-13

公元      东汉   灵帝刘宏
184年     中平元年     (大事: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185      中平二年

186      中平三年

187      中平四年

188      中平五年

189      中平六年,四月,灵帝崩少帝刘辩即位,改元光熹。八月,改元昭宁。九月,刘辩被废为弘农王。刘协即位,改元永汉,十二月,复中平六年。

190      (汉献帝 刘协) 初平元年

191      初平二年

192      初平三年

193      初平四年

194      (汉献帝 刘协)兴平元年

195      兴平二年

196      (汉献帝 刘协)建安元年

197      建安二年

198      建安三年

199      建安四年

200      建安五年       (大事:官渡之战)

201      建安六年

202      建安七年

203      建安八年

204      建安九年

205      建安十年

206      建安十一年

207      建安十二年

208      建安十三年      (大事:赤壁之战)

209      建安十四年

210      建安十五年

211      建安十六年

212      建安十七年

213      建安十八年

214      建安十九年

215      建安二十年

216      建安二十一年

217      建安二十二年

218      建安二十三年

219      建安二十四年

220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汉献帝 刘协)延康元年。十月,禅位于曹丕,东汉灭亡。十月,曹丕即位,改元黄初,(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

221      黄初二年(沿用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即位,改元章武,(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

222      (魏)黄初三年。(蜀)章武二年。孙权称吴王,建元黄武,(东吴大帝孙权)黄武元年。

223     (魏)黄初四年。(蜀)章武三年,四月,刘备崩,五月,刘禅即位,改元建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吴)黄武二年。

224      (魏)黄初五年  (蜀)建兴二年    (吴)黄武三年

225      (魏)黄初六年  (蜀)建兴三年    (吴)黄武四年

226      (魏)黄初七年,五月,曹丕崩,曹叡即位(魏明帝曹叡)。 (蜀)建兴四年。 (吴)黄武五年。

227     (魏明帝曹叡)太和元年    (蜀)建兴五年     (吴)黄武六年

228      (魏)太和二年     (蜀)建兴六年     (吴)黄武七年

229      (魏)太和三年     (蜀)建兴七年     (吴)四月,孙权即帝位,改元黄龙,(东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

230      (魏)太和四年     (蜀)建兴八年     (吴)黄龙二年

231      (魏)太和五年     (蜀)建兴九年     (吴)黄龙三年

232      (魏)太和六年     (蜀)建兴十年     (吴)嘉禾元年

233      (魏)青龙元年     (蜀)建兴十一年   (吴)嘉禾二年

234      (魏)青龙二年     (蜀)建兴十二年   (吴)嘉禾三年

235      (魏)青龙三年     (蜀)建兴十三年   (吴)嘉禾四年

236      (魏)青龙四年     (蜀)建兴十四年   (吴)嘉禾五年

237      (魏)景初元年     (蜀)建兴十五年   (吴)嘉禾六年

238      (魏)景初二年     (蜀)延熙元年     (吴)赤乌元年(八月改元)

239      (魏)景初三年,正月,曹睿崩,曹芳即位(魏齐王曹芳)。 (蜀)延熙二年。 (吴)赤乌二年。

240      (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     (蜀)延熙三年     (吴)赤乌三年

241      (魏)正始二年     (蜀)延熙四年     (吴)赤乌四年

242      (魏)正始三年     (蜀)延熙五年     (吴)赤乌五年

243      (魏)正始四年     (蜀)延熙六年     (吴)赤乌六年

244      (魏)正始五年     (蜀)延熙七年     (吴)赤乌七年

245      (魏)正始六年     (蜀)延熙八年     (吴)赤乌八年

246      (魏)正始七年     (蜀)延熙九年     (吴)赤乌九年

247      (魏)正始八年     (蜀)延熙十年     (吴)赤乌十年

248      (魏)正始九年     (蜀)延熙十一年   (吴)赤乌十一年

249      (魏)嘉平元年     (蜀)延熙十二年   (吴)赤乌十二年

250      (魏)嘉平二年     (蜀)延熙十三年   (吴)赤乌十三年

251      (魏)嘉平三年     (蜀)延熙十四年   (吴)太元元年(五月改元)

252    (魏)嘉平四年  (蜀)延熙十五年(吴)太元二年,二月改元神凤,神凤元年,四月,孙权薨,孙亮即位,改元建兴,(东吴会稽王孙亮)建兴元年。

253      (魏)嘉平五年     (蜀)延熙十六年   (吴)建兴二年 

254      (魏)嘉平六年,九月,曹芳被废为齐王,十月,曹髦即位,改元正元,(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元年。(蜀)延熙十七年。(吴)五凤元年。

255     (魏)正元二年     (蜀)延熙十八年     (吴)五凤二年

256     (魏)甘露元年     (蜀)延熙十九年     (吴)太平元年

257     (魏)甘露二年     (蜀)延熙二十年     (吴)太平二年

258     (魏)甘露三年     (蜀)景耀元年    (吴)太平三年,九月,孙亮被废为会稽王,十月,孙休即位,改元永安,(东吴景帝孙休)永安元年。

259     (魏)甘露四年     (蜀)景耀二年    (吴)永安二年

260     (魏)甘露五年,五月,曹髦崩,六月,曹奂继位,改元景元,(魏元帝曹奂)景元元年 。 (蜀)景耀三年。 (吴)永安三年。 

261     (魏)景元二年 (蜀)景耀四年     (吴)永安四年

262     (魏)景元三年 (蜀)景耀五年     (吴)永安五年

263     (魏)景元四年 (蜀)景耀六年,夏,改元炎兴,冬,降魏,蜀亡。     (吴)永安六年

264     (魏)咸熙元年 (吴)永安七年,七月,孙休薨,孙皓即位,改元元兴,(东吴末帝孙皓)元兴元年。

265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禅位于晋,魏亡。    (吴)甘露元年。     (晋)司马炎受禅于魏,改元泰始,(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

266       (吴)甘露二年,八月,改元宝鼎,宝鼎元年。 (晋)泰始二年。

267       (吴)宝鼎二年     (晋)泰始三年

268       (吴)宝鼎三年     (晋)泰始四年

269       (吴)宝鼎四年,十月,改元建衡,建衡元年。 (晋)泰始五年。

270    (吴)建衡二年      (晋)泰始六年

271    (吴)建衡三年      (晋)泰始七年

272    (吴)凤皇元年      (晋)泰始八年

273    (吴)凤皇二年      (晋)泰始九年

274    (吴)凤皇三年      (晋)泰始十年

275    (吴)天策元年      (晋)咸宁元年

276    (吴)天玺元年      (晋)咸宁二年

277    (吴)天纪元年      (晋)咸宁三年

278    (吴)天纪二年      (晋)咸宁四年

279    (吴)天纪三年      (晋)咸宁五年

280    (吴)天纪四年,四月,孙皓降晋,吴亡。  (晋)太康元年。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建武、建武中原

世祖

刘秀

25

32

33

64

南阳蔡阳人,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建武中原、永平

显宗

刘庄

57

30

19

48

光武帝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永平、建初、元和、章和

肃宗

刘炟

75

18

14

31

章帝第五子

以皇太子嗣位

章和、永元、元兴

穆宗

刘肇

88

10

18

27

章帝第四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延平

孝殇皇帝

刘隆

105

1

1

2

和帝少子

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延平、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恭宗

刘祜

106

13

20

32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

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祜进宫,为和帝嗣

延光、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敬宗

刘保

125

11

20

30

安帝子

原封太子,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建康、永嘉

孝冲皇帝

刘炳

144

2

1

3

顺帝子

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本初、永嘉

孝质皇帝

刘缵

145

8

2

9

章帝玄孙,父渤海孝王刘鸿

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缵进宫,封建平侯,即位

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咸宗

刘志

146

15

22

36

章帝曾孙

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建宁、光和、中平

孝灵皇帝

刘宏

168

13

22

34

章帝玄孙

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迎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

光熹、昭宁

(废)少帝

刘辩

189

15

1

16

灵帝子

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弄王,190年使郎中令立儒鸩杀之。

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孝献皇帝

刘协

189

9

32

54

灵帝中子

由董卓拥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