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师邹老德琛学术之感悟

 橘井泉香劉大夫 2018-12-14
​阴阳者,天地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本亦阴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作者:刘沿学·中医工作室
阴阳学说是中医核心基本理论之一,阴阳之关系历代先贤无不重视。篇首一句,邹老常悬吾等耳畔,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每处方用药之时,时见笔端。一日临床,一夜读古集渐渐略有感悟。
吾等才疏学浅禀赋中下之资,幸而能涉邹老之门下,今临床近廿年之际。然而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辩证等仍认证辨证不明,阴阳之辨时清时晦,攻补措手难施。认证之时,寒热错杂难分,虚实易混,阴阳之难辨,察疾诊病,方寸之中惴惴然;浅方用药,寒热温凉杂投,幸而中的,不明所以,屡见鲜效,则改弦易辙,差强人意。返而读书,《内》《难》文辞古奥,管中窥豹,遑论登堂;歧黄良医诸贤,各执己见,良莠不齐;循经辨络,难以捷效。幾於汗牛充栋,於茫茫大海之中,埋首读书,吾困顿之极,潜心味道,常思习医之难矣!有幸于邹老德琛门下,
邹老系黑龙江省四大名医张(张琪)、韩(韩百灵)、邹(邹德琛)、段(富津)。邹师德琛,《内》《难》《伤寒》《金匱》及经史子集胸中了了,乃龙江一派名医也。侍诊四年又半,渐次领悟;老师诊治之时,频引经典原文,上极《内》《难》《伤寒杂病论》,明清先贤,经证合参,教材经典语义相衍,启蒙解惑,如今诵读经典浏览先贤之书渐渐耳目一新。尤其阴阳之辨,阳气之用,渐渐明朗。“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一句,见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曾读此句百遍,然终无所悟,邹老所云“口而诵,心而维”到“口而诵,心不维方能熟用”。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实因未明所以之故。随侍老师之时,每遇诸多患者阳气不足之象未见昭彰,然邹老动辄处以参苓术草芪益气暖土之辈,甚则依吾拙见现阴虚外征者照样处之,不免疑惑暗生。然而复诊之时,患者则证情多见减轻。如此日久更是疑窦满腹。诘之于邹老,老师则以此句应之。屡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之理教之弟子,然限于吾辈之愚而终难顿悟。至今屡次逡巡于书肆,数见诸家之言,尤以《思考中医》《李可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经验集》一书中“探无苔舌主病之机理”一文,忽然茅醍醐灌顶,恍悟中医“重阳学说”之有据可查也。此文以数例重症患者舌红少苔之际的辨证剖析,阐述其机理。李老先生以自己病案,例述阳虚、气虚渐及阳虚等情况下也可出现上述“阴虚”之象的机理。穷究其理,则邹老引用李东垣:理论发挥,如烦躁论伤寒化火、内伤阴火,发热论虚热、实热、火郁者是;用药法度,集中了东垣一生用药方法、经验之大成;开创补土派之先河。郑钦安“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之所由来也。四逆汤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升腾,枯焦立润”可以明解。至此恍悟人之一身所存者,皆在气化之升降出入,而气化之力,则在阴阳之际。阴静而阳动,阳生而阴长;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无灵动之阳,则成静默之阴;命门之火发动,则周身气机环周不休,五脏六腑则气化而循行,阳气泉源不竭携阴液濡阳周身四肢百骸,如春夏之征也;若命火式微,则阳静阴凝,气湿不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有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气血津液以输布,濡阳四肢百骸,征如秋冬日之征象。故阳气者,实为人身之根本,如日之于天地之间也。先贤早有此论,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相互统一。
此说临床之所得,则多种病证,凡病机合于阳虚为本者,屡效屡验,尤以寒痹之症最为典型。此类人或为本阳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过食寒凉而伤阳气,又或久受外寒,阳气虚衰,阴寒凝滞。邹老常以参苓术草芪之类加减治之,暖土以之治上泛之水,而李可老中医也有类似见解,称之为“大辛大热,开冰解冻”之法,二老均依此法屡见奇效。另外患者证减之后,邹老则多以安肾丸、补骨脂芦巴子之类调补以为后继,重在培补以火生土,温运四周而使无再犯之弊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