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如何创新

 孙海英阅览室 2018-12-14

时间:2018511  地点:会议室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如何跳出传统教学这一固定模式,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便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数学是一门涵盖了许多概念与公式的学科,它的学习内容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理论性更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所以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改善我国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步。下文主要围绕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创新课堂模式

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基本上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先给学生们教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习题演练,最后由教师统一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提出几点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模式的方法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数字、公式等密不可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无趣,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刚开始时,教师讲一个有关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生记住九九乘法表时,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成乘法表编成顺口溜,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熟记,避免死记硬背;在讲关于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时,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教师仅将图形画在黑板上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教学道具向学生们展示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关系,以此教会学生们圆锥体是如何计算体积的,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课堂的紧张气氛,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集中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组织大家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提出质疑或反驳意见。通过开展这样的问题讨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和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促进了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同时也可安排学生作为小教师为大家来讲有关于数学的小故事,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展现自己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新课后作业模式

在我国,教师讲完课后,会布置大量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家庭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课堂上新学习的知识,但海量的课后作业在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的同时,不可避难的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了他们大量的休息时间,忽视了课后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多制定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一)每周制作数学板报

教师可以布置每周一次的数学板报,让学生自己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或者感兴趣的数学题用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这不仅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分享、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分享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不是仅限于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

(二)布置调查作业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与数学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数学调查可以使数学和现实相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支出电费的金额,然后组织学生将统计结果集中起来,按照电费金额大小进行分组,并计算出每一组的学生人数在全班学生人数中的百分比。也可以让学生统计家里一周各类生活开支的总额,并计算每一类生活开支占开支总额的百分比,以此分析家里哪一类生活开支最大,将不同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模式单一,课后作业形式固定,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机会以及缺乏创新性思维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方案,提出应逐渐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多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精心设计课堂,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创新课后作业模式,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主动将习得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去,拓宽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