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珍一语道破荣国府越来越穷的原因,只可惜他却不知自省

 gs老张 2018-12-14

赫赫已近百年的荣国府,在《红楼梦》刚开篇的时候,就已经“内囊也尽上来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荣国府中的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直至在贾母生日过后,当家人贾琏和王熙凤,已经开始想法设法典当东西,维持家中的开支。

荣国府中为何会越来越穷?倒是隔壁的贾珍,早就一语道破其中的原因:“……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这是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珍和前来“进贡”的乌进孝谈及的。

作为荣国府的旁观者,贾珍看透了荣国府的财政危机的真正原因:第一,事多,花钱多;第二,产业少,挣得少。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不节流,不开源。

贾珍这话说得极明白,似乎他是一个很通透的人。然而,在贾珍领导下的宁国府,又是什么样子呢?第一,不节流。为了儿媳妇秦可卿的葬礼,他宁愿“尽我所有罢了”;他每天花天酒地,养男宠,养女人,招聚一帮世家子弟在家中饮酒作乐。哪里又有一点节流的样子?

第二,不开源。贾珍早就明白要“添些银子产业”的道理,但他又何尝做到了?他只会埋怨自己的庄田负责人乌进孝,上缴的东西少了,却根本没想着添置一些产业,来扩大收入。甚至于,贾珍早已有卖地的嫌疑。比如他曾经对乌进孝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为什么会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以前有多少个庄子?那些庄子都去哪儿了?

乌进孝也说了:“……我兄弟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田,比爷这里多着几倍……”宁荣二府创建之初,产业规模绝对不会相差太多,甚至还有可能是宁国府的更多。但此时,宁国府的产业,只是荣国府的几分之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贾珍早就开始卖祖宗产业了。亏得贾珍还好意思说隔壁“不添些银子产业”。

丈八的灯台——照得见别人,照不见自己。这句话用在贾珍身上,只怕再合适不过了。别人家的问题,看的一清二楚,自己家的问题,却浑然不觉。这样的贾珍,也难怪在父亲的葬礼上,连一二百两的工钱,都要借下人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