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特别英武,作战时有勇有谋,在靖难之役中,曾经两三次从围困中救出朱棣。朱棣对他十分欣赏。曾经对他暗示说:好好干吧,你大哥(朱高炽)身体弱,常常生病。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朱高煦有成为太子的可能。这激发了朱高煦的贪欲。 后来朱棣当了皇帝,朱高煦愈发嚣张,觉得自己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常常以唐朝的李世民自比。 但朱棣受到大臣解缙的劝说(解缙只说了一句“好圣孙”,因为朱棣特别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还是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也就是明仁宗。这让朱高煦非常愤怒,整天憋着要造反,却迟迟不付诸行动。 明仁宗为人仁厚,对待朱高煦特别好。明仁宗死后,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为了安抚叔叔朱高煦,明宣宗加倍地对朱高煦好,甚至把朱高煦的儿子们都封为王。 可是朱高煦却觉得明宣宗软弱可欺,竟然突然造了反。 明宣宗大怒,御驾亲征。看到宣宗亲征,朱高煦又害了怕,投降了。明宣宗把朱高煦带回了京城,软禁了起来,并没有杀他。 按说,这已经是极大的优待了。历朝历代,造反者都是必死无疑啊。 可朱高煦却仍然不满。有一次,明宣宗去看望朱高煦,朱高煦竟然一伸脚,把明宣宗给绊倒了,然后还抚掌大笑。 明宣宗恼羞成怒,让人把朱高煦抓起来,用一个大铜缸把朱高煦扣住,然后在大铜缸的四周堆满木炭,点火。 朱高煦便被活活烤死了。而他的儿子们,也全都被斩首。 朱高煦的一生,就是作死的一生。 清朝的年羹尧,本是雍正皇帝的宠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可他平定西北后,自恃功高,越来越嚣张。 年羹尧进京途中,经过直隶,他竟然要求直隶总督跪拜他。 朝廷用人,年羹尧把自己拟定的名单直接交给吏部,吏部不敢违逆,只得按照年羹尧的吩咐去选人。以至于朝廷中的有一大批官员都来自年羹尧的举荐,号称“年选”。 最可怕的是,面对雍正皇帝,年羹尧也不太给面子,态度十分倨傲,大家都说,皇帝也要听年羹尧的。这让雍正皇帝觉得很丢人。 年羹尧妻妾成群,晚上侍寝,年羹尧也要翻牌子,俨然以皇帝自居了。 作死到这种地步,也只好求仁得仁了。雍正一纸诏书,令年羹尧自尽。 于是乎,年羹尧,卒。 |
|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