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健身房的发展

 keep运动 2018-12-14
近年来资本逐渐介入和关注互联网相关的线上健身领域,新模式下与互联网健身相关的融资项目不断出现,新兴的健身模式从2014年起跟随体育产业投资热潮经历一轮热炒,而没有持续盈利可能性的项目也已淘汰。成功存活的项目的两个特征是:拥有丰富的线上内容服务和社区交流功能;或者拥有线下场馆资源,形成行业壁垒。
 
健身行业的运营模式大致可以分类为传统健身房和互联网健身模式,这两种运营模式各有优劣。目前中国健身行业仍然是以传统健身房为主,虽然小型工作室的兴起可能会造成一些分流,但整体对健身房的冲击不大,而健身App的存在吸引了大量健身小白,可能为其他线下健身场所培养了潜在客户。
 
传统健身房模式存在时间已久,现存的知名连锁品牌多经历过行业洗牌,形成了各自能够保证稳定经营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一定市场影响力。由于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倚仗教练的个人素质和服务态度,因此健身房教练的引进和流动对其是否能让顾客满意、进而增加客户粘性关系重大。事实上,健身俱乐部普遍面临优秀教练资源不足和流动性大等问题。同时每个健身房拥有大量持卡会员,有限的教练资源无法为所有会员提供足够的个性化指导,导致在服务方面欠缺,尤其对于初步接触健身的人群,在没有人陪伴和指引的情况下很容易放弃坚持,进而造成客户流失。
 
互联网健身模式起源于健身产业发达的欧美,这种非固定品牌和门店会籍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健身选择,在传统健身房缺失的健身启蒙指引服务和健身内容方面,涌现了一批互联网创业企业,从内容和整合资源与服务的角度切入市场,填补了多年来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错位,降低了参与健身的门槛,吸引了更多人迈出健身的第一步,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互联网健身结合线上与线下,由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预约服务时间和健身课程,再转向线下健身门店进行体能锻炼。与传统健身房最大的区别是,该类健身房强调“碎片化付费”,可按次或按月付费,主要面向无健身经验却有健身需求的人群,因“高频次、低消费”的特点为其带来了巨大用户流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