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要的成长,是一场以爱之名的无声杀戮

 永心向海 2018-12-14


这是一部迟到的电影,片中那个青春期女孩的同龄人,如今已经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坐在电影院里重温年少时的成长记忆,这种感觉,奇怪又疏离。


这部叫《狗十三》的电影,勾起了很多人都快忘记的一种疼痛,那种痛从四面八方撕扯着,却又无法确定它的根源,让人如入无物之阵。



1

你眼中的轻描淡写,是孩子世界里撕心裂肺的痛苦。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只小狗引发的“血案”。


正值青春期的女中学生李玩,有点小叛逆,脑子里充满稀奇古怪的想法。她痴迷物理,但爸爸迫使她改上英语兴趣小组,出于某种补偿,于是送给女儿一只小狗。


像是一种下意识的对抗,李玩给小狗起名爱因斯坦。这倒不是对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不敬。李玩最喜欢读的书是《时间简史》。这让我想起当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自己也还是上中学的年纪,可以理解李玩对于物理和宇宙的迷恋,除了知识层面的兴趣,对一个中学女孩来说,爱因斯坦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他的聪明和不羁,他那张著名吐舌照的反讽和幽默,共同构成了某种充满人格魅力与张力的精神图腾。Smart is the new sexy。如果你也爱有趣的灵魂,爱因斯坦简直比所有好看的皮囊加起来都更酷。他是一切未知世界与孩子般叛逆的代名词。



而且,对于李玩来说,小狗爱因斯坦也不只是一只无足轻重的狗,它是李玩最重要的形影不离的伙伴,是这个从小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女孩所收获的有限温暖。反倒是在这只小狗身上,李玩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情感联结。


可是在李玩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大人能够理解这只小狗对于她的意义。所以,当爷爷出门买菜把小狗弄丢,没有人能看见李玩心中的痛苦,他们眼中只有冷冰冰的“问题”,只想如何迅速高效地处理“麻烦”,李玩内心痛苦的任何一种表达,一概被视作“不听话、不懂事”。


“兴趣小组”不必有兴趣。小狗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丢了再买一只就是了。大人们就是用这种无视,这种轻描淡写,试图去捂住一个孩子内心痛苦的呼号。


2

父母的情感暴力,是一种施加在孩子身上、实实在在的犯罪。


这个青春期的女孩彻底爆发了,她本能地抗争。深夜里,李玩跑遍大街小巷遍寻小狗不得。继母的“好主意”是“找来”一只相像的小狗,可这骗不了李玩,这分明不是爱因斯坦,全家人却一口咬定它就是。


大人们竟然可以恬不知耻地联合起来指鹿为马。他们理解不了,其实李玩并不是非要一只小狗不可,她只是需要家人真诚的道歉,希望大人承认他们错了。要大人说一句“我错了,对不起”就这么难么?很遗憾,就是这么难。


其实,李玩所有的抗争,所有“不听话、不懂事”的种种行为,只是希望她的亲人们能听到她痛苦的呼喊。可是大人们顾左右而言他,不仅不能理解、抚平她丢失“小伙伴”的痛苦,反而用他们的麻木、冷漠、无视、谎言、伪善,进一步在她心里制造了更多更深的痛苦。


一个小伤口,演变成一个愈来愈大的创伤,撕裂着整个家庭。李玩不依不饶,全家鸡犬不宁。最后,少女迎来的是一场镇压。李玩因为心情低落,喝酒晚归,奶奶出门找她差点走丢,于是,盛怒下的爸爸对她一场暴打。


当然,大人们不会承认这就是镇压,爸爸对李玩说:“打你,是因为爱你。”


——看,赤裸裸的暴力就是这样亮出了爱的道德宣言!



这只是爸爸的一时失态么?不是。其实暴力渗透在这个家庭对待孩子的许多细节里。


李玩对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吐,但大人还是一再地让她喝牛奶,这是为她好。爸爸再婚后的小弟弟出生了,大人都对李玩隐瞒,这是为她好。小狗丢失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实话实说,而是以一双溜冰鞋来堵住孩子的嘴,这还是为她好……大人们的台词是如此熟悉,话术也是如此一致:我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里的残酷。


影片的最后,李玩因此收获了让大人们欣慰的“成长”,摘下牙套后的牙齿被规训得整整齐齐,她可以和大人寒暄敬酒,面不改色地吃下“特色菜”狗肉,像大人那样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正如爸爸所欣慰骄傲的那样,她终于“懂事了”。李玩听话了,可她眼中的光,她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情,永远消失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了,电影海报里写的那句话:“每一段成长都是凶杀案。”导演曹保平说,可以把这部片子当犯罪片看。


结局看上去简直皆大欢喜,一切都和谐了。但这起凶杀案杀死了什么?是的,杀死了一个人的精神。


他们犯了一桩无需被起诉的罪——只不过就是合伙蹂躏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已。


3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女孩李玩在男孩高放的自行车后座上,抛出这个问题。


李玩见过,在家中,在学校的课堂里,在陪爸爸应酬的酒桌上。他们端的是满腹经纶,纵横捭阖,孔孟老庄,诗词歌赋,上下五千年都在他们的谈笑间。


然而这些都不能掩饰他们世界观的贫乏,爸爸在饭局上溜须拍马喝酒吹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沦为油腻中年。爷爷奶奶在家中足不出户,听不懂凤凰新闻也认不清外面的路,成为糊涂老年。


在李玩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大人形象,连学校的老师也是一味追求成绩漠视生命的刻板模样。


大人们活在自己的“壳”里,既不想也没有能力去理解孩子的世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说东我讲西,也不是你追求感性情怀我诉诸理性逻辑,而是停止成长也不愿成长的大人和飞速长大的孩子之间的距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明明血脉相连,却彼此疏远得像两颗星球!



《狗十三》,是一个十三岁女孩和一只小狗的故事,它的英文名是“Einstein and Einstein”。一个是爱因斯坦·李玩,一个是小狗爱因斯坦。或许,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和小狗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要任凭成人世界的摆布,没有说不的权利。当然,从始至终也没有人想过要问他们的意见。孩子的可怜之处分明在于,他误以为自己和大人是一样的,他在徒劳地追求一个人的权利。而一只狗是不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发表意见的。“你看,那个女孩,她垂着头的样子,好像一条狗。”


当李玩安抚着“被找回的”小狗,念叨着“爱因斯坦不怕”时,我忍不住落泪了,为李玩,也为曾经不被父母理解的自己。我还知道,那一刻,电影院里坐着多少个“李玩”啊。


是的,一只小狗引发的“血案”,让我们再一次看见,自己是如何长大的。那种痛,你懂的。


4

看清我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能帮助我们思考:今天我们该怎样做父母?这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一项全新的功课!


但愿我们还记得我们做孩子时的样子,从而对我们的孩子生出更多的理解。但愿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觉察,成为觉醒的父母,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遭受那些原本不必要的挫折。在这个正在膨胀的宇宙里,我们需要一些定力,和更多的引力,来帮助我们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要离我们亲爱的孩子越来越远!


面对孩子,我们的爱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方法,去沟通、去表达。我们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跟上孩子前行的步伐。


“早安父母”将迎来第四季第一期,每天五分钟,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你和孩子的距离每天拉近一点点!


   但愿李玩们的血与泪不会白流,

  每一个正确的选择,

 就在这个宇宙与当下生发。


点击下方“早安父母”小程序,加入“早安父母”成长计划!每天五分钟,每天收获新知,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早安父母 每天五分钟,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小程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