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CMBS长命百岁 2018-12-18

网上有一句话,流传很广:

孩子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父母却在等孩子说一句“谢谢你”,终其一生,他们都等不到。

这句话说的,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两代人之间深深的隔阂,即使被亲情所遮蔽,仍然伤人。

最近上映的电影《狗十三》,很多人说看哭了,他们代入的角色,是那个等着父母说“对不起”的孩子。

以至于,微博上有一个热搜词条“看不懂狗十三的人,都是幸福的”。

这意思是说,如果你看不懂这部电影,意味着你在成长中,没有被父母的控制和强权所伤害过,很幸福。

甚至还有人喊出“父母皆祸害”,控诉父母口口声声的“都是为你好”,是如何毁了自己的人生。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狗十三》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后住在爷爷奶奶家,父亲和继母生了个弟弟,为了安抚李玩,给她送来一条狗,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有一天,爷爷去买菜时把狗搞丢了,李玩疯狂地出门找狗,把喊她回家的爷爷推倒在地,还害得奶奶走丢了……父亲狠狠地甩了她巴掌,家里人都觉得她疯了:不就是一条狗吗?!

家里人“哄孩子”的办法,是找来另一条狗,告诉她这就是爱因斯坦。

当她说这不是爱因斯坦的时候,他们说“要懂事,别再为一条狗闹了”。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故事的主线基本就是这样,放弃坚持后,李玩变成了大人心目中“懂事”的孩子,学会带弟弟玩、在酒局上给父亲的生意伙伴敬酒、甚至微笑着吃下狗肉。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电影的主题也至此凸显:大人们以爱的名义,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完成了一次对孩子青春的“谋杀”。

就像这张电影海报: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父亲的手臂拿着雕刻刀,正在塑造孩子。

海报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被剥落的是天真,留下的是青春”。

导演曹保平说,当他去到各地的城市,有很多年轻人倾诉自己在成长中所遭遇过“ 不被理解”的痛苦。

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来看这部电影,已经很难从孩子的角度,去做义正辞严的控诉,反而感受到一种无所适从的紧张。

电影里有一场戏,是在李玩爸爸的生意酒局上,李玩一直在看时间,因为爸爸答应带她去看的天文展览快结束了,爸爸却似乎无动于衷,忙着和一位“张总”推杯换盏。

那位张总,是众人奉承的对象。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想去看天文展览的愿望,好像远没有拍张总马屁重要。

从孩子的视角看,是被忽视的委屈,是不被理解的痛苦。在孩子心里,这种委屈很大,这种痛苦很重。

但是,从大人的角度呢?

了解到生活不易的成年人,已经很难轻易地去指责李玩的爸爸。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这个中年男人的世界里有什么?

糖尿病的老父、不敢下楼的母亲、青春期叛逆的大女儿、年轻漂亮的第二任妻子,以及刚刚出生的小儿子。

电影开头,他加班一夜未睡,就被老师叫去商量李玩报英语班的事。

一转头,他奔去医院,在产房外守着。

老妈走丢了,他彻夜在街头寻找。

孩子闹别扭,他也努力去哄——尽管是他自己以为“对孩子好”的方式。

他也只是一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奔忙、顾此失彼。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在那个当下,你真的能说,不管不顾地带着孩子去看展览,就比生意酒局重要吗?那可能维系着他大半年的业绩、收入,维系着他家庭生活的体面。

其实,那张海报里,当父亲拿着雕刻刀塑造孩子时,他的僵硬肢体说明,他也曾经历过什么。

在酒局上,李玩爸爸给张总拍马屁,脱口而出的是一句苏东坡的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成为这个酒局上油腻的中年人前,他曾是什么样的呢?

从一个文学青年变成生意人,也许就在这个过程里,他学会了,自己的爱好不重要,而能扛起生活很重要。

所谓成长,不就是咽下委屈、忍耐痛苦吗?

这种成长真的就不好吗?

孩子的成长中,总有挫折,总是伴随着疼痛。没有人能永远天真,永远天真的人什么样?就像李玩楼上的邻居,幻想自己是鸟、学着鸟叫,终于成了世人眼中的疯子。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当李玩说着“狗走丢了,你们去找了吗”,她想要的,是你们能理解我的痛苦,我在这只狗身上,寄托了很多感情。

可是,当爸爸说着“等你长大了,就知道我是为你好”,他想要的,又何尝不是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不易,理解我不能展示给你看的失败?

这种理解,为什么没法达成?

就像导演曹保平说的,“片中的父母是爱女儿的,只是这爱不是女儿想要的,他们没有对上。”

大人以为自己爱孩子,对孩子好的方式却只是一次次的哄,而其实,相互理解的开端,一定是需要平等的沟通、需要倾听和倾诉的。

电影里,就埋了解题的线索。

一开始李玩说的是:狗走丢了,我们就去找,找不到就算了,我并不是非要这条狗。

她需要的,只是大人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们一起去找。”

可惜大人都不懂。

孩子可以比你想象的更讲道理,前提是,你得做一个讲道理的大人。

这个道理,不是你在成人世界学来的妥协、隐忍和虚张声势,而是真正坦诚地面对,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实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和孩子聊过天吗?我说的不是饿不饿、冷不冷,而是认真听听孩子喜欢什么、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和孩子聊天,我有一个建议:承认自己的失败,把生活里真实的挣扎展现给孩子看。

就像电影的结尾,李玩的爸爸哭着说“我不是一个好爸爸”,能够说出这句话的爸爸,我相信,已经走出了沟通的第一步。


恨父母的孩子,都是这句话逼出来的


因为,长大了,坚强了,并不能让人不疼,只是让人疼了不哭。

在孩子面前,你也许有机会,再当一次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