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用工供不应求时,七个经典方法可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仰天长笑123 2018-12-14

无论是企业管理者或者是人力资源规划者,在实操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是最着急上火的时刻,但同时也是最能考量管理者或人力资源伙伴基本功的时刻。所以,在面对企业的人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建议各位管理者,采用如下几个常见的经典招数来解决所遇到的燃眉之急。

【1】用“富”对“空”——就是把组织内相对富余的部门的人员调整借调到人员空缺较大的部门。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在操作的时候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上传下达、左右逢源的水平,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横向的和其他部门搞好人际关系,做好沟通与协调,只有如此,你才能很好的把这一条运用到日常的工作过程中。

【2】用“外”应急——这一点主要是应对相对有技术含量的,或者说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作岗位,采用对外招聘的应急的方法。

通常在工作的过程中,一个企业的用工缺口只要不是那么大,从上面第一条族可以应付,但是一旦说面对的是企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或者说需要有一点工作经验和技术要求的人短缺,在企业内部无法调整,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才采用对外招聘的方法。

【3】用“加”补“缺”——主要是说采用加班的方法来应急人员空缺的现象。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企业个别岗位人员空缺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日常和员工的接触,摸清员工是否有愿意延长工作时间,也就是说采取加班的方法来取代公司空缺岗位的现象,一般员工有愿意延长工作时间,那么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就要学会运用相关的法规制定延长工作时间来补这个缺口,但在操作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法规给加班人员对应的劳动报酬或者说给日后的调休。

【4】用“机”代“人”——也就是采用人工智能的办法,用机器人来取代个别技术含量低的岗位。

如果企业里的某些岗位经常发生员工的岗位空缺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员工的流失率较高,在企业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的办法,也就是说用机器人来弥补这种现象,从而扭转企业人力资源的格局。

【5】用“退”填“空”——即返聘身体允许,有能力的退休人员来填补这一现象。

对于这一点人力资源部的管理的一定要明白,使用这些返聘人员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小时工或劳务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在返聘之前一定要和返聘人员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再说简单一点,也就是让别人明明白白“消费”,从而保障使用返聘人员的时候不产生什么劳动争议。

【6】用“包”对“急”——也就是把公司的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发包到外面,让外面的一些闲散人员或者,业务量不饱和的工厂给予加工。

在用这个办法的时候,人力资源伙伴一定要充分的配合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办理好系列的产品外包手续,以此来应对企业的人员空缺现象。

【7】用“生”解“急”——就是用在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应对企业用工空缺的现象。

这个办法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制造加工企业经常采用,也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人员找到学校的有关负责人或者学校的团体,由他们统一组织到学生来参加劳动,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提前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可以解决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困境,并且还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员空缺的现象。不过,在使用在校大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做好对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做好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

小结:针对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除了上面说讲的几种经典的方法,还有比如内部员工介绍,和政府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在实操的过程中,要把上面的七点有机的融合,就能很好的应对企业的人员空缺现象,就能无形中的彰显你的能力和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