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策】农业农村部:5年内打造300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品牌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8-12-14

日前,《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下发,其中提到,力争3至5年,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业品牌,打造300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国家级农业企业品牌,1000个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品牌化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品牌化是每一个农产品必须要走的道路,投身农业的新农人都高喊着要打造品牌农业,什么是品牌农业呢?

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


品牌农业的涵义:

第一,标准化是品牌农业的重要基础。农业标准化,就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

第二,农业产业化组织是品牌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第三,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发展品牌农业的核心内容。农产品品牌包含驰(著)名商标、农产品知名品牌、“三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地理标志认证等。

第四,促进农民增收是品牌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品牌农业作为政府大力推广的农业经营手法,是强农富农兴农的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是品牌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针对农产品品牌化,政府提出了哪五项举措呢?



一、筑牢品牌发展基础

统筹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建设,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生态循环的农产品种养加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

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

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

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加强品牌人才培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建设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国际视野广的人才队伍,提高品牌经营管理水平。


二、构建农业品牌体系

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品牌发展规划。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战略实施机制,构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农业品牌体系,提升产业素质和品牌溢价能力。

建设和管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以县域为重点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有条件的地区要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一个特优区塑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

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粮棉油、肉蛋奶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完善品牌发展机制

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组织开展品牌目录标准制定、品牌征集、审核推荐、评价认定和培育保护等活动,发布品牌权威索引,引导社会消费。

加强品牌中介机构行为监管,严格规范品牌评估、评定、评价、发布等活动,禁止通过品牌价值评估、品牌评比排名等方式变相收费,严肃处理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构建危机处理应急机制,引导消费行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完善农业品牌诚信体系,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将品牌信誉纳入国家诚信体系。

四、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农业品牌建设要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树立品牌自信,培育具有强大包容性和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文化。

深入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农业品牌,使之成为走向世界的新载体和新符号。

五、提升品牌营销能力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优质优价为目标,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实施精准营销服务。

全面加强品牌农产品包装标识使用管理,提高包装标识识别度和使用率。

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营销促销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品牌流通渠道。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品牌农产品营销平台,鼓励专柜、专营店建设,扩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品牌农产品出村上行。

品牌化农业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来源:三农金农农财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