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绝句爱情诗(17)

 江山携手 2018-12-14

17

 

 

 爱情诗的最高境界在于情真、情浓、情烈却善于将情感隐藏于不言之中。相思也好,爱恋也好,爱而快乐也好,思而惆怅也好,乃至癫狂,乃至悲怆,喊出来意浅,隐下去情深,倘能出景入境,以景语代情语,以境象状心相,便能于有形的方寸之地,感受到无形的心灵之光;于具象的鲜活之物,感受到微茫的情性之天。王维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相思》),李商隐的“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写情》),卢仝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有所思》),吴伟业的“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展转心”(《无题》),朱彝尊的“春水白鱼多比目,秋风红豆最相思”(《闲情》),均是情融于景、情化为境的典范。当代网络诗人我心飞翔的二首七绝《无题有寄》,堪称今人深谙爱情诗贵以景寓情、借境寓意之特色,出语平淡而意旨深婉,其一曰:

                        “盼得月圆愁月圆,

                          欲寻旧梦总茫然。 

                          伊人去后春光少,

                          一树残花看十年。”

 盼月圆又愁月圆,一盼一愁之间便知诗人有过不寻常的爱情经历,果然,次句便紧承首句而揭示有过爱情的一段美好时光然而却早已失落再也无法挽回的伤痛情怀。这二句是老调子,其意象其景况其情感在古往今来的爱情诗篇中已被人吟唱得过于熟和烂,颇不以为然。不料三四句一落笔,即让人刮目相看,再吟咏二遍,便觉情思渺渺,惆怅不已。妙就妙在作者把一腔惆怅悲哀的情感融化于一幅甚为特别的图画之中:一位男子孤独地守着一颗落红满地的桃花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久久不肯离开。一切尽在无言中。悲伤,何止一个悲字了得。悔恨,何止一个悔字能解!你从“盼”、“寻”及“伊人去后春光少”可以想见当初的那一段美好时光对于这位男子有多么的怀念和留恋,正因此他能对着“一树残花”连续看上十年。这是一种多么刻骨铭心的爱恋啊,但令人惆怅不已的是旧梦已无法重圆。也许这次爱情的嬗变对作者的伤害是难以言说的,但对着一树残花能“看十年”,这似乎又意味着作者还在时时重温着旧日的美好时光。只凭着这一句,便可知那一段“旧梦”有多么让人剔骨难忘。由此,可品味到这首诗的深婉。

第二首是同样的主题,但却以另一个景象表达一种同样惆怅的心绪,其诗曰:

                        “十年离别梦依然,

                          花影婆娑月半圆。

                          回首与君牵手处,

                          有人牵手似从前。”

也许,单读第一首时还难以判别“伊人去”这三字的准确含义,读了这第二首似乎便一目了然。是变心吧,是移情别恋吧,“牵手似从前”但牵的是别人的手。但这是把“有人”与“君”之间划上等号而读出来的错误感觉,相信并非作者本意。因为这一解读明显与第一首的情调不相吻合。假如这个“有人”就是作者旧日恋人的话,那么她“牵手似从前”而所牵的又是另一个人,作者又怎么会对“一树残花看十年”呢?而且,此诗首句所表达的诗人对旧日恋人的情感并没有改变,是以十年“梦依然”。同时,作者用“离别”来定义“伊人去”的性质,并没有谴责之意,否则便不可能“梦依然”。至于离别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综合这二首诗的情调来看,出自客观原因的可能性大一些。认定这一点是读懂这二首诗的关键。

在十年前诗人与恋人牵手的地方,又有一对恋人在享受着爱情的甜蜜,那情景就跟他俩以前一个样。目睹这一情景,诗人更勾起对先前那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尽管“梦依然”,但恋人还能回到自己身边吗?没有答案。是以惆怅,是以悲伤。二首诗的结句分别描述两个不同的场景,却表达着同一种情感,各有无限的韵味,颇有可读可品之处。

当代天津才女谢飘茵(网名红萼主人、柳黄昏)有一首五绝《梦痕》,写的是同样题材,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情感,但笔法更老到,有萧散冲淡、语浅意深的风格。其诗曰:

                         “月沉窗一角,

                           淡淡欲无痕。                        

                           旧梦凉于酒,

                           重回不可温。”

 前二句描景,后二句述事。描景笔有情,述事话寓意。哲理味,惆怅心。妙在以酒类比于“旧梦”,酒凉了可重温,梦碎了不能重回,伤悲之情,悔恨之意,深藏于沉月之中,也是一首读之有味的好诗。

 现代爱情诗中的绝句佳作,王亚平的《沂水十八拍》和《洛水十八拍》是值得一提的。这两组十八拍,是现代爱情绝句诗中情、意、境、韵融汇得颇为完美的佳作。何鹤先生有《王亚平爱情诗词选读》一文评点颇为到位,这里我们只引《沂水十八拍》中之《一念》,以见其爱情诗风格:

                        “踏歌沂水沐秋风,

                          共枕秋声入梦中。

                          从此天涯存一念,

                          相思豆子为君红。”

《沂水十八拍》是作者怀念三十年前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读书的大学生活而写的,那位让诗人“天涯存一念”刻骨难忘的红颜知己究是何人,诗人没有明说,我们当也无须深究,只从《十八拍》的咏唱中知道,诗人当初以超乎寻常的人生经历走进大学课堂时,曾经多少回与这位红颜知己徘徊于美丽的沂水之滨。奔腾的沂水流走了多情的岁月,岸边的杨柳却记住甜蜜的话语。须知道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代,漫长的寒冬几乎推残多少有志青年的学业美梦,当早春终于来临,当渴望知识的心灵终于撞响高等学府的钟声,被迟来的幸福浸泡着的他有多少激情满怀的话语要向相知相慕的她倾诉。是所以,荒郊漫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月下相对,总有扯不断的情丝。但遗憾的是,爱情的美丽之花常常结不出理想之果,大学毕业之后,也就各自纷飞,远走天涯,只留下一段永不磨灭的伤心之痛。然而,正是有此刻骨铭心之一段往事,方能写出如此凄婉悱恻的诗章。

《一念》的首二句回忆当年水边踏歌、秋声入梦的甜蜜时光,是所以往事并不如烟,情感至今难忘。这两句写得很美。当我们读着这样的诗句时,脑海里便会浮现山水风光与情人相偎一幕一幕美好的画面。景象鲜明,情调浪漫。但在美好与浪漫之中却又不动声色地埋下一粒悲情的种子。原来,秋声在古人笔底下是一种悲愁的意象。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直至欧阳修的《秋声赋》,秋声便与悲、愁、哀、怨联系在一起。“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正因为有这一层暗藏的寓意,三四句便不言悲而悲情自现。第三句是全诗最关键的一句,“从此天涯存一念”。美梦不能成真,爱情终为泡影。一念永存而岁月已逝、容颜已老,留给自己的尽是远隔天涯的思忆与悲叹。可以说,这一句浓缩了大量的内容:毕业分手,现实击碎了情感与梦想;谋生不易,人像浮萍一般飘流于天涯海角;相见无望,尽管心里仍然装着那一份思恋。结句又回到对自己此段爱情的赞许和歌颂上。无论结局如何,无论情人当年的情感是否还在,无论周围的人对自己这段爱情会有什么看法,这一切都无所谓,这一切都无关紧要,自己将象一颗相思豆,永远将红透了的心献给自己爱过的人。后两句重于述情,由于有了前二句具体形象的支撑,便显得血肉丰满,气韵通畅,情遥意远。(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