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古诗词绝句第四课 起承转合之结尾及卷帘体

 君月之家 2019-05-12

第四讲 起承转合之结尾及卷帘体

大家好,今天来说说怎么结尾。

一、合句的写作要求

之前我们聊了格律诗的起、承、转,那么,起承转合的合句就是合一

篇的终结之意。要根据开始确立的中心思想,来确定结句以什么为主。

可以以自己为主,可以以景为主,也可以以情为主。总之,诗言志

合句应是一个省己、省人的收场。

这个收场可以是对上文景与情的收场,也可以对上文的情再作延伸,

就是语言尽了,但是由语言所制造出来的意境未尽,让读者读完全篇

后,会根据个人的情况往更深处感悟。是情景抒发到一个极致后的感

悟。

其实,合句就是合题,就是包容,包容起来了才是一个整体。如果诗

的题目是全诗画面的一个标注,那么合句就如同标注的立意体现。

例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个合句就是充分体现《送友人》

这个立意上,来表现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挥手告别时候,连马匹都

依依不舍,何况人的心情呢?

合句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句,干净利落的合。这就要求,不要继

续还停留在转句的意境上。以一字或两字接转句,使其连接、不断裂,

要以意为上。可以明示,也可暗示,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

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

间,要留有余味。

也就是说,诗歌的,是全篇的关键所在。它明确主旨,拓出远

神,感染读者,抒发情怀,勾起读者遐想等收结全诗。正如宋朝洪迈

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明人谢榛也说:结句当如敲钟,清

音有余。

二、合句的几种写作手法

下面我们还是具体看一下,诗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抒情收尾。即通过抒情议论,升华意境。

如杜牧《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此诗抒情的结句,是点睛之笔。读者不难想象,那彻夜淌滴的烛泪,

不正是男女主人因离别而在伤心流泪吗?蜡烛尚能替人垂泪,离

人之悲,更何以堪!意境深远,韵味绕梁。

还有比较出名的一首,

题鹤林寺僧舍 []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2 以景收尾。即以景结情的写法,往往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洞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是以景结情的佳作。结句季节是春天,时间为夜晚,地点是郊外

渡口,行人及船夫皆无,空空的渡船只剩悠然、漠然了。掩卷之余,

读者仍能感悟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矛盾心情:选择出仕,自己有志改

革却力不从心;选择归隐,不正像水急时的野渡横舟吗?景中含着扰

人的忧思。

又如:《黄鹤楼闻笛》唐 李白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结句满阶梧叶月明中:秋声真的无处可寻么?不是的,明媚的月

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我们不正是能够从中听到夜里风吹梧桐的秋

声么?这可真是于无声处听秋声了。这就是诗的境界。

再看一首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

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

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

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

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

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

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3 设问收尾。即以发问、反问作结。问得巧,发人深省!

如李白的《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此诗通过结句的明知故问,诗意拓展了:写出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不

仅美在蛾眉,更美在一片等待中产生哀怨的苦涩、纯真的相思之情。

巧妙一问,还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美人怨恨的原因是什么?是单相

思?还是男子另有春花秋月?……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矣。

4、根据题目收尾

根据题目收尾一般有三个方式

A、就题目收尾

根据我们诗的题目来收尾,一般是指命题诗的扣题

B、从题收尾 也就说根据题目我们写出的某些情感或思想来收尾。

C、就题目用虚笔来收尾,

比如老杜的画鹰

结尾是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意思是说鹰从画上下来去搏击凡

鸟,来衬托画鹰的人的高超画艺。

关于这几种收尾,大家以后在阅读中留意一下吧。

诗歌的结尾,除上述四种常见外,还有:

陈述式:如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对比式: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仗式:如柳中庸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以及用议论来结尾的等等,以后涉及到的时候我们还会深入的讲解。

结尾应如何去,笔法很多。这里用景、情语收尾要注意情景交

融,虚实结合。但最终离不开一个原则:合,必使全诗浑然一体,一

气呵成,回味无穷。总之,起句和结句。要做到一点就是起的自然,

结的深远首尾相映。

从上述看来,诗歌的起、承、转、合,对一般诗歌爱好者,是有帮助

的,但对艺术修养精深的诗人,他们就不会被这些手法所束缚,正像

文亦有法,文无定法一样,形式最终还是为内容服务!大家注意

这句文亦有法,文无定法有的诗友喜欢强调文无定法岂不知,

凡事都是要从两方面看的。也像陆游在《文章》中所言:文章本天

成,妙手偶得之。的确如此!胡应麟也在《诗薮》中感叹道:

白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但也不能忽视了

亦有法

好了,起承转合就先介绍这么多了,在以后的交流中我们还会涉及到

起承转合的其他内容的。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卷帘体。

三、卷帘体

我们知道诗有正体杂体之分。其中,古体诗和近体诗为正体,正体之

外的诸体为杂体。杂体又称异体,在内容体式的选择,功能效果表现

手法的运用上都比较特殊,如竹枝、回文、打油、宝塔、剥皮、嵌字

等,古今流行的辘轳、卷帘等也属杂体。

卷帘体诗的特点大致是

1)、 名称起于生活现象。卷帘,顾名思义,卷起一张挂着的竹

帘。写卷帘体诗就像卷起一张竹帘的过程与结果。古代门窗多挂帘子,

起挡风或遮避作用。人们也许从每天挂帘卷帘的生活情趣中联想起作

诗来,把这种诗形象地命名为卷帘体实在很洽当。

2)、 卷帘体诗的创作有以下几种:

1、自行制帘,再卷帘。 创作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制帘 即先写一首帘体诗挂起来。这种帘体诗有其特点,题目

往往是四字成语,且多为并列关系,如春夏秋冬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或阳春白雪 栁暗花明等,然后按题目所示,每一字起一句,

成一四句绝句,也可以是律,成藏头嵌名诗。也有不用四字成语做藏

头嵌名诗的,只写一首帘体诗挂起来。

第二步 卷帘 即按帘体诗写卷帘体诗四首。其特点是,第一首第一句

用帘体之第一句,第二首第一句用帘体第二句,第三首第一句用帘体

第三句,第四首第一句用帘体第四句。按帘体诗句含义接续写,这些

诗,必须相互应和,互有关联,融成一体,并且押原韵。其实,近来

网络上这样的诗也有很多,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搜来看看。

下面欣赏一下卷帘体诗

七绝:梅兰竹菊(卷帘体)

/心有灵犀

梅蕊含香缕缕来,兰花静雅上楼台。

竹心亮节凌云志,菊骨金英夺目猜。

(注意一下形式:四句分别以梅兰竹菊为藏头)

梅蕊含香缕缕来,冲寒斗雪报春开。

孤高自赏传神韵,玉骨冰肌悦心台。

兰花静雅上楼台,王者之香入韵来。

寡欲清心帘梦起,洁身自好美人裁。

竹心亮节凌云志,竿质虚怀惜玉才。

欲舞青松腾伟志,也邀翠柏傲天台。

菊骨金英夺目猜,凌霜含笑伴秋来。

幽幽清梦瑶池赴,缕缕芳香碧玉裁。

卷帘体 春夏秋冬

/兰心

春暖花开又一年,夏时雨汗润耕田。

秋来稻谷香村院,冬至寒凉且醉眠。

春暖花开又一年,清新合意艳阳天。

将心且向风前舞,莫叹流光悲逝川。

夏时雨汗润耕田,朝暮殷勤少睡眠。

盼得秋来收万谷,清歌夕照淡炊烟。

秋来稻谷香村院,陌上欢歌几少年。

闲话桑麻闲对酒,清风淡月到窗前。

冬至寒凉且醉眠,光阴流转总依然。

糊涂四季糊涂事,一梦应知已忘年。

我们再看一首不用四字成语做藏头嵌名诗制帘的例子,

七绝:赋墨香(卷帘体)

梦步桃园网海翔,诗风潇洒意飞扬。

千江秀水传神韵,九曲华章赋墨香。

梦步桃园网海翔,踏青原野咏花香。

松涛阵阵兼天涌,麦浪滔滔接地芳。

诗风潇洒意飞扬,词韵芳菲彩墨扬。

沐雨吟风歌盛世,走南闯北赋华章。

千江秀水传神韵,五岳飞峰醉彩光。

击浪欢歌香梦舞,登攀览胜意呈祥。

九曲华章赋墨香,千年古韵品兰芳。

唐风宋雨如甘露,壮志雄心笔下藏。

这种形式大家看明白了吧。我们再看第二种

2、以他人诗作制帘,再卷帘。

也就是用他人或者名家名诗作帘体句,如李国安先生用郑板桥绝句

<竹石>为帘体,每句作一首成四首卷帘体诗。我们看一下:

读板桥《竹石》有感,依其绝句,也学写竹:

卷帘体 李国安

(清)郑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生此处便葱茏。

霜欺雪锁迎枝挺,化作甘霖润绿浓。

立根原在破岩中,却与蓬蒿志不同。

重节虚心昂向上,身单力弱也铮铮。

千磨万击还坚劲,无畏寒侵酷暑蒸。

不是多经风雨砺,何能岭上这从容。

任尔东南西北风,沧桑笑对意非惊。

得失宠辱皆儿戏,喜看身旁不老松。

3、不制帘,直接卷帘。

也就是随意立题,写出一首,第二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二句,第三

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三句,第四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四句。这种

卷帘体诗,一般绝句是四首为一组,当然可以是律诗,就要八首为一

组。(不过律诗比较少)但因无挂帘之参照,其巻帘之势看不清楚。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卷帘体,都是一种文字游戏。不同的是,轱辘体

是以一句为题,反复咏唱,卷帘体则是以一组诗咏唱一个主题。之所

以给大家介绍这两种杂体诗,是觉得在娱乐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

格律、字、词、句、章法布局等的熟练掌控能力。

起承转合介绍完了,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其要领,并应用到实

际练笔中去。我更期待看到大家佳作纷呈!

今天就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以《琴棋书画》自制卷帘体一组。

练习渔阳第三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