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体诗写作基本格律与要求

 火旺图书馆 2014-06-08

浅述近体诗的基本写作格律与要求 

近体诗一般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又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律诗分五律、七律及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仄起首句不押韵,仄起首句押韵;平起首句不押韵,平起首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重押同一字韵。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在中华新韵中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平水韵里有入声字,属于旧韵,在写作时不能新旧韵混用。

近体诗每句都有固定的格式,并讲究粘对,绝句中1、2两句称为首联;3、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1、2句称为首联,3、4句称为颔联,5、6句称为颈联,7、8句称为尾联。

格律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句间平仄相对,不能失对,否则不为格律诗;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不能失粘,这也是格律诗的大忌;韵脚要分明,不能踩脚,避免多用同音字;用典,可以提高诗的意境与内涵,以极少之字表内心无尽之言。

对仗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一般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于绝句来说也是一样,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如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首联对的非常工整,下联也是如此。但今天我们写的诗词不必太拟古,也为了诗词的更大发展空间,不必对也可;但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等都应字数相同、语序相同、意义相当必须与平仄的声律相结合,达到平仄亦相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可以熟悉下声律启蒙)同义词不能相对,需工对,还可以借对或谐音对、喻对等。

在押韵方面,一般首句可押可不押,偶数句尾必须押韵,如果首句对仗为首句不入韵为多,首联不对仗以首句入韵为多;首句不入韵为五言多些,七言为少。一定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重复一字作韵,不能连续用同音字作韵;不可以撞韵,白脚上不能押韵,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避免挤韵,不能连着用同韵母字。

在章法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在结构上要做到起、承、转、合,做到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进,首联起承,尾联转合。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所谓的平起平收式)或

仄仄平平仄。(所谓的仄起仄收式)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若要有些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所谓的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式)

知道了五言诗的基本句型,我们可以根据近体诗的规律即对句相对,邻句相粘(五言绝句是以上下句为单位的,1、2联称上联,3、4句称下联,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称邻句。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的道理,推断出对句平仄刚好相反的一联。

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五律、七律形式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近体诗的变化,也就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的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不必计较了。

一般情况下记住一句简单的口诀就可以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在一般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等我们熟悉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其他的就应刃而解了。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首句不押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同样七律就是在每句的前面加上一个相反的节奏点就可以了。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

另一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不然就造成合掌了,但在词、曲中是允许的。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可以存在的。

另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理,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总之: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不论中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孤平的补救在本句自救。或在对句补救。如五言的“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就可以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就变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律和七律的救法亦同样的道理。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基本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南山宿雨晴,。

仄仄仄平平 春入凤凰城

仄仄平平仄 处处闻弦管,

平平仄仄平 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

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岸芳春色晚,

仄仄仄平平 水影夕阳微。

仄仄平平仄 寂寂深烟里,

平平仄仄平 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月黑雁飞高,

平平仄仄平 单于夜遁逃。

平平平仄仄  欲将轻骑逐,

仄仄仄平平 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

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例如:

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

——杜甫《玄武禅师屋壁》

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例子:——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第二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

第三种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第四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

第一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

第二种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达”字在诗韵中读仄声。 ——晏殊《寓意》

第三种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清明》

第四种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答友人》

目的很明显,我知道自己曾走了不少的弯路。所以才费了多少周折弄来这些。原因很简单,必须要“移情”。移情之目的便是在于“立意而更受要道”。这是很重要的。

某曾以为写使只在自己,欲放预收之间全在于己。其实不然。唐之前为文律诗可不讲格律,是为古风,之后格律则是一种必须,需严谨以待。不管如何,写诗填词都是必须要按着路子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