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爱情诗的写作,通常有三种动机,或者不如说,是在三种思想情境中创作的。一是为向异性示爱而写,表达自己对恋人的爱慕、追求、思恋、梦想、怀念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喜乐忧愁苦恼惆怅等等热烈而殷切的情感;二是为记录自己的心迹而写,或为感受到爱而快乐,或为遭受爱的挫折而苦恼,或为爱所伤害而悲痛不堪,但这心绪又无人可诉、无人可解,只好将奔涌出来的情感浓缩到诗词里;三是为发表作品而写,也可能真有情感,也可能只是杜撰,或者临时拼装,目的只有一个,赢得读者、考官或评委的青睐、赞誉或评分、选票。
由此三种不同动机写出来的爱情诗,第二类最为真实而感人,通常读到的古今最感人的爱情诗作都是这一类,如陆游的《沈园》、元稹的《遣悲怀》、李商隐的《无题》等。第一类较为真挚但不一定全真,因为爱慕和追求必定有某些夸大或掩饰,但通常也较为感人,如司马相如的《琴歌》、白居易的《赠内》、杜牧的《赠别》、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第三类不一定全是真实但却也可以感人,因为借助别人的情感或借助自己的经验,有人生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大同小异的情感经历作为理解体会的基础,如《诗经.关雎》、《诗经.蒹葭》、南朝乐府的《子夜歌》、萧衍《东飞伯劳歌》、白居易的《长相思》、李商隐的《锦瑟》、元稹的《莺莺诗》及各个时代的闺怨诗、竹枝词中杨柳枝词中的爱情诗等。
这三类爱情诗,第三类作品数量最多,第二类次之,第一类最少,大抵因为带有隐私的性质,并非所有的诗人都愿意拿出来发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诗人写给自己女友的爱情诗作,纵使粗糙,纵使浅白,但敢将自己的隐私公开发表,当是应该称许、应当赞扬的,其真挚的情感和追求的足迹,也给古今的爱情诗史,增添一份艳丽的风采。
当代传统诗词著名学者熊东遨先生,与其夫人周燕婷女士这一对诗才相当、情浓意笃的夫妇写有不少爱情酬唱诗作,其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就有欢情爱意或忧思愁绪的情意唱和,写得较多的是词作和律诗。我们这里仅就其绝句中的几首佳作,略作介绍。
先读一首《赋别》:
“莫将恩怨说相思,
锦瑟瑶琴聚有时。
篱菊也知人寂寞,
临风先发向南枝。”
借景寓情,形象生动。情感饱满,诗风流畅。妙喻涉趣,语浅意深。此诗颇得绝句“其来无端,其去无际”、“一意中圆净成章”的风调与情韵。赋别,古代人多写得凄凄戚戚的,却也难怪,那时人,一者交通不方便,几百里地就得跋涉好多天,倘遇刮风下雨,更是遥遥无期;二者通信颇艰难,一封书信,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寄,得有人捎带才行,可知其不易;三者温饱成问题,饿死在家中和冻死在路上都是常有的事,能不让离家者牵愁挂虑?而如今,这一切都改变了。几个时辰就到天南地北,一个电话拉近了相隔两地的距离,手机,网络,让现代人告别了远行的恐惧。如果当今的人还把远别写得凄凄戚戚的,那不一定就是真情、说不定就是滑稽,毕竟不符合时代气息。但声音可听到,容颜可见到,就是耳鬓厮磨做不到,一段时日的无法相聚,依然是困扰两地恋人的难题。诗人此诗下笔就直奔这一难题,这也是由诗题切入的写法。前二句是劝慰语,有以开朗的心胸循情说理的味道。尽管也用了“锦瑟”、“瑶琴”二种乐器作喻,但如果一味说理,这诗也就近于嚼蜡了。只见此诗第三句轻轻一转,“篱菊”被诗人信手招来当差使,这诗立马情趣横生。连花草都那么善解人意,努力做出慰籍女主人的积极行动,你还能报怨什么呢?诗人的确有非凡的营造新奇意象的想象力。花草为争取阳光,本来就有朝南生长的趋势,可诗人却将自己的意愿赋予它们,使一种生存本能变成有意识的举动。“临风向南发新枝”,这一神笔画出来的景象,鲜活而极具申延性,寥寥七字,蕴含了千般情意万种话语,委实是匠心独运,偶得神奇。此外,诗中“锦瑟”暗用李商隐意象,而“瑶琴”则取白居易“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之义,均使此诗内含极为丰富,大大扩充了一首绝句的容量。
再读一首回家之作。七绝《到家》这样吟道:
“ 千里车兼日夜程,
到家先吃闭门羹。
西湖此际知何处?
央遣黄鹂报一声。”
这诗更是以幽默的笔调写出,既洋溢着千里归家的喜悦之情,又充满了驱云赶月的豪爽气魄,活脱脱一个天真浪漫的老顽童形象。赋别扯上“篱菊”,到家放飞黄鹂,诗人自有腾挪自如的想象能力,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妙用便有奇趣。此诗的“闭门羹”是调侃语,“西湖”是戏谑语。“闭门羹”好解,“西湖”一般人难猜。西湖者,西子是也,美人是也。这么一解,读者似乎也就明白了:“西湖”指他老婆。但其实这“西湖”一词却有来历,隐藏着诗人夫妇之间的一段浪漫小插曲。
原来,有一回熊东遨应诗友之约共游于杭州孤山脚下西湖之滨,并现场斗法,分题吟诗。这等雅事正是熊才子的所长,于是乘着游兴吟出几首浪漫诗作,不想后来竟差点惹出事端。到底这几首诗作有多浪漫?且读其中的一首便知,《彩云轩品茗与诸子同看西湖各有戏作》之四如此咏道:
“别后常从梦里追,
岂知相见更难为。
眼前都是风流子,
一个西湖嫁给谁?”
这诗的多情,这诗的艳味,这诗的风骚,让少女害羞,让闺秀动心,让情女着迷,让妇人妒忌,让夫人猜疑。很快,妻子读到这情心荡漾的诗作,立即作出了反应,回赠二首七绝,其中一首这样吟道:
“抱憾西湖第几回?
风流才俊莫心灰。
佳人千载犹思嫁,
说与东君肯作媒。”(《读东遨西湖戏作赠》)
好胸襟,好肚量,好识见,一副温柔文雅体恤民怨乐于成人美事的盈盈笑脸,让熊大官人立时惊慌失措。却是为何?大凡这现代的风流才子,有贼心者多,有贼胆者少,有贼心兼有贼胆而敢下贼船者,少之又少。调笑嘴皮子硬,干事心尖儿软。按说,诗题明明写着是“与诸子同看西湖各有戏作”,怎么老婆却似乎当起真的来了?这老婆,要是板着脸,倒不怎么可怕,大抵女人都喜欢在男人面前拿架子。可要是黑脸变白脸、变笑脸,那可就得当心了。无论如何,释疑要紧。于是,熊东遨又赶紧写下二首绝句,光看诗题你就知道诗人陪着多少小心:《戏作寄燕婷后引起错会旋有“伊妹儿”来笑为答辩》。当真要“答辩”?非也。借题发挥耳。诗人当然知道夫人在和他演戏,既然如此,自己索性也玩个痛快得了。这二口子,够幽默,够风趣,够才情,够格调,难得。且看诗人如何“答辩”,其一曰:
“自是诗家乱点题,
不成真个娶湖妻?
莫因嫁了林和靖,
便说梅花格调低。”
有趣。原来天底下的女人都需要安抚,先给个定心丸吃。顺便也刮一下脸蛋儿,爽。
其二曰:
“何来闲趣学林逋?
此地山孤梦也孤。
共剪小梅窗下烛,
心中另有一西湖。”
有味。周燕婷自号小梅窗,其诗词作品集便取名为《小梅窗吟稿》。读了这几首诗作之后,你自当明白,原来“西湖”是在这儿被诗人装进自己心底里去的。(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