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甲骨片高11mm,宽12mm,龟腹甲残片,土黄色。甲骨文单字刻作“ ” 。该片残存三字,应为“……戌卜……亚……”。 《说文》:“亚,丑也。象人局背之形”。 《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著):“亚,象四屋相连之形,为建筑物之平面图”。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亚,据甲骨文 墉字所象之形,与殷墟陵墓所呈之 形相参照,甲骨文亚字盖象古代聚族而居之大型建筑平面图形。殷代之城墉、庙堂、世室、墓葬沿用此形,即《周礼·考工记》所谓之殷人四阿重屋。阿、亚古音同,故通用”。 与常见的“亚”字不同,此“亚”字四角多出四点,作“ ”。多出的四点一般在古文字学上称为“饰笔”。 下图为“亚”、“戣(有释朿)”两字的本字与饰笔写法: “饰笔,亦称装饰笔划、羡划、赘笔,是指文字在发展演变中,出于对形体进行美化或装饰的角度添加的与字音字义都无关的笔划,是文字的羡馀部分。”(刘钊《古文字构形学》) 常见甲骨文书籍中“亚”字的写法一般有几种:“ ”、“ ”、“ ”、“ ”(见下图左)。《甲骨文合集》(3524#)中有一“娅”字的“亚”部刻有饰笔,作“ ![]() ”(见下图右)。如“娅”释为合体字“母亚”,则为在合体字中的写法。 除“ ![]() ”而外的甲骨文“亚”字再未见有带饰笔的写法,故此片中的“ ![]() ”字当爲唯一一片单独亚字带饰笔的。 ![]() 【注:上图左下两字也有释“棕”的】 六、疑神疑鬼 ![]() 原甲骨片高21mm,宽17mm,牛肩胛骨残片,土黄色。甲骨文单字刻作“ ![]() ”。残句为“……贞乎…… ![]() ……”。字从辛头从大,音义不明,所象形不明。 甲骨文中与之相近者,有“ ![]() ”、“ ![]() ”、“ ![]() ”等几字。学者对几字的释读各不相同。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 ![]() ,同 ![]() ”。“ ![]() 释鬼”。 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说:“魌, ![]() 象一人戴假面具之形,或释作魌。”。 仅从字形类比,“ ![]() ”字与其它几字所从之形既有似同之处,亦有明显区别,难下定论。 ![]() 殷墟和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双耳大多有穿,可悬挂、佩戴装饰或为作法通神之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