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aman2016 2018-12-14

 维生素D的定义


      维生素(VD)为类固醇衍生物,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钙和骨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V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V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1]。VD均为不同的V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VD,但V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VD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VD2和VD3。它们有以下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VD3。


 维生素D的生理代谢


      VD主要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在皮肤组织中合成,少量经食物获得。从食物中得来的VD,与脂肪一起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肠与回肠,胆汁帮助其吸收。吸收的VD与乳糜微粒相结合,由淋巴系统运输,但也可与VD运输蛋白(α-球蛋白部分)相结合在血浆中运输。VD进入血液后,与VD结合蛋白结合并被转运至肝脏,在肝脏微粒25-羟化酶的作用下,羟化生成VD的主要形式25-羟VD(25-OH-D),然后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的1α-羟化酶的催化下,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形式的VD,即1,25(OH)2D最后VD与VD受体结合,可在全身组织细胞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包括脑、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等。[2]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 VD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蛋白水解酶的家族,它们受到多种信号的调控,这些信号介导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高表达的MMPs激活形成的细胞聚集,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内细胞外基质的局部结构破坏,导致斑块不稳定和破裂。VD可抑制MMPs的表达,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 VD和瘦素: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产生多种分子(如瘦素),与肥胖密切相关。大多数肥胖患者中观察到高瘦素血症的存在,原因可能是瘦素会导致心肌氧化应激和炎症,上调活性氧增加心肌耗氧量,进而诱导肥大。研究表明,VD水平与血清瘦素呈负相关。高水平的VD能够降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导致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从而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VD和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VD通过调节VD受体(VDR)、细胞因子、Toll受体等参与炎性反应。研究发现高水平的VD能够显著减少炎症因子,延缓炎性反应的过程。

4. VD和内皮细胞:

      VD可防止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降低与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的基因表达,也可调节乙酰化酶的表达,乙酰化酶是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蛋白。[3]


 如何补充维生素D


     VD主要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在皮肤组织中合成,少量经食物获得。平时多晒晒太阳,有利于VD的合成。V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其他如牛奶、乳酪、坚果及其他海产品中也有一部分VD。


参考文献:

[1]江巍,高凤荣. 维生素D缺乏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03):331-337.

[2]谈学平,骆吉鸿,杨丽华. 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病风险[J]. 人民军医,2013,56(11):1332-1334.

[3]秦建华,王莉. 维生素D缺乏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02):279-283.

文章来源 /  史大卓大夫临床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