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手法的作用形式概括起来无就是力量、能量、信息三种方式的综合体现。各种形态的手法一方面是一种机械性的刺激,直接在人体起着局部治疗;另一方面,在一定刺激量的手法作用力下,机体会产生一定的能量转换和生物电等信息传导,刺激机体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泌尿、免疫、内分泌、运动等系统及镇痛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一.推拿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推拿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产生的效应,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手法的种类、强度、持续时间、频率、治疗部位经穴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手法刺激可通过反射传导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维持其相对的平衡状态。一般认为, 轻缓而有节律的手法,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自主神经反射,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具有放松肌肉、緩解痉挛.镇静止痛的作用:重而快的刺激可对中枢神经起兴奋作用,使精神振奋,肌肉紧张,呼吸、心跳及胃肠蠕动加快,腺体分泌增多。如失眠患者接受推拿治疗时,常常在推拿过程中即可进入睡眠状态:而嗜睡患者在推拿后可感头清目明,精力充沛。
(二 )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手法的刺激作用可促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以加速传导反射作用,恢复和保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状态。根据节段反射理论,局部推拿刺激体表定节区可使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内脏和组织产生反射性应答,从而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控。如振顺法可使脊铺前角炎惠春对感应电流不产生反应的肌内重新产主收缩反应,已消失的原键反射和跟健反射重新出现到第了腾椎处,可使责门括约肌扩张西朝澈第7网推处其作用相反。对管桂颈段的刺激可治疗眩晕、高血压、头痛、失眠等。营养供给,促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功能的恢复。 另外,手法还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中枢神经水身及其传导途径的各种神经组织的营养供给,促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功能的恢复。

二、推拿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对血管的影响 手法可促使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从而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直径和容积,并开放储备的毛细血管,增强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流量,改善肢体循环,进而提高局部组织的供血和营养,促进血管网重建。通过手法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还可以消耗和消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恢复血管弹力,改善血管的通透性。 (二)对心脏功能的作用 手法对心脏功能的作用机制,主要与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提高心肌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有关。研究证实,穴位推拿可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减慢,心脏做工减少,氧耗减少,同时还可使左心室收缩力增加,舒张期延长,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三)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手法有节律的按压血管壁,可以加速血液流动。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浓、稠、凝、聚状态。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流动通畅。进而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脑循环和体循环。 (四)对血压的影响 推拿可作用于引发高血压病理的多个环节从而实现降压作用。如推拿的镇静作用,可消除人的紧张与焦虑情绪而调整血压。推桥弓作用于颈动脉窦,通过压力感受器从而降低血压。对人体肌肉,血管的机械刺激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外周阻力而降低血压。有人对高血压患者推拿治疗后发现,推拿不但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从而能显著改善头晕,心悸等症状,还能降低西药的用药量,从而有效的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五)对淋巴循环的影响 研究表明,推拿可以有效促进淋巴液的形成与回流。从而促进水肿及渗出物的吸收。 
三、推拿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对胃肠蠕动的作用机制 手法直接作用于胃肠部,或者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都可刺激胃肠,调节平滑肌的张力、弹力和收缩能力,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和运动,即促使胃肠蠕动速度加快和力量加大,从而加快或延缓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此外,许多研究表明推拿对胃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原来表现胃蠕动次数多的可以减少,使排空延长;原来表现胃蠕动次数少的能增加,使排空加速。推拿作用与胃的功能状态有关,穴位有相对的特异性,例如推脾经有明显地促进胃运动作用,而逆运内八卦可双向调节胃运动。
(二)对胃肠分泌吸收功能的作用机制
推拿作用于背俞穴的相关部位,通过自主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促使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并通过改善胃肠壁血液淋巴的循环,促进胃肠吸收功能。
人体研究发现,捏脊疗法具有改善大脑皮质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促使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血清蛋白含氧量,活跃造血功能,以及改善小肠吸收功能的综合效应。点按第6~12胸椎旁的压痛点可调节自主神经的兴奋性,重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抑制胃肠运动,解除胃肠痉挛。反之,轻柔而时间较长的刺激可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从而增进胃肠活动,促进消化腺分泌。 在外周穴位的作用研究方面,有人以一指禅推法在足三里穴处刺激,通过体表胃电图检测胃体和胃窦的胃电波变化,发现手法能降低其胃电图的波幅。也有人通过B超显像观察推拿胆囊穴对胆囊功能的影响,发现推拿后胆囊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而一些幽门痉挛,经推拿中脘穴后,在X线透视下可见为蠕动加强,波频增加,波速加快,幽门痉挛解除。 
四、椎拿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制 推拿可调节膀胱张力和括约肌功能,故既可治疗尿瀦留,又可治疗遗尿症。也可通过推拿腹部和腰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调节肾脏功能,影响尿液的生成与排泄的作用。如按揉肾俞、丹田、三阴交等穴可治疗小儿遗尿症。

五、推拿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 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表,刺激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骨骼及内脏等处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一内分泌一 免疫”轴对 免疫系统功能进行调节。有研究表明,推拿后机体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加强,血清中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六、推拿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
在人体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紧密联系,相互调节。推拿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骨骼及内脏等处的感受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的作用对垂体和靶腺进行调节。
有实验研究对一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运用一 指禅推法操作于颈3~颈 s棘突旁敏感点,发现可明显减慢惠者心率,改善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对惠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取脑中、气海、肝俞、肾俞、百会等穴进行推拿,发现可影响其雕激素分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对佝偻病患者施用掐揉四缝穴、捏脊等推拿手法治疗后,其血清钙、磷均有上升,有利于惠儿骨骼的发育和生长。长期对督脉、任脉、膀胱经及胰俞、肾俞、脾俞、中院、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涌泉、极泉、曲池等穴推拿,可提高部分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

七、推拿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制
推拿手法可以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可以锻炼呼吸肌,增加呼吸运动幅度和肺活量,恢复肺的弹性,缓解或消除由于肺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哮喘等症状。还可以通过神经的传导反射作用,间接地影响到肺的功能。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证的防治。如推拿肺俞、膈俞等穴,可调整胸膈及肺的功能,产生镇咳平喘、止咳化痰的作用。

八、推拿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制
运动系统疾病是推拿疗法最主要的适应证,其治疗作用直接,疗效也最明显。(一 )改善肌肉营养代谢 肌肉的主动运动,会消耗氧和能量,产生乳酸等有害代谢物质,从而出现酸胀疲劳。推拿在局部的机械刺激与所产生的热效应,可以明显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其代谢,增加局部供血供氧,从而消除肌肉疲劳,增强肌肉的张力和耐受力。研究证实,3~5分钟的推拿对消除肌肉紧张和疲劳比20~ 30分钟的休息更为有效。
(二)解除肌肉痉挛 软细织损伤后,肌肉会出现紧张、痉挛,这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但过度和持久的痉挛可在局部产生压迫和牵拉,从而产生疼痛。推拿手法既可通过牵张肌肉直接解除肌痉挛,又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致痛物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通过减轻或消除疼痛源而间接解除肌痉挛。有报道,急性腰扭伤患者,推拿前在舒适姿势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性肌电活动,但推拿后绝大部分惠者的紧张性肌电活动和疼痛随之消失或减轻,证实了推拿对解除肌肉痉李确有明显的作用。
(三)促进组织修复 推拿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发现推拿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肉芽组织成熟,松解损伤组织间的粘连,减轻肌纤维间组织增生,促进损伤肌肉的形态结构恢复。对肌肉、肌腱、韧带部分断裂者采用适当的手法,可促进损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和成熟,促进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促进胶原纤维合成,使胶原纤维规则排列并与断面生长吻合,从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四)分离松解粘连 软组织损伤后,瘢痕组织增生,互相粘连,对神经血管束产生卡压,是导致疼痛与运动障碍的重要原因。手法可间接松解粘连,而按、揉、弹、拨等手法则可直接分离筋膜、滑囊之粘连,促使肌腱、韧带放松,起到松动关节的作用。
(五)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 软组织损伤后,血浆及血小板分解形成许多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有强烈的致炎、致痛作用。推拿能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加快物质运动,也促进了炎症介质的分解、稀释,加速损伤局部炎症消退。
(六)纠正解剖位置异常 应用手法可治疗由于关节错位、肌腱滑脱所造成的急性扭伤,使关节、肌腱各顺其位,解除对组织的牵拉、扭转压迫刺激, 使疼痛消失。并可以促进突出物顾纳、部分同纳或移位。如对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推拿手法可改变椎间盘内外压力,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组织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七)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推拿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加快静脉、淋巴的回流,由于局部肿胀减轻,降低了组织间的压力,消除了神经末梢的刺激而使疼痛消失,有利于水肿、血肿的吸收。

九、推拿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作用机制
推拿可以去除皮肤表面的排泄物,促使已死亡的表面细胞的脱落和延缓表面细胞的衰老过程,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能使浅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液供应,改善皮肤的营养状态,促使皮下脂肪消耗和肌肉运动,从而改善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减少皮下脂肪堆积,可用于美容和减肥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