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商代时期的船,它到底能不能进行远海航行?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殷人东渡美洲是否可行? 在商朝灭亡时,有十万上朝军队失踪了,传说他们去了美洲大陆。这一说法已经在学术界争论了至少上百年。反对者一个重要的论据是商朝人不可能造出大船,进行远海航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夏商周时期,古人造的船究竟长什么样子? 在中国的古籍中很早就有古人造船的记载,《论语·宪问》中就有“羿〔yi益〕善射,奡〔ao傲〕荡舟”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羿是善于射箭的人,奡是善于驾驶舟船的人。传说奡是一位大力士,是夏朝寒促的儿子,能在陆地上行舟。这说明在夏朝时,船运已经普及,《竹书纪年》记载:帝芒十二年,命九夷东狩于海,获大鱼。说明夏朝时已有能力组织沿海居民到深海捕鱼。 那么商朝的船又长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看甲骨文中的舟字,中间有二横或三条横,这表示商朝时的船比独木舟要高级,甲骨文中还有“帆”字,甲骨文中写道:“戊戌卜,方其凡。”意思是,戊戌这一天占卜,船上必须挂帆。这说明商代已经使用了帆船。船有了帆,就有了动力,可以达到远海航行的的能力。甲骨文中还有一个“般”字意思是使船旋转。 《尚书·盘庚中》记载“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这是记载了商王盘庚,从奄迁都到殷的历史事件。奄在黄河之南,而殷在黄河之北。所以迁都必须要渡过黄河,而迁都的人数至少在两万人以上,由此可见商朝船只的运载能力。 当然有人会说,黄河有冰冻期,商人迁都可能是在冬天黄河结冰以后,从冰上走过去,也可能搭浮桥渡过黄河。那么我们来再看一段历史,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前,曾率800人坐船渡过黄河,期间还有一条鱼跃上船甲板。“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 两年后,周武王率战车300辆、战马600匹,战士48000人在盟津渡过黄河,开启了牧野之战。 由此可见,在商代末年已经可以用船运送部队和战车,战马。 到了周朝,人们已经了解了季风的变化规律,这在远海航行中是十分重要的。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商代人按照风力的大小,把它分成“小风”、“大风”、“大掫〔zou邹〕风”、“大狂风”。在《周礼》中认为十二个辰都有风。还有十二个月,因为不同季节,风向也各不相同。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中国史一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