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税务稽查找上你?原来是这6个地方出了问题!

 草容生 2018-12-15

提起税务稽查,会计人是既害怕,又喜欢。害怕的是,税务稽查可能会翻出会计人员的一些错误,若是有见不得光的地方,还容易被揪出来。喜欢的是,正是因为税务稽查的存在,会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才会凸显出来,老板们才会重视会计人才。

那么这个让人提心吊胆的税务稽查,究竟会从哪些地方入手呢?

阡陌结合自己的一些见闻,整理了6点,供大家参考自查:

尽管会计制度对部分明细账户的名称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有部分明细账户是交由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设立。而有些会计会利用这些私立的明细账户偷逃税款。

比如

在应收或者应付款的会计科目下,设立一个明细账户,用来隐藏一些涉税的收入。而税务稽查人员会通过对资金流入流出的分析,发现这个账户的资金跟企业的经营范围无关,从而被查出来。

这种做法通常会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会出现一些意义不明的账户名称,如管理费用的明细账户中竟然有一项“其他”,企业的一些资金出入、甚至往来款项都通过这个明细账户。不被税务揪出来才怪。

还有一些“聪明”点的,会通过多个会计科目下的明细账户来做这件事,最后转去一个少缴或免征税款的科目逃税,但最终还是会被发现的。

看过会计网文章的小伙伴都知道,会计凭证是要清楚写明企业经济活动内容的。若故意填错、填得模糊不清甚至不填,就会引起税务稽查人员的怀疑。

比如

将主营业务的产品销售收入写成了出售副产品、边角料、加工收入、废品收入等较少缴税的项目。或者没写清楚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让税务稽查怀疑,这笔款项是否有偷漏税款呢?

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会有少部分支出无法获得正规的发票,只能用收据等凭证入账。这时候要保证证据链充足,生产了多少产品,会产生多少材料废料,谁用什么价格服务回收这些废料等等;生产过程中机器会出现多少次故障,由什么人花多少钱来修理,过程中耗费了多少零配件等等。清楚合理的证明凭证,就不用怕税务来查。

会计分录按照规定来说是不能合并的,但实际中确实会有会计为了简化手续和减少工作量,对原始凭证汇总后再做分录。但怎么做分录也不能把关键的信息省掉来逃税。

比如

卖掉原材料这个经济活动,分录上应该记为:

借:银行存款等

贷:企业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

还有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而不能直接就:

借:银行存款

贷:原材料

这就成了明目张胆的逃税了。同样的还有卖了产品然后买了机器,就直接借固定资产,贷产成品,这种税务肯定也会查出来的!

这种就类似于侦探的查案的思维了。若进出的资金流发生了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急剧变化,而最终会导致需要缴交的税收减少,税务稽查的时候也会高度注意。

比如

(1)突然之间出现了大量现金的提现【除去发工资等原因】

(2)短期内不时出现与相同的单位发生相同金额的收付行为

(3)红字账目

(4)突然某个科目的金额大幅度增加或者减少

……

这些金额的急剧变化,都会引起税务稽查的警惕。

很多看起来是会计人员无意间的小失误,也有可能蕴含着偷税漏税!

比如

上期借方余额本来是8万的,而应交增值税则是待扣的状态,但到了本期,期初余额竟然突然变成了80万。就算不是会计人员的有意为之,这一错账,最终还是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最终影响应缴税款。

而一些错漏账还会被会计或者企业利用,抽出账外资产。因此这些错漏账也会被盯上。

财会人员年末忙,就是年末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而且很重要,年末的余额也往往是偷逃税发生的地方。

比如

(1)损益类账户年末应该要转入本年利润,却没有转。

(2)债券类账户余额出现在贷方,且数额越来越大,是否是隐匿的收入呢?

(3)利润恰好是整数,会不会是拼凑出来的呢?

(4)存货类的数量与余额对不上,一边是0另一边却不是0等。

年末余额中很可能隐藏着偷漏税的线索,税务稽查肯定会查到。

当然以上只是税务稽查会重点查看的6个地方,并不代表税务稽查只查这6点,所以一句话总结:财会人员除了要小心谨慎不要犯错,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税务筹划,这样老板满意,税务也点头,就皆大欢喜了~

喜欢这篇文章,就在下方点个赞,或分享给好友吧~

新疆财政厅通知:报名2019年初级考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不参加继续教育将不能报名参加2019年初级考试!福建省2018年中高级报名通知表明:参加中级、高级会计职称考试,需提供相应工作年限的继续教育记录!

会计继续教育真的越来越重要了!已经影响到了职称考试的报考条件!想知道你所在省份继续教育的情况?按图操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