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看山头!茶客必备普洱茶茶山手册

 初夏的永恒 2018-12-15

七彩云南,高山之国,大水之邦,沃土育嘉木,秀水润茶香。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云南因其山脉纵横、水系交错、十里不同天的独特地理气候环境,孕育着全世界最为丰富的古茶树资源,造就了云南盛产的普洱茶滋味鲜明、特色各异、质优醇香,曾一度成为皇家贡茗国礼,而后声名远播。

宋朝时期,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内形成古六大茶山,分别为:曼撒(易武)、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因产出的茶叶色香味形绝群拔萃而名声大噪,盛极一时。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古六大茶山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屹立茶界。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相传都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遗器作为纪念,古六大茶山因这些遗器而得名。《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云: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候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莽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扰祀之……

岁月已去,茶山依旧,作为普洱茶最初的孕育地,古六大茶山不仅是普洱茶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普洱茶永恒的天国。“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这是人们对普洱茶千年圣地古六大茶山的颂赞。

古六大茶山

茶山名:曼撒(易武)

地理环境:在现今的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曼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茶区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加之市场上仿冒品较多,需仔细甄别。

茶质特色:茶汤水柔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茶山名:倚邦

地理环境: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茶区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这也是曼松古树一茶难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场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茶质特色:倚邦古树茶因为有中小叶种原因,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茶山名:蛮专

地理环境: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茶山历史: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所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茶区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等。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茶山名:革登

地理环境: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茶山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茶区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茶山名:莽枝

地理环境: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茶山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茶区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

茶质特色: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汤质顺滑,杯底香较好。

茶山名:攸乐

地理环境: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茶区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新六大茶山

盛世兴茶,在澜沧江内古六大茶山的光辉照耀下,江外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老茶山在漫长时光的滋养与雕琢下大放异彩,为世人惊叹。其中尤以班章、勐宋、南糯、冰岛、景迈、昔归最为突出,成为澜沧江外优质古茶山的代表。

生机盎然的江外古茶山,隔着神秘富饶的澜沧江水,与史书记载的古六大茶山遥遥相望,承接天地之精华融入茶汤,或霸气或柔和,或醇厚或清甜,刚柔并济,香飘千里。

茶山名:勐宋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茶区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名:南糯

地理环境: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中国最早人工栽培800多年茶龄的茶树王就在此地,确立其茶业祖山地位。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

茶区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茶山名:班章(布朗山)

地理环境: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茶区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霸气十足,风骨刚健,号称茶王。

茶山名:景迈

地理环境: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茶区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茶山名:昔归

地理环境:位于临沧邦东村,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200毫米。

茶山历史:史载约2200多年前,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临沧是世界大叶茶种的原生地,早在大叶茶驯化种植之前就有大量的野生茶。临沧大雪山邦东古茶树成林成片,临翔区在驯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时,于清雍正年间由邦东、马台一带生意人引进景谷、思茅茶在当地种植。

茶区现状: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有树龄几百年的大茶树,古茶林保存完好,传统老茶园面积5000余亩,多半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近年新种植高优生态茶园10000余亩。

茶质特征:茶汤明亮清澈,香气高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茶气醇厚,回甘生津。

茶山名:冰岛

地理环境:云南临沧勐库有一座著名的邦马大雪山,海拔32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中云雾缭绕,原始森林密布,大叶种的古茶树遍布其间。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岛,冰岛茶便产与此。

茶山历史:冰岛茶是勐库大叶茶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记载,在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双江的勐勐土司派人从易武古茶区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了150余株,现今尚有二十余棵存世,距今大约500年左右。

茶区现状: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500多年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广泛向外引种栽培大叶种,仅临沧地区就形成60多万亩的规模。1984年勐库大叶茶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中国茶界专家普遍认为“冰岛是勐库大叶茶之始祖”。

茶质特征:茶汤香气高扬,独具冰糖香,余香有喉韵,苦涩度低,回甘细润绵长。

林之深处,润育嘉木,古树苍壮,茶性随山。

昔日茶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迹,

描绘着古茶山的古朴宁静和巅峰繁盛,

现今品茗杯中氤氲的缕缕茶香,

诉说着新老茶山的盎然生机与翘楚风范。

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特别出品的

作品二号尊享装礼盒,

集齐云南新老六大茶山之茗茶,

一颗一茶山,一颗一泡茶,

不必翻越崇山峻岭,

即可领略云南新老各大茶山的滋味风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