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普洱茶山的特色与口感

 九万里田园 2019-07-07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各茶山茶叶茶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作过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1、南糯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以哈尼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目前南糯山茶区保留着1000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其中有1000年以前布朗族所栽种、荒废并遗留的古茶园。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是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茶品,入口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2、勐宋

茶区位置:位于勐海县东部绵延崇山中,是20世纪末才被外界重新发现,以独特的高香和浓郁的茶气,走俏市场。勐宋古茶山古茶园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大安村委会下大安寨,三迈村委会南本老寨,曼垒村委会纳卡寨,坝檬村委会保塘旧寨。勐宋古茶山拥有古茶园3800亩。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揉捻较紧结,入口苦涩味稍重,但化得很快,香气高扬而沉实,口感饱满丰富,回甘强而持久。唯汤质下沉感稍弱。

3、布朗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布朗地区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强,滋味醇厚,苦涩很重,回甘很快,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4、巴达

茶区位置:巴达位于西双版纳洲勐海县西部。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被称为“巴达茶树王”,树龄在1700多年。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于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但平均茶质较为薄,上颚中后段有特殊的气味。

5、贺开

茶区位置:处于勐海班章茶山及南糯茶山之间。古茶园集中连片,总面积为18000余亩。这一带海拔在1400-1700米。与布朗山班章古茶园相连的茶树,高矮大小差不多,仔细看茶叶形状不相同,茶农说这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茶种。在布朗山系中算仅次于老班章的名茶,不像老曼娥的苦,没有老班章的霸,由于它不像老班章一样有特点,逐渐退居二线。

生长型态与茶种:茶叶形状不相同

特色: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6、南峤

今名为勐遮,为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是新六大茶山之一。南峤茶山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曼岭村曼岭大寨和南楞村委会南列村民小组。古茶园占地面共500亩,茶树树龄估测在100~200年之间。

生长型态与茶种:中叶种野生茶。

特点: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上扬,入口甜,生津快,满口生香。

7、班章

茶区位置:班章在布朗山乡政府北面,是一个哈尼族村寨,老班章在普洱茶界被认为具有“茶王”的地位。新班章也叫上班章,新班章寨是从老寨迁出建起来的。新班章的老茶树主要分布在老寨周围,海拔1600米,与老班章一样:茶树粗大古老,与森林伴生,生态环境好,茶质好、茶气足、山野气韵强。新班章的老茶园已无居民。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以质重、气强著称。口感刺激性强而协调、舌面苦味重、回甘快、茶气强而持久,香气下沉,回甘强而集中于舌面中后部。舌尖,上颚表现不明显。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在云南三大茶区很难找到风格近似上述茶品。




8、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在清朝后期成为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间。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不同茶质。为人工矮化过的老茶树,树型并不是很高大。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 入口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冰糖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9、倚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以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中小叶种茶树。根据有关专家的审定,倚邦茶区内的中小叶种品质不但优于当地的大叶种,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中小叶种。

生长型态与茶种: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入口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10、蛮砖

茶区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相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青色泽较深,入口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

11、莽枝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革登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之地。古代这里主要都是由外地生意人来从事茶叶买卖,早年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经消失了。在原始森林中,还有许多大、中小叶种老树茶错落其间,其中不乏数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树。所产茶叶,多数集中收购运到其它地区,或者由某些大厂指定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入口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12、革登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

生长型态与茶种: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入口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13、曼撒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入口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薄。




14、攸乐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这里古称攸乐,如今被称作基诺山。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1万亩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如今遗存的古茶园还有2000余亩,茶树的直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就有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入口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






15、邦崴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村内有一棵世界闻名的一千多年过渡型茶树,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邦崴村新寨家。有学者认为,澜沧邦崴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应不止千年。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入口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16、景迈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景迈茶区涵盖了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茶园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还有一种寄生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入口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17、千家寨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在千家寨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中,有一珠树高25.6米,胸径0.89米的最大野生茶树(上坝1号)。据专家考证,此树树龄为2700年,为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的美称。它对于研究茶叶的起源等方面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18、景谷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历史上就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1958年划归景谷县。茶叶始祖,第三纪晚渐新世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新种)化石,1978年由中科院等处发现于景谷盆地芒线,被命名为“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茶叶在这里发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19、无量山

茶区位置: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山体支脉向东西两翼扩展而呈扇形,地质结构有石灰岩、砂岩、页岩、低谷、平坝和丘陵。无量山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据景东县的普查,全县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区域有老茶树分布。其中50-100年的有32744.79亩。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20、勐库

茶区位置: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很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1、坝糯

茶区位置:勐库大叶种茶,相传是距今三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后变种。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22、冰岛

茶区位置:冰岛茶是最珍贵的云南普洱茶之一,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茶的种植范围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

特色:冲泡后的茶水颜色为漂亮的金黄色,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入口生津,香气明显、茶味较重。

23、懂过

茶区位置: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24、大雪山

茶区地理位置: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生长形态及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25、忙肺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永德县,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多年来一直受台湾人重视。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的百年古树茶为原料,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26、昔归



茶区位置:茶区位于澜沧县畔的昔归芒绿山,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

27、云县

茶区位置:大朝山西镇位于云县东南部,东临澜沧江与普洱市景东县隔江相望,西南与临翔区邦东乡毗邻,东北与栗树乡接壤,北与大寨镇相连,西靠大雪山。在大朝山西镇菖蒲塘、昔元、邦旭和背阴寨等村民委员会,均分布有栽培型古茶树,面积约500亩。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菖蒲塘村民委员会糯伍村民小组村边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5亩左右。该群落中,古茶树株高均在10米以上。在大朝山西镇菖蒲塘村糯伍小组有一株茶龄近千年,高11米,树冠13米的紫叶大茶树,被称为“糯伍茶树王”。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干茶条索壮实而长,呈墨绿色。

特点:新茶茶汤呈青黄色,通透而油亮。茶汤入口,汤质糯滑、厚实、层次饱满。苦很快化开,涩似有似无。

28、镇康

茶区位置:马鞍山普洱茶取自镇康县的古茶园,东邻永德,南邻帮海,西邻忙汞,北邻勐捧。1913年引进双江勐库大叶种茶,属人工栽培型的有性繁殖系。现有茶园3200亩,老茶园大部分在山区和半山区,处于低海拔、湿度高等地理气候,马鞍山茶产量少,品质好,

生长形态和茶种:大叶种野生茶。

特点:具有香气持久馥郁高扬,汤色清澈黄浓明亮、口感饱满协调、汤味浓厚鲜爽、汤滋甘醇滑顺、清香色绿、苦轻涩弱。泡出的茶入口时很平淡,但随后整个口腔都会充满清凉的茶味,舌根部回甘持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