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他笔下,章草从秀媚转向雄强……

 书艺咀华 2020-11-09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华!

章草,始于秦汉,兴于东汉,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是隶书的草化。张芝等对章草进行革新,形成了“今草”,至王羲之发扬光大。所以说,章草是后来所有草书形态的胚胎、前身和雏形。与今草相比,章草保留着隶书笔法的形迹,且字字独立。

一开始,章草是这样的:

这是三国皇象的章草,点画精细,交代清楚,字字独立,结体有隶书的扁阔。

这是元代书家邓文原临摹的皇象《急就章》,虽然有个人的理解,但总体偏向原迹,因为是墨迹,所以更可以看出,当时的章草秀丽妍媚。

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平复帖》,也是现存最早的真迹书帖,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帖也是典型的章草,草法更为成熟,潇洒有致,充满了温和秀润的文人书卷气息。

这是王羲之章草作品《豹奴帖》。王羲之虽然将今草发扬光大,但刚开始学的也是章草,先是有很扎实的章草基础。他的章草基本上延续前代书风,呈现妍丽秀逸的特点。

这些是东晋之前的章草书风。然后,章草的发展走向低估,直到元明才出现了赵孟頫、宋克这样的章草大家。

这是赵孟頫所临的急就章。赵体主张复古,就是回到晋代,他的书风妍媚、秀雅,其章草也深受此风影响。

这是明代宋克所临的急就章,与元代邓文原、赵孟頫颇似,习气已经比较重了,时风很浓。

王铎也学章草。王铎是气势雄强一路,后人评他:“王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但观他的章草作品,与其气势雄强的行草书相比,还是妍媚一些。

过了元明,一直到民国,才又出现一位章草的大家:

这是民国书法大家王遽常的章草作品《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他的章草熔铸篆隶于一炉,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有篆籀意”,具有非常博大的气象。

这是王遽常90岁高龄时所书的《章草四条屏》,用笔更加老辣。王遽常在魏碑上下过很大的功夫,他的章草也大量掺入了碑法、碑风,线条浓重,中锋爽利,节奏明快,在前代基础上开创出了气势雄强的章草书风。

 阅读更多👇

🔥▶沙孟海、王遽常挥毫视频

🔥这是明人写的章草?精彩!

🔥怎样学章草?(全)

🔥不懂章草谈何书法!

年高九旬,气力不逮,尚能写出如此气势的章草,那就不仅仅是技法纯熟的因素了,更重要的是眼界、是取法、是长期形成的整体书风的功劳。这就是区别于前代,并超越了前代的本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