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笑鬼谷 | 只身当卧底,智斗贪官污吏的况钟

 创意笑谈 2018-12-15

宣德五年,明宣宗朱瞻基当政,苏州府赋税、吏治、治安等问题很尖锐。这地方经济繁荣但赋税却特别重,贪官污吏、恶霸劣绅相互勾结,上盗国库,下欺良民,不干一点好事儿。难以忍受压迫的农民大量逃亡,国家赋税更收不上来,于是就这么陷入了死循环,因此最难治理州府榜的榜单上苏州总是名列前茅。

明宣宗为了这事儿急得直上火,想在京官中选拔一批“廉能有为、才堪牧民”的人去任职。宣宗一边愁一边叨叨:“苏州郡的位置很重要啊,它雄踞要冲,但以往的郡守都不称职,每一个好玩意儿,搞得当地官吏贪污成风,狡猾奸诈。这地方这么难治理,如果再派去个庸碌无能的人,那这地方恐怕要出乱子啊!”

朝廷想派个廉明能干的人去苏州做知府,吏部尚书蹇义就推荐了手下的一个小官况钟。蹇义跟宣宗说:“苏州郡那边的官吏贪婪成性,沆瀣一气,但他们的实力不可小觑,要想彻底整治那块地方必须得派个廉洁有才的人才行。况钟虽然官位很低,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肯定能完成您交代的任务。”

内阁大臣杨荣也同意蹇义的荐举,他建议给况钟先斩后奏的权力。他说:“况钟一个人跟苏州那么多黑心烂肺的官吏斗,情势不知道有多凶险,如若不给他重权,恐怕很多事他都办不了。在特殊情况下,让况钟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他的阻力应该会小很多。”

宣宗一听,说的对啊,于是全部答应,然后让况钟走马上任去了。

其实况钟的原名并不叫况钟,而是姓黄,叫黄钟,直到四十七岁那年,他才恢复原姓,叫况钟。要深扒这其中的原因,得追溯到况钟的祖父况渊。

况渊生活在元朝末年,当时恰逢元军和农民起义军在靖安县附近展开激战,况渊一家在战乱中惨遭杀害。这一年,况钟的父亲况仲谦刚刚六岁,侥幸死里逃生,却不幸成了孤儿。况家的邻居黄胜祖没有儿子,就将况仲谦收为养子。况仲谦从此就改姓了黄,名黄仲谦。

况钟自幼聪明,对书法很感兴趣,曾经刻苦练习,无论是正楷、隶书、行书,样样不在话下。况钟原本是想按照父母的愿望刻苦读书,考取功名。但在永乐四年,靖安县新来的知县愈益改变了况钟的人生道路。愈益需要一个精通文理、能干练达的书吏,千挑万选,选中了况钟。

况钟从此放下了功名,跟随愈益做了一名书吏。九年后,正逢吏部的考绩之期,俞益向当时的吏部尚书吕震介绍况钟。一见之下,况钟给吕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正逢成祖朱棣广揽人才,吕震就在成祖面前推荐况钟。朱棣特意召见了况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九月,任况钟为正六品的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又被皇帝直接任命为正六品的官员。

况钟以干练闻名,多次得到明成祖的嘉奖。据说,当时礼部要发一封公文到江南去采购皇宫中用的皮鼓,要求文书既要说明白质量与制作的要求,又要简明扼要。好几个官员都拟了文案稿,不是啰嗦,就是词不达意。况钟看了稿子,加了“紧绷密钉,晴雨同声”八个字,就把一切都说明白了。

苏州府的人口和税粮超过当时全国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府,苏州府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苏州府税粮的征收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早在宣德三年,宣宗就曾经就苏州府知府的人选关照过吏部:“苏州府是大郡,公务繁多,赶紧物色廉洁奉公、有才能者出任知府,贪污暴虐、残害百姓的人不能任用。”可见苏州府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况钟来到苏州,不是一到任就指手画脚地指挥这指挥那,而是悄无声息地跑去观察环境,了解情况。



头一个月,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皇帝的诏书也被他藏了起来,以避免打草惊蛇。而对方呢,那些奸滑的官吏也在摸新知府的底。

第一天坐堂,吏员们就送上一大堆卷宗,让他审批。有的是疑难杂案,有的是做过手脚的舞弊案。况钟装出一副糊涂虫的样子,一一询问他们:这个该怎么批,那个该怎么办?问完之后,依照他们的意见,签字办理。明面上是听那些个人的建议,但是什么人什么主张,他都立马做了秘密的调查。

况钟来到苏州郡的时候,很快就有人给他送礼行贿。但况钟拒收,送礼的人就说:“官场用度太多,大人如果自守清廉,那么你的生活肯定拮据不堪。从前的大人都照收不误,大人你不必标新立异。”

况钟听他振振有词,不禁怒道:“贪污受贿都是犯法行为,你竟然说得如此轻松,难道不怕王法吗?”

送礼的人冷笑一声:“现在是上行下效,见怪不怪,你是禁绝不了的。你这么不识时务,违背众情,你肯定会碰个头破血流的。”

送礼的人甩手而去,况钟的家人听了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于是劝况钟:“这人说的也是实话,以你一人之力,怎么跟这么多的贪官污吏相抗衡呢?你肯定有输无赢,不如得过且过吧!”

况钟训斥家人说:“我身负朝廷重托,百姓也都对我寄予厚望,我岂能贪赃枉法呢?我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小,但我有一身正义,肯定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再说了,失败怎么了,没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他妈吗?你们就别替我瞎担心了。”

况钟心知敌手难斗,于是他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对手下的官吏说:“我这个人才疏学浅,对政事向来陌生,以后要靠你们多多扶持了。”

他手下那些官吏心中一阵窃喜,嘴上说:“为大人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人您只管吩咐就是。”

况钟把要批示的文件拿过来,询问官吏们该如何处理。官吏们都觉得这个知府太无能了,于是就各种使诈糊弄他。况钟表面上很听他们的话,但实则把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一记在心里。奸诈的官吏们见新知府如此软柿子,很是高兴,以为又遇到一位昏庸糊涂的上司,觉得可以放心大胆地营私舞弊了,甚至还有人在背后嘲笑况钟。

几天过后,况钟对官吏们的奸诈有了充分的了解,他跟家人说:“这些人胆大妄为,可恶至极,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真想不到他们居然敢这么混账!”

他家人问道:“你要如何惩治他们呢?”

况钟恨恨地说:“皇上给我先斩后奏的权力,这样的恶吏实在该杀!”家人惶惶地说:“你虽然有杀人的权力,但还是不杀为好。恶吏是杀不完的,一旦你开了杀戒,郡里边的官吏都会跟你为敌,他们人多势众,盘根错节,你一个人应付不了啊!”

况钟严肃说道:“贪官污吏害人无数,杀了他们才能彰显正义,我为民泄愤,没啥可怕的。”

第二天,况钟就结束了他的卧底生涯。他命人在知府大堂上摆好香烛案,把郡里德高望重的绅士都请来,召集了府中的官员和属吏,又请来了地方上的长老,当众宣读了皇帝的诏书,接着一个个地当堂问话。

这一批平时欺上瞒下,狐假虎威的贪官污吏们,个个心怀鬼胎,被问得胆战心惊、呆如木鸡,大多数人都不敢分辩,只有个别想要狡辩的,况钟就取出关于他们的记录,指出他们在某件事上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在令一件事上又是怎么阻挠知府办案的,一桩桩,一件件,证据确凿,让他们没办法抵赖。

况钟当堂处死了六个罪大恶极的奸吏,其余的官吏都战战兢兢地退下等待发落。当时苏州府下辖吴县、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崇明七县。十多个县令、县丞,有的勾结恶势力,贪赃枉法;有的老迈昏庸,办事糊涂;有的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况钟一连罢免了十一个。

况钟的行动雷厉风行,震动了整个苏州府,贪官污吏、恶霸劣神个个都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胡作非为,统统收敛了不少。此外,况钟在苏州还大力平反冤狱,兴修水利,设置“济农仓”,救济灾民,兴学育才,为苏州人民做过不少有益的事。当地人称他为“况青天”。

况钟在苏州一连做了三任知府,每次任满,照例要迁升,全苏州的百姓次次联名上书朝廷想挽留他。朝廷不得已,只得让他连任,而将他的官衔从正四品提升到正三品。

长期的操劳,使他积劳成疾,宣德八年(1434年),他六十岁的时候,终于死在任上,这时他已经做了十三年的苏州知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