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况钟:明代的清官能吏

 法师之友读书汇 2022-06-23 发布于江西

明代官员中,除了海瑞,况钟也是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官员。况钟(1383—1442年),字伯律,号如愚、龙冈,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今高湖乡崖口村)人,自幼聪颖勤奋、刻志于学,为人秉心方直、律己清严。明永乐四年(1406年),况钟被靖安知县聘为礼曹吏员,后升任仪制司主事。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晋升为本司正四品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况钟治苏9年任满,例应上调朝廷,而当地官民2万多人联名请求况钟留任。明英宗准奏,况钟以正三品按察使衔留任苏州知府。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卒于苏州任所。况钟为官清正、勤谨廉洁,且博识干练,深得朝廷器重,更得百姓爱戴。尤其苏州任上,整饬吏治、减赋利民、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可谓造福一方,在民间留下了很好的政声,被后世老百姓公认为是与包拯、海瑞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清官之一。

整饬吏治 扶善惩恶

况钟为人刚正,亦甚有谋略。明永乐宣德年间,苏州豪强污吏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朝野皆知。况钟刚到苏州时,处理事务故意装作不懂,无事不向左右请教,一切皆按属吏们的意图去办,实则暗地查明豪强污吏的罪状。群吏不明就里,皆喜言现任知府昏聩,容易被骗。一个月后,况钟下令召集辖内所有官吏到府衙听审,当众宣读受贿官吏之行,桩桩皆有实据。满堂官员大惊失色,受贿者只得认罪。况钟当众宣布处死六名贪官,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并告知对余下的官吏还要逐步进行考核,这使官吏们都心有余悸,再也不敢胡作非为。况钟在苏州铲除豪强、扶植良善、兴利除害、不遗余力。史料记载,况钟曾设置善恶簿,记录乡民善恶之行,用来劝善惩恶;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押运之人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杜绝想占公家便宜之人的无理需求。一时苏州府上下震动,官吏全都奉法行事,贪腐状况大为好转。

减免赋税 设仓济民

况钟在苏州府上任伊始,发现苏州府及属县拖欠赋税已有四年,总计七百六十余万石,皆因前任知府不作为所致,且当地赋税繁重,百姓生活惟艰。立即上疏朝廷,请求蠲免烦苛之征。当地清军御史李立在清查军户时手段暴虐,府同知张徽承袭李立的做法,动则用酷刑压制平民,强行摊派赋税,百姓深受其害。况钟上疏免除一百六十人的军役,同时明确军役终止于本人、不需世袭者一千二百四十人。况钟还上疏朝廷,请求减免下辖的昆山等县因为亡故、迁徙、从军而除掉户籍的百姓赋税十四万九千余石。此外,当时工部在全国征收“三梭阔布”八百匹,浙江的十一个府只征一百匹,而江苏苏州一府则征七百匹,况钟以为极不合理,请求朝廷敕令更改赋税征收。由于以上情况属实,明宣宗都予以准奏。况钟任知府期间,朝廷多次下诏减轻苏州的重赋。几年之后,况钟治下的苏州府渐成富庶之地。同时,况钟做到居安思危,设置济农仓,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役和拖欠的赋税。宣德八年(1433年),苏州府下辖的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四县遭灾,况钟“发济农仓米赈之,活数十万人”。

秉公执法 两袖清风

况钟到任前,苏州府积弊甚多,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常遭他们捆绑殴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任知府后,清除积弊、平反冤狱,一身正气、秉公执法,使为非作歹者和府县官吏都不敢再放肆。况钟每日轮流治理一个县的事情和案件,上任不到一年,就勘问、纠正了许多轻罪重判、重罪轻判的案件,仅平冤改判的囚犯就达1500余人,使官吏不敢为奸和怠政,使百姓不再蒙冤,百姓称他为“包龙图再世”“况青天”。况钟为官两袖清风,不贪、不侈,在治理苏州十三年的时间里,府衙内无任何豪华之物,他自己身居简室,一日三餐只是一荤一素。正统五年(1440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表“谢意”,况钟全部拒收,并写诗自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况钟逝后,苏州民众痛哭于市。其五子二女,皆在老家耕读为生,以致连迎父亲灵柩回乡的钱都得从老家亲友中筹集。当他的灵枢从运河运回故乡时,运河十里长堤之上站满了祭送哭奠的人群。为怀念这位父母官,苏州一府七县都建了况公祠,百姓家中也自发立了况钟牌位祭祀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