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全国各地数百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中,遴选出了60个点击率最高的易误解的文言实词,将原句与出错点列出,供大家积累记诵。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
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
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5.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6.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
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7.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
正: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8.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9.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
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他,(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0.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
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
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2.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
正:作动词,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3.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
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4.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
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15.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16.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
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17.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
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1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
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1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
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20.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
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21.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
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22.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
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23.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
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24.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
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25.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误:离开
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26.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
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2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2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2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误:期限
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3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误:亲人
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31.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32.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
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33.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34.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
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35.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36.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
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37.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
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38.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
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39.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40.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
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41.彧(yù )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42.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43.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误:新鲜
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44.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误:找寻
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45.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
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46.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误:书信
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47.阶疾病,帝自临省。
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48.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误:厌恶
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49.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50.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误:尤其
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51.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误:游览
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52.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误:欺骗
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53.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误:遇到
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54.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误:牢狱
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55.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误:察看
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56.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误:赞美
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57.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误:了解
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58.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59.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
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6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
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