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仅留下了无数物质遗产,更是留下了很多的很多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是真的令人佩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温文尔雅。而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画家,他们对于自己的画的创作要求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只有我们这些“凡人”是欣赏不到这些画中的奥妙。有的一些画看第一眼是看不出来什么的,比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水墨画用放大镜放大100倍的画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千年前的画作,是宋代大画家马远所作的一幅山水画——《寒江独钓图》。这幅画迄今为止近1000多年了,他画船不画水,为何被誉为神作?放大10倍明白了。 说起马远估计大家不熟悉,他是宋代画家,他画画的技术,那也是让人竖起大拇指的。他画画的时候会留出来一些空白的地方,以此来让别人画出一些更有想象力的东西来,所以大家称他“马一角”。 他画的《寒江独钓图》如果按照如今的眼光来看,此画下笔很少,整个画卷中仅有个渔翁坐在一叶孤舟上,它在构图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太空了,在塑造上也不够精细,甚至连主人公的脸部都看不清。既然是画船只,为何不画水呢?这幅画神就神在没有水上面,但放大10倍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画家也是有随意添了几个波浪的。 可就是这随意的几个波浪般线条,我们就可以明确无疑船是在水中了。当然还有一点妙处,就是给人一种寂寥空旷的氛围。笔者匠心独运,用墨十分精妙。画家用淡墨仅仅勾勒了几笔渔翁的肢体动作和大致轮廓,尽管没有画出渔翁的面目神情,但是画上的老翁依然活灵活现,似乎跃然纸上。此外船只也颇具特点,船的一边微微翘起,不难理解,有人的那一头明显重一些。实在是很符合现实事实了。而整幅画面,笔墨疏淡,人物和景物的塑造上素雅极简。 而且放大整幅图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令人震撼的细节。船头的老翁蜷缩肩膀团坐,一个动作足以说明江上很冷寒气逼人,而小小孤舟衬托了一个“独”字,江上浩渺空疏寂静之感便油然而生,再继续看老翁手中的鱼竿,那不是一杆简单的鱼竿,竟是如今被广泛运用的“线轮式鱼竿”,足见千年前古人早已拥有这种先进的科技并且被普遍运用。 这真的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们一直都认为古人的思想很封建,不会有什么发明。其实,古人都是很聪明的,能够造出很多有用的东西,这令我们很佩服。宋代马远的这幅山水画也是宋代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很多人的山水画都是借鉴他的创作意境,达到了一个艺术的最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