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01:59 帛书《老子》乙本 ![]() ![]() “道可道,非常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信您对这些名言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们都是出自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其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因传世本由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两部分组成,故而现今又被称为《道德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做出的统计,《老子》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见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利豨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抄本,是现存最古老的《老子》抄本之一。其中,甲本用古隶书抄写,不避汉高祖刘邦讳,由此推断其抄写年代应该在汉高祖登基以前;乙本用早期隶书抄写,避刘邦讳,而不避汉惠帝刘盈讳,由此推断其抄写年代应该在惠帝继位之前。现在您看到的帛书,是出自《老子》乙本。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抄本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恰与传世本相反,并且字句与传世本多有不同,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老子思想提供了较早又可靠的史料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