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升初文言文考点解析与练习(附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悟痴 2018-12-15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 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 。《论语十

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

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 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 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

8、河曲智叟 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 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

10、一切 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

小升初文言文考点解析与练习(附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二、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

花源记》 )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 《桃花源记》 )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 食物) 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6、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

7、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 ( 多指商业部门 ) 。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 《出师表》 )

8、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出师表》 )

9、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 《出师表》 )

10、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

11、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扁鹊见蔡桓公》 )

12、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

13、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 ,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两小儿辩日》 )

14、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

小升初文言文考点解析与练习(附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三、常见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 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 ( 们) 的" 例如:欲知其轻重,指"它的" ,

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

作"难道" ; 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 , 连结词与词, 短语与短语, 句子与句子, 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

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但是,表转接 )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 然后,表承接 )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

2、谬矣,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语气词,吗

小升初文言文考点解析与练习(附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四、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

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 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 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 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

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小升初文言文考点解析与练习(附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五、练习题附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 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

(2)吾忘持度.。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dúo量( 长短) (2)dù尺寸 尺码(3)dù尺寸 尺码

2、(1)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 (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

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

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_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

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 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

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

3、对比,立志。

小升初文言文考点解析与练习(附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六、初中通假字大全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