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读的气息训练

 昵称61249047 2018-12-15

  要说到朗诵或歌唱用气发声,人们很喜欢用传统的说法“运用丹田之气”,好多同学可能会理解成“要把‘丹田’的气从口腔中发出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丹田”是我国传统气功理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意念”,并非有一个具体实在的“穴位”或部位。笔者的经验,如果朗诵者在用气时能把控制呼吸的着力点,意守在“丹田”的位置确能起着放松上半身的发声器官的效果,使声音持久而有韧性。
  
  第一节 气息控制训练

  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内的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波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再经过口腔唇、齿、舌、牙、腭的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生了,这就是朗诵发声的简单原理。
  
  “气者音之帅也”。没有气息,声带就不能颤动发声。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大小及共鸣状况,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都有直接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因此,在诸多发声控制训练中,气息控制训练是学习发声中最重要的根本一环。
  
  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保持较稳定的气息压力,三要呼气时间长,四要对气息的控制收纵自如,五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要能掌握“深、匀、通、活,稳定、持久、自如”的气息控制本领。在实际播音创作中,气息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作发声的动力,它还是一种极重要的表达手段,气息是“情动于内”与“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音才能随情而变化。例如:气势汹汹、气息奄奄、气冲霄汉;有气无力、气急败坏、忍气吞声、气贯长虹、怒气冲天等等:这些成语涉及到情感的复杂变化,如果用一种声音形式,一种气息状态去表达,那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要想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第二节 气息基本状态练习
  
  进行基本状态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体会和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新的、符合于朗诵发声要求的呼吸方式。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行练习;第二,要在破与立的过程中重视量的积累,否则多年养成的习惯是难以改掉的;第三,从训练的角度讲,只知道理不行;只有抓住符合要领的实际感觉,并在反复的练习中稳定了这种感觉,才能掌握并使用。
  
  一、吸气
  
  在做吸气练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肩胸放松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宋体会:
  ①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钮扣的位置。
  ②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后背”将气缓缓吸人体内。这种方法排除了单纯的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
  ③闻花,远处飘来一股花香,闻一闻是什么花的味呢?此时,气会吸得深入、自然。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肋。
  ④调整意念,觉得气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人体内的。这会使你的两肋较充分展开;
  ⑤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在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时,总要深汲一口气,憋住一股劲儿.此时,腰部、腹部和感觉的胸腹联合呼吸时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⑥“半打”哈欠。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行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二、呼气
  
  作呼气练习时心里应自然松弛,不能为了延长使用时间而憋气、紧喉。
  
  用练习吸气的方法吸气至“八成”满……
  ①以叹气方法呼出,并不带出任何语音,体会喉部如何放松。
  ②缓缓持续地发出“ai”的声音。
  ③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土;吹歪蜡烛火苗,使其既不直也不灭。
  ④发出纯净的、音高自然一致的“a”的延长音。
  ⑤数数儿以每秒二个的速度数: I、2、3、4……”。
  ⑥数葫芦。清晰地发出“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 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
  
   三、四声的用气练习

   就声音形成而言,汉语语势变化的基础是四声。因此,进行四声的气息控制练习是相当重要的。要领如下:
   阴平宇高而平,可以“铺满地面”的感觉发音;
   阳乎宇取中而升,可以“下一层楼梯”的感觉发音;
   上声字先降而后升,降时要“托”住气,升时“上楼梯”;
   去声字取调高而降到底,要“托住下楼梯”。

   1.同声韵夸张(音程长,声调全)
   巴拔把爸 搭答打大 非肥匪费 些鞋写泄 出除椅处 汪王枉忘
  
   2.四声组合练习
   ①顺序组合一一阴、阳、上、去
   兵强马壮 阶级友爱 山穷水尽 山明水秀 山盟海誓 千锤百炼 飞檐走壁
   风调雨顺 心怀叵测 心直口快 心明眼亮 瓜田李下 发凡起例 光明磊落
   妖魔鬼怪 优柔寡断 安常处顺 阴谋诡计 花团锦簇 鸡鸣狗盗 鸡鸣犬吠
   妻离子散 呼朋引类 金迷纸醉 积年累月 孤云野鹤 孤行己见 轻袭缓带
   胸无点墨 高文典册 膏梁子弟 深谋远虑 窗明几净 思前想后 身强体健
   心毒手辣 幡然改进 幡然悔悟 知情感义

   ②逆序组合一一去、上、阳、阴
   逆水行舟 妙手回春 热火朝天 兔死狐悲 驷马难追 信以为真 背井离乡
   遍体鳞伤 步履维艰 万古流芳 倒果为因 地广人稀 调虎离山 奋起直追
   叫苦连天 救死扶伤 具体而微 刻骨铭心 量体裁衣 镂骨铭心 墨守成规
   木已成舟 暮鼓晨钟 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破釜沉舟 剩水残山 视死如归
   四海为家 痛改前非 万古长青 万里长征 万马齐喑 物腐虫生 下笔成章
   象齿焚身 袖手旁观 耀武扬威 异口同声 众寡悬殊

 

  第三节 呼吸肌的锻炼
  
  呼吸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是呼吸得以控制并达到“自动化”运动的物质条件。象腹肌、膈肌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肌肉。应该列为锻炼的重点。
  
  一、腹肌的锻炼
  
  1.仰卧起坐一—仰卧,双手枕干头下.屈身坐起。持续练习,逐步提高。起码应达到男可连续做40次,女可连续做30次的标准。 
  2. 端坐举腿一—端坐在椅子的前部(不能倚靠椅背),双腿伸直并拢,脚跟离地举起,无力放下后休息数秒再重复上述动作。  
  3.负重挺腹一—仰卧床上,将几本厚书放在腹部,腹肌力量向“丹田”位置集中,吸气顶起,呼气放下。   
  4.“丹田绕脐”——用双手推拿按摩,把腹肌力量集中于丹田,以肚脐为中心、左绕数圈。右绕数圈,反复进行。
  
  二、膈肌的锻炼
  
  1.锻炼腹肌的传统方法是“狗喘气”,即开口松喉,展开下肋,用笑的感觉(不出声)使腹肌作有节律的颤动。由于这种练习使气流在喉部急速摩擦,容易造成对发声器官的不良影响,因此被后人认为是得不偿失的练习方法。经过改良的办法有二:一是变开口为闭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喉部一次直接挡气变为鼻孔和喉的两次挡气,从而减轻了气流对喉部的摩擦。另外气流经过鼻道时可以适当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这样也减少了对喉部的刺激.避免了嗓音发干、发涩;二是变无声为有声。在呼气的同时。弹发“hei”音。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气流对声音的摩擦,而且可以通过声音来鉴定练习的效果。
  
  下面详细讲一下带有“hei”音的“狗喘气”的练习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深吸气后,用此一口气,发出两个扎实的“hei”音。不断重复,坚持数日。  
  第二步: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增加弹发次数,至一口气发七、八次。弹发过程中给气的力量应该均匀,声音保持一定音高,音量、音色也要始终—致。  
  第三步:第二步坚持练习数日后,就会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此后要由慢到快,稳健、轻巧地连续弹发“hei”音,最后达到要慢即慢、要快即快的程度。  
  第四步:在做好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音量和音色的练习。   
  在开始做这个练习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感到下肋,膈肌和腹部的动作不能协调一致,也会感到动作与声音“不同步”,练久了还会腰酸腹痛。这些都是常现象。如能按照上述步骤坚持练习,就能获得动作与声音的和谐与统一。膈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也会在练习中得到明显的提高。
  
  2.吸好气,弹发“I、2、3、4”再吸气,弹发“2、2、3、4”,如喊广播操—样的状态。
  
  3.吸好气,弹发“ha”音,先馒后快,如同京剧老生大笑一样的状态。
  
  4.反复弹发“ya” 、“ye” 、“ha” 、“hei”、“huo”、“hou”。
 
  第四节气息的综合适用练习
  
  朗诵创作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不会掌握控制气息的基本方法,或不按作品内容调节气息,那么作品中感情色彩的变化就会失去依托,有声语盲的表现力就会被创弱。运用中,首先遇到的是补换气息的问题。补是补充,一日气的使用长度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休止地用下去,因此要补;换是转换,补充气息不能依前而就,自始至终状态如一,因此要换。这里的一个主要原则是依情取气,即依照感情的发展变化决定换气的位置(气口)、方式、进气量等等。突出了感情的需要和作用,才可能获得“自动化”的、本能的呼吸状态。
  
  气息的补换是在语言的停顿处进行的。补换的基本方式为偷气、抢气、就气三种。进气量要依表达需要而定。
  
  先用下面的练习来体会:
  
  ①阿毛是你的小弟弟,只有四岁。这天你放学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做饭……
  a.阿毛在屋里玩,你放下书包说“阿毛,你过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b.阿毛没在屋,你边找边喊“阿毛,阿毛……”
  c.阿毛经常到邻院去玩,你隔墙减“阿毛、阿毛……”
  d.跑到院外,忽远忽近地喊“阿毛、阿毛……”。忽然看到远处的大河,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喊“阿毛、阿毛……”。转身向家里跑,边跑边喊“妈妈,妈妈;阿毛不见了。”
  
  ②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彩;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计、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学会了动作要领并不等于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实际运用之中也不仅是个补换问题。呼吸控制能力的发展、生理规律和朗诵需要的统一: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发声实践才能运用自如。
 
附:气息练习绕口令《打枣》、《数葫芦》、《数红旗》
  打枣 :
  出东门儿,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得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十个枣儿,九个枣儿......一个枣儿,这是一个绕口令儿,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数葫芦:  
  一口气数不了二十四个葫芦,一个葫芦两块瓢,两个葫芦四块瓢,三个葫芦六块瓢,四个葫芦八块瓢,五个葫芦十块瓢,六个葫芦十二块瓢,七个葫芦十四块瓢,八个葫芦十六块瓢,九个葫芦十八块瓢,十个葫芦二十块瓢,十一个葫芦二十二块瓢,十二个葫芦二十四块瓢。

  数红旗:  
  广场上飘红旗,看你能数多少面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六面旗,七面旗,八面旗,九面旗,十面旗............
 

播音中如何自如控制气息

   播音基本功包括气息、咬字发音共鸣等,成熟后才显现风格。可以按照以下要求去加强练习: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播音中的换气

   1、除停顿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2、重音,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的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句重音和思想重音。

   三、气息的控制

   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

   2、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3、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四、声音的魅力

   1、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地呼吸,气息短,姿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坐如钟,站如松,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是要深,不要耸肩。

   2、播音爱好者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你应该为自己而读,将自己揉入文章中,不要理会其他,不要玩嗓子。

   3、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4、呼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储量,不要管自然条件多么困难,也要把气沉下去,胸腔共鸣能产生磁性的声音。

   5、鼻音前后部分要练习,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6、平翘舌音一定要读准:zhi chi shi ri z c s

 

播音实践中气息的运用

   播音中强调以情运气,气随情动。就是说对于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认识准确了,还要使思想感情随之运动起来,只有真正的动起来了,才可能气随情动,才能动得自如。播音中如果总是用冷眼旁观的态度对待稿件,无动于衷,即使嗓音条件再好,呼吸再通场,基本功再扎实,播出来的东西,也是平平淡淡,毫无味道。所以,调动思想感情的运动至关重要,只有思想感情动起来了,有了强烈的播讲愿望,呼吸才能自如地变化,语言也会富有色彩。

  播音员在播送具体稿件的时候,要能轻松自如的表达长短、繁简不同的句型和深度不同的稿件,为此,必须学会多种不同的呼吸方法。在话筒前比较常见和多用的呼吸方法有如下几种:

  偷气,当句子较长,意思不能中断,不允许中间停顿换气时就得偷气。偷气吸得少,动作要快而且小,不能让听众感觉出来,即快而不露换气。一般在一个句子完了之后,可以换口气给自己一个喘气的机会,也给听众一个喘息和思考的时间。一般来说换气比偷气时间稍长。

  补气,句子比较长,中间有逗号等标点,或感情要转入高潮,为了表达更激昂的感情,积蓄力量,中间要补气。这个动作和时间比换气要快、要短,比偷气又慢些、长些。

  大吸气,一般用于感情比较激昂或气势比较大的一句话的开头。用大吸气来表达这种激昂的情感,大吸气有点像“闻”或深呼吸时的感觉,倒吸气,一般要作为一种表达的技巧使用的,以口吸气,并且要发出吸气的声音,多用于表达惊讶、恐怖、悲伤等感情。

  提气,不要把气调到上胸部,而是下面要用丹田拉住,上面又好像已把气从丹田提起来,或提出来似的。这时的气息控制力比较强,一般播比较振奋的好消息,比较兴奋的内容时,常用提气的方法,但是切忌一激动气就浮上来或吊到嗓子眼上去的毛病,一定要用丹田拉住。

  挺气,一般用于抒情的、亲切的内容,气好像被托着一样,比较轻,比较柔和。

  沉气,小腹放松,气下沉,出来的声音比较深沉、饱满,多用于表达内在、深沉、凝重的感情和内容。

  憋气,话说了半截又咽住,这时气息憋住而不能松懈,一般多用于感情更强烈的爆发之前,或为引起听众对下面的话注意的地方,还有就是给人以悬念的地方。

  长呼气,一般多用于感慨、感叹、叹息时,边说边往外大呼气,一口气伴随语言同时一呼儿尽,话说完了,气也呼尽了。

  顿气,感情非常激动,或哭或笑,或喜或悲而形成的一种气抖声颤的效果。

  呼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但宗旨是为了适应表达稿件思想感情的需要,在话筒前实际的语言再创作中的呼吸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的。

  一般来讲,新闻、评论等信息性、事实性较强的节目,由于内容比较平和,气息也比较平稳,只要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从语法关系上找出换气的位置及时补气就可以了。情感比较昂扬或激愤的诗歌、散文、通信等,气息控制要强,两肋要扩展开,小腹控制住,增加气息的压力和声带的张力,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结实饱满、明朗有力。像内容比较轻松、愉快、娱乐性较强的文艺节目,如音乐、戏剧、电影剪辑等,气息就要托着点或提着点用,使声音和气息都比较柔和轻巧。

  总之,气息对播音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播音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呼吸基本功,还要有灵活运用呼吸技巧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电台、电视台口语广播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