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不在说而在做

 昵称4705243 2018-12-15


细软读书汇

  ◆  

《管理十诫》学习读后感:管理不在说而在做


本文作者:张帅


《管理十诫: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


作者:(美国)唐纳德·基奥 现任投资银行艾伦公司的董事长。在1981~1993年间,他曾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和董事。2004年,他再次当选可口可乐公司总裁。


这是一本奇书,在本书11条戒律的指引下,无数家公司经营业绩一飞冲天,连惜墨如金的比尔·盖茨都亲自推荐此书,巴菲特更是不吝溢美之词,亲笔作序并极力推荐……


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功,因为每个人部希望学习如何成功。然而有着可口可乐教父之称的唐纳德·基奥更喜欢谈论失败。因为了解失败才能减少失败,减少失败,意味着增加成功。


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唐纳德·基奥最强的能力就在于他总能迅速地看穿事物的本质……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是他的处事原则。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我们的个人管理和组织的管理,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更好的达成绩效目标,是每一个管理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次《管理十诫》的学习收获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哲学,吸收和创新别人的管理哲学,完善自我的管理哲学,并实践管理哲学很有必要。毕竟管理在做而不是在于说,本次学习也是自己不断吸收营养的过程,大致的收获如下:


管理十一诫的认知


1.不愿意冒任何风险


如果你觉得处境舒服的话,那么你就会有放弃冒险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有时候强大得让你难以抗拒。一旦如此,那么失败也就不远了。


2.思想僵化,我行我素

解决头脑问题非常关键,也就是说管理是认知的提升,人往往不愿意改变现状,任何形式的改变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团队管理首要解决的是认知问题。


3.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刚愎自用的观点很危险,但是管理者很少认知到自己刚愎自用的行为,一旦管理者这样去做,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良性决策机制,我们的决策就是在押宝,永远活在过往的经验主义中,把自己孤立起来。


4.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败概率的话,那你尽可以否认自己的判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这一事实,尽可以狂傲地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因此,如果你想栽跟头的话,那就当个爱摆谱的狂傲型领导。


5.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商业道德指我们必须知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出表率作用,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管理者的价值观正确,企业的价值观才能正确,企业传递出来的文化才是良性文化,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6.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任何真正干实事的公司管理层势必会经常犯错。但是你真想失败的话,那么你就没必要对每个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的话你势必还会一再犯同样的错。


如果你决心要摔跟头的话,那你就千万不要花时间好好思考。还有一种做法也能让你摔跟头,而且这种方法很诱人,那就是你不要去承担任何责任,你可以找别人来背黑锅。


此类做法根源在于不用心思考,对工作没有热情,对该做的事情不了解,这也是一种职位犯罪。


7. 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本人认为此条最可怕,那些对自己的权威地位不确信的领导人会如召集外部专家和顾问来附和已经达成的决定。特别是我们的企业,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瞬息万变,我们不要盲从专家,也不要排斥专家,需要我们通过我们的经验和数据分析和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有时甚至需要一些胆量。


8. 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在一个结构复杂的官僚体系中,有各种制约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因此部门之争就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最终,整个官僚体系要发挥功能就会出现障碍,没人会出头来扫别人的兴,整个团队也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决策。大家都争做兔子,不要做狼,团队都是老好人,没有观点和态度,企业失去了竞争的活力。


9.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管理中很多时候是有质量的信息传递,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纰漏,造成上下级信息不对称,我们就会发出含混不清的信息有损于我们的竞争优势,最终还会导致我们的失败。


规避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充分让团队人员了解信息,是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


10.对未来心怀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深厚


悲观主义要不得,悲观的心态看待事物,会觉得事事都很困难,导致畏缩不前,失去战机,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心态,并把这种心态传递出去,影响团队,带领着团队前行。


11.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如果没有激情,世上什么大事都很难做成,我们要学会与顾客进行情感沟通,与品牌进行情感沟通、与员工进行情感沟通、与梦想进行情感沟通。


人人都希望能够学习到成功,但是学习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以后,进行学习实践的融会贯通,管理无好坏,也很难有一个标准界定管理是好还是坏,而更多的是需要企业的业绩去验证。


我们不要盲从某些所谓书籍和名人的至理名言,更多的应该做的是结合企业本身的管理场景,及时修正管理认识,防止犯一些经验主义错误和本位主义错误,实事求是和结合实际,运用我们吸收的管理营养。






如果您或您的企业有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布局方面的困惑,请联系细软洞察,我们将为您解疑答惑,思维共享,决策互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