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知主义思想家提出的四个问题,每一个都涉及人,警醒人!

 昵称61250883 2018-12-15

上世纪,为了纪念那些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初他们屠杀工会人士,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人士;后来他們屠杀共产党,我也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还是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是基督教徒。最后他们要杀我了,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因为能够说话的人都被他们杀光了。”seo软件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曾经有一个这样的镜头:主人公辛德勒后悔的在人群中哭泣,他后悔当时没有把自己的小汽车、奢侈的死人物品、黄金首饰等等全部卖掉,以便让名单上出现更多的名字,因为他直到最后那一刻才醒悟,这名单背后的意义,即一个人名就代表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富有思想和情感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无独有偶,以色列建国后,一位曾经救助过犹太人的波兰人被视为民族英雄请到了耶路撒冷,当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说的太好了,他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他只知道人是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人性中所散发出的永恒之光,正是这种光芒使得我们立足为人,被称作人,希望为人,而不是其他低级、掠食的动物。

那么,人是怎们看待自己的?人与人的关系如何?人与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请一起走入今天的探讨话题——三个关于人的问题。

以下原文作者王建平,(王建平,感知主义理论创造者,感知主义思想家,小说家,诗人,有多篇文章在全国著名期刊上发表,刊登,现为自由撰稿人)

问题1:人怎么看待自己?

人创造建立了宠大又严密的精神体系,主要用于生存所需,用于看待物质、世界、社会、人生,用于应对外部事物的变化。人怎么看待自己?除了很多经验式教导式和劝诫式的说教以外,除了应对人际世事关系的许多策略和计谋以外,个人对自己的实质性了解和看待几乎是盲区。自己是什么?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人没有意识到这成了问题。

自己首先是一具身体,是感官的组合体,用于感知外部的物质信息,调配自己和外部的互动关系。自己还是一个有物理坐标的人,有性别、年龄、身形、身高等物理属性,用以确定自己的物质性存在。自己是一个有身份、职业、家庭角色、经济能力等辨识的社会份子,以界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自己是有特定意识、思维、观念、心理、思想等精神性意识的人,这是与物质的人无关的个人精神形态。自己就以这几方面的属性与现实存在发生关系。

人以感官来通达外部世界,以物质存在来维持生命的延续,以生活角色来确定活动形态,以精神意识来认识、衡量和衔接一切。人如果认真体会,会发现自己的相互矛盾:感官的满足要求无休无止,又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调物质的实在性而导致物质崇拜,又遮蔽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生活入戏太深不能自拔,又忽略了自己的本质存在;在精神王国里走得太远,又完全背离自己的生命初衷。

人发现自己是盲目的,感官的快乐感受消逝得太快。人发现即时快乐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身体的健康压倒一切。人发现健康的身体无所用处,追求物质财富让你付出沉重代价,人发现财富的背后是精神的失落。沉弱在精神世界的迷幻中,人发现生命的终极成为虚无。

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感觉的还是物质的?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到底是精神的还是生命的?

现实的成功或失败不能总结自己,一生一世也不能完成自己,人可以从容面对世界,却很难面对自己。

从苏格拉底到现在,人花费了数千年,仍然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问题2:人与动物生命的区别是什么?

人与动物本来没有区别,都是经过数亿年演化而来的生命体,都是生命感知方式的产物,都是感知意识体。但是,人后来创造出语言,用语言来命名和代指事物,用语言来加工、储存感知信息,用语言来生成自我精神意识,用语言来勾通、联合人的个体,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行文学和艺术创造……从此,人与动物从意识上、行为上有了区别。动物继续原有的生存形态,而人以自己的角度、观念、方法来看待事物,以精神意识来构建与世界的新关系,并且摈弃生命原有的兽性行为和意识,建立了更适应人生存特点的人性意识和具有理性基础的文明社会。人发展和超越了原来生物间的生存竞争法则,人把自己从地球的生命队伍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超级生命群体。

但是,除了精神意识体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所有相关事物,人作为生命体本身却并无本质改变。人的身体并未由于精神活动带来超越生命进化规律的优越变化,反而,由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和生存方式及内容的改变,使人的本体在生命进化的比对中处于劣势,与其他生命体相比较,必须要人为的附加许多条件才能继续存活。从实质上讲,人的生命体和其他的生命体没有本质的不同,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人体仍然是地球上普通的生命体。人依然是由一具肉身组成的部件,一个生命存在。

不过,人并非如普通生命体那样生存,人在生命存活的基础上附加了许多内容,心理反应、精神活动、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无时不在。人不但是生命动物,还是精神动物,精神意识成为人时刻要承受的主要压力。人已经失去纯粹的生命存在状态,人正在复杂又迷茫的精神世界中摸索。

精神活动本身对人的生命存在并无益处,但人却必须依赖精神意识才能生活,这给人类的未来带来困难的选择:为生命存在活着?还是为精神存在活着?要将这本可以不矛盾的选择统一起来,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艰难。

问题3:人与人的鸿沟如何?

人与人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与人该怎么相处?这是从人一开始存在就产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被先辈们尤其是儒家学士们讨论了很久,却也是直至今日依然回答不出和解决不了的大问题,甚至可以说,这是人类存在几乎无解的死结。

人与人是同类关系,是有共同生存方式及生殖繁衍的同一物种。人与人本质上是相同的,面对所有相同的问题,使用所有相同的方法,在存在的根本性上,人与人没有矛盾冲突。但是,人与人的生命是各自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和完整的,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生命空间都是唯一且封闭的世界。所以,个人的利益指向自我,人与人的利益方向不一致,人与人的生命利益有冲突关系。因此,有些人就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人与人有共同的存在,人与人又有各自的生命,这便是矛盾的根本来源。共同的存在与不同的所在,不同的所在又必须共同存在,这构成人自身的矛盾逻辑,所以,人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自身造就的矛盾。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不但是人与人矛盾状态的演绎展示也是试图解决人与人矛盾的努力过程,人的相处状态决定着人的生存品质,人的相处状态决定着人的文明程度。但是,迄今为止,无论人作出过什么努力,无论人经历过多少祸乱与苦难的磋磨,无论什么理论什么思想什么观念,无论什么教派什么组织什么团体,无论什么地域什么语言什么族群,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与冲突、就有矛盾与问题存在,这说明人与人之间有一条无形的鸿沟,生存中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跨越。

人与人的关系直接影响和危及人的存在,人无时不刻不在想解决这个问题,向外的方案是:征服自然,获取更多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减少利益冲突的发生;向内的方案是:规制人心,做好自己,善待他人,订立契约,遵守规则,建设人人平等幸福的共同社会。无奈,所做这一切都收效甚微,人与人之间,分岐仍在、壁垒仍在、对抗仍在,长期以来,人际关系本质上毫无改变,相反,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人的冲突变得更显著、更激烈、更不可调和。

人遵从并施行的生存理念确立了人际冲突的合理性,竞争生存模式就是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始终占据人的伦理中心,即便有人性的补救也始终难以改变生命存在的逻辑缺陷,只要生命观念存在,人的竞争与冲突便永远不会停息。

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全世界最难逾越的界限,这条深不可测的鸿沟可以埋葬全部人类和整个世界。人类的智慧能力与科学技术无法弥合这条无形的鸿沟,再多的时间空间与物质也填不平这条无限的鸿沟,人最终葬送在自我观念掘下的深沟里,这是人之为人最大的也是最为荒谬的悲哀。

问题4:人为什么不能够创造自己?

不用等多久,人便能够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纵观当今的科技水平及发展趋势,几乎没有谁怀疑人能够设计并制造出理想的居住世界,那种无所不有、面面俱到的美妙天堂世界。但问题是,让谁住进这世界里?

不难想象,理想的世界住进了今天的人类,情形会是怎样?随着兴高彩烈的人们迁入新世界的,不光只有人的日常物品和用具,肯定还有既有观念、竞争秉性和芜杂的人性。在更多的诱惑、更优的条件、更密集的机缘下,谁能保证人不会更自私更贪婪、竞争不会更激烈、对抗不会更残酷、人性不会更堕落……这样的世界还会理想吗?

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理想的世界住进了不理想的人,其结果很可能变成地狱。看来关键不是创造硬件,关键是创造人,创造理想的人。理想世界的蓝图不难描绘,尽其所需就行了。理想的人却不好设想,不会尽造些天使或神仙吧?况且,人并不知道天使和神仙是什么样的人。人几乎从未设想过理想的人或可能的人,那种上天入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除外,那种按照人的意识、观念、秉性制造的智能机器人也除外,人能创造出理想世界的居民吗?这一问暴露了人类物质与精神冲突的问题所在——人的注意力一直向外,导致对物的理解和改造力远远超过对于人自己的理解和改造力,或者人根本就没有认识、理解和改造自己的意识。人的幻想海阔天空,却从未幻想改变自己。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忘记了自己。

人怎么改造自己?如果人也可以重新设计制造,怎么制造?不难想象:物理的人易造,合理设计就行了,在原有肉体上,改动不大。精神的人就难做了,装什么软件进去?有什么意识?有什么观念?有什么思想?有什么灵魂?更要命的是:人怎么装载自我?我怎么设置?我怎么看世界?我怎么看人看自己?这些问题,不就是如今人面临而未明的根本性问题吗?人可以合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却不能在人的认识上统一思想深入半步。重新造人的确考验人的想象力,不能原样复制客观世界里求生存的人,那样新世界的私有化竞争会立即开场;也不能把宗教观念装进人脑,那样,人会在新世界里再树立起上帝;如果把主观唯心主义观念搬进新世界,这些唯心主义者会首先质疑新世界的设计,因为与他们个人所想差之甚远……这一来,问题暴露得很彻底,人可以征服世界,可就是对自己无能为力。

实际上,人从与自然博斗起,就从未把着力点放到过自己身上,有过的研究、教化、培养、改善都是出自生存利益的权宜性考量,世上一切精神、信仰、观念、思想以及意识形态,一切法则、规矩、秩序、理性都是替生存竞争的人量身定做的。没谁有思想、有力量质疑人的根本生存观念和立场,而且,你即使质疑也是无用的,人千万年沿本能建立起来的生存逻辑模式且能轻易动摇?有哲学家东敲西击,只是造成轻微震动,更多的思想理论只起到修补作用而也,人的"三观"大厦怎么可能倾覆?人的现实观念积淀多么的深厚?也有人寄望于科学,而科学的指向本来就是外在事物,指望科学来改变人的本质完全不可能。

但是科学进步却把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到人面前:人为什么不能进步?人为什么不能创造自己?理性的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撬动人生存的基石会带来颠覆性的震动,这从肉到骨,从心到本的大手术置换人能承受吗?也或许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动作,只需人自觉并改变生存立场,改变生存观念和生存态度,人性的进化就会启动,并在不断的新变化中脱胎换骨。谁知道呢?但愿科学的理想世界落成之日,人有资格住进去。其实,人要是能改变自己成为可能的人和理想的人,有没有那个理想的世界就已经不重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