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物与唯心世纪之争:物质与精神谁决定我们?

 泰阳汉子 2019-09-02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56)

问:物质是否承受着人类全部的生存压力?

答:看起来是这样,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攫取和争奇愈演愈烈,人们把一切的精神需求都寄托在物质上,全都以为占有了物质就占有了一切。人们甚至将一切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上,以为让人们各尽其能进行生产,就可以各取所需尽情享受。从人们对未来的设计上,就可以证明精神感知的缺席,人们从来没有设想怎么满足人的精神感知需求,人们竟然连精神感知的意识都没有,这岂不是非常可悲?

问:不是物质决定着精神吗?

答: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物质占有最多,人的精神越丰富;物质质量越高,人的精神越健康。这不是荒唐透顶吗?人们试图从物质身上找到一切,在物质的身上实现一切,没想到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竟然关联着人类祸福的大问题;重物质还是重精神,竟然意味着人类的两种生存状态。人类社会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人进行过认真的选择吗?

问:不用选,肯定是物质的,难道可能不是吗?

答:毫无疑问,人们会立即选择物质社会。人们通常认为:物质关系着生存与否,而精神关系着生存的好与坏,先有生存,才有精神,这种典型的唯物主义思维直接将人们带入困境。人们不但以为物质与精神是分开成立的,有先有后,物质在先,精神在后,物质是精神之母,精神是物质的附庸。人们宁可过有物质没精神的生活,绝不过有精神没物质的生活。由此可见,人们对精神与物质的概念混乱到何种程度。

问:这是不是唯物与唯心的问题?

答:这貌似唯物与唯心,意识与物质谁先谁后的问题,其实不然,这是物质是什么、物质的存在目的和人的存在目的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存在问题。如果我们放弃唯物与唯心的角度看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一群游离的无序的粒子群。是谁让这些粒子群有序并结合在一起,成为有一定属性的物质?是感知运动,是感知运动的规则使物质有序的运动起来,这个感知运动分为正方向和反方向,作正向运动的感知体就是生命体;作反向运动的被感知体就是物质。感知运动是物质得以存在的基本原理。从这个基本原理出发,感知运动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分割而存在的,它们在感知运动中共同存在,感知运动停止,它们都不会存在。所以,物质离不开生命体的感知,生命体离不开物质的被感知,它们相互作用于感知运动,并无先后之分。生命体的感知活动体现为意识,物质体的感知活动体现为属性。生命与物质都共同服务于感知存在。生命体的存在体现为感知意识,有感知意识活动为感知体(生命),无感知意识活动为物质体(物质),人是特殊的感知体,人将直接的感知意识上升到精神感知,精神感知将直接的感知信息进行概念性加工,人获得了更丰富更有效的感知体验,所以,人不再是低级的感知体而是超级感知体,人的感知活动体现为综合性的精神活动。

问:其他任何动物不具有人的精神性感知活动吧?

答:对,其他动物只有低级感知能力,我们将这种感知力解释为生命力,其实生命力完全不能解释感知力,因为感知力越强的感知体存在度越低,而感知力越弱的感知体存在度越高。当生命力的概念沿用于人,人就成了脆弱的生命体,作为拥有最高感知力的人在生命力的衡量上是失败的,因为人的精神感知方式反而降低了人的存在能力。将人当作普通的生命体看待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进化过程并非着力于生命力的提高,而是在竭力提高自己的感知力。人的感知力体现在精神活动上,并非是求存的生命行为,人从本质上是高级精神感知体而并非低级生命活动体。当我们以物质为基础来服务于人的生命活动行为时,我们自己就严重地误解了自己。

问:将高级感知体当作低级生命体对待,是不是委屈了人?

答:这让人生活得十分别扭,人丰富复杂的精神感知怎么能作用在生命的简单存在上,用于保持生命的物质获取怎么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只有丰富物质的世界是对人精神的否定。将物质与精神分开是对人存在的强行撕裂,精神的人绝不会只满足于物质的生存。

问:是不是只有在生存的前提下才能顾及精神?

答:这种观点就是将物质的生存与精神的感知强行分离,事实上,人已经只能在精神感知的作用下生存,并不是在生存的条件下产生精神感知。也就是说,精神感知已经成为人的生存方式,人绝不可能再像生物一样只有本能的感知反应,所以,当我们只具有物质财富而全然忽略精神感知需求的时候,我们就严重地悖离了人的本质,将人置于得非所需的矛盾状态之中。(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