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骨架:最早的“天人、宇宙”学说与道家思想

 茶香飘万里 2018-12-15
中国传统文化骨架:最早的“天人、宇宙”学说与道家思想

中国文化思想,对于宇宙的定义是汉代道家《淮南子》中提出的:“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是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

人类对于宇宙世界与人生的来源,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好奇、怀疑,要想寻求答案的要求,于是世界人类的文化,便有宗教、哲学的建立,对于这些疑案,各自构成一套理论的体系。在大体上,不外有神造论,自然说,物理自然论等几个原则。再由这几个大原则,产生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有神论、有因无因、唯心唯物等等许多支离差别的理论。

这些属于后世所谓宗教,或哲学的学说,现在正在自然科学的祭坛上斗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将来分解。我们的立场,只是说明道家原始的宇宙世间的观念和理论的基础而已。

道家对于原始宇宙世界的学术思想,也便是原来中国自己的文化思想。在周、秦以前,不用宇宙的名称,只有天地的观念,便足以代表后来宇宙的含义,道家的思想,认为天地未开以前,只是一 种混沌的状态,既不管有主宰无主宰的事,也不问是前因或为后果。这个混沌,既不能叫它为物,也不能叫它为精神,正如老子所说:“无状之状,无名之名。”在《易经》学系,原始理论科学的阴阳家们,认为这个混沌,便是阴阳未分,混合状态的现象,后来根据八卦的法则,叫他为一画未生以前,六凿(六爻)未动之初。在儒、道未分家的理念上,叫它为天地未判之先,在老子,便叫它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所谓的混成,并不是纯粹的物理作用,只是说物的作用,正在孕育含混在其当中,经过相当时期,这个混沌便分开阴阳,就有天地的开始了。所以我们过去五六十年前,在旧式文学中,有少年必读的一本书《幼学琼林》,劈头一句,便说:“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等到混沌初开,形成乾坤的天地以后,这个地与天的情形,便如鸡蛋一样而存在, 地球像鸡蛋的蛋黄,地球的大气层与太虚,像鸡蛋的蛋清,天在这个地球的鸡蛋外壳以外。

早在三千年以前,道家思想就认为地球和天体一样,都是生命的有机体,认为人身便是一个小宇宙。有了天地的开辟,人与万物,就自然产生了。可是我们首先要介绍道家与道教对于天地生成以后的思想理论,再来继续说明其他种种。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类来源,与万物生成的观念。属于道家思想的,便是天地开辟以后,最初的人种,是由天神下降而开始的。既不属于另一力量所创造,也不是生物的进化而来,至于天神又从何来?他是到此止步,再也不加追究。后来神人之间的变化,是因天上下降的天神,忘记了来源,贪恋世间的快乐,愈来与天的距离愈远,便形成人间世的现状了。当开天辟地之初,原始的人类,是与天神之间,随时互通往来,地与天,也是随时接近在一起的, 从此时代愈降,人类愈加堕落,因为人类的堕落,地与天也相隔愈远了。

中国传统文化骨架:最早的“天人、宇宙”学说与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对于开辟以后的天地,属于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理论的原理,即是上古与三代文化思想的渊源,那就是《易经》学系的阴阳,八卦学术,与《书经》洪范五行思想的集合,上接黄帝传统的天文(天干,地支)等学术。可惜我们后来,有些不明白这些原始理论科学的价值,便用一句“迷信”的口号,来为自己遮羞,并且作为扼杀传统文化的挡箭牌,实在过于轻率。

中国传统文化骨架:最早的“天人、宇宙”学说与道家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