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命中只有一千两银子的福缘,多则生祸——请看张三的故事

 真情感恩要真武 2018-12-15

金钱如盐,没有不行,少了难受,但是多了也齁得慌。

这句话是之前看到一位粉丝朋友的留言我感觉很妙,就拿来用了,这里谢谢那位朋友,也希望大家更加积极的留言讨论,我尽量都会每个都回复,起码也点个赞——当然了,谩骂挑衅的例外,学佛之人不和人做无谓之争,但也没空理会

这金钱确实和我们吃的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东西没有肯定是不行的,别管你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的顶级厨师,没有盐做出来的菜肯定是狗都不爱吃,什么,你说用酱生抽老抽卤水?那本质上还是盐做出来的,就像是黄金白银虽然不是钱,但也都是硬通货一样。

而且这玩意儿呢别说没有,就算少了大部分人也都受不了,除了那些清心寡欲的修行者以外,普通人一般来说还都是比较喜欢味道浓一点的,尤其是下苦力的底层民众更加如此,不多吃点盐都没法补充流出去的汗。

而金钱也一样,没有了那肯定要饿死了——除非你是出家人有人供养或者是做乞丐去吃百家饭,少了也肯定不够用的,毕竟人不光仅仅只要解决温饱啊,这日常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哪个不要钱呢?

但是这钱一定是越多越好吗?非也,就像是盐吃多了也齁得慌,甚至吃多了齁死也不是没可能(古代有一道酷刑就是用盐的),这金钱也不例外,一旦多的超过你的福缘之后,那带来的反而就是祸事了

金钱就和盐一样,没有不行,少了难受,但是多了也齁得慌

不信?那我们就再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张三的故事——命中只有千两福

民国时期某个村有个人姓张,排行第三,故别人都叫他张三,反正人穷了也命贱,没啥好讲究的。

这张三是个颇有头脑的人,虽然大字都不识几个,但是天生就有些见识,他觉得一辈子在农村里做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没有大出息,这丰收年景还能攒下几个,碰到灾年吃饱饭都困难,所以绝不能一辈子在这里混着,趁年轻出去闯闯才是正道。

想到就做,他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能卖的都卖了,然后得了一小笔钱,背着包袱就离开了老家到男方去闯荡了。

这一开始自然是极为艰难的,人脉,资源,资历,资金,见识,学历等等,这些个条件他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具备,因此只能从下苦力开始做起,什么拉车,打杂,跑腿,挖煤,做小生意。。。几乎底层的工作他都干过,流尽了汗,吃尽了苦,还被坑蒙拐骗了许多次。

要是换成旁人也许早就放弃了,但是张三就坚信自己能闯出来,所以再苦都是咬牙坚持,而且他把吃过的每一次亏都牢牢记住以作为自己的经验。

老子曾经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简单解释的话就是你遇到比你聪明人,可以以人家为师向人家多学习;但是遇到不如你的人呢也别嘲笑对方,而是从他犯过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进步。

而张三正是这样的人,他从自己的每一次失败中都吸取了足够的教训,所以也变得越来成熟,经验越来越丰富,然后在他进城的第十年起,他大胆的把攒下的全部身家都投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水果行当上,开了一家水果摊。

然后张三利用自己这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一点点的人脉,再加上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口才,很快就发展起来,生意越做越好,水果摊也越来越大,兼并了一条街的同行,然后是几条街,小半个城。。

当张三四十岁——也是他进城第二十年的时候,他终于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大的水果商,这时候他当然不用再去开店了,因为这里所有的水果店都由他来供货,甚至连周围的城市也都有他的股份。

张三发达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他的名字也是一变而再变,由最早的张三到张三哥,再到老张,再到张三爷,最后他索性找文人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富贵好听还有点文绉绉的名字——张德厚。

但是张德厚却没有真的“厚德载物”,他逐渐忘记了过去的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开始穷奢极欲起来,尤其是喜欢吃,什么山珍海味,美味珍馐都不放过,而且不仅是生活习惯上,就连性格也开始变得自私贪婪起来,喜欢用手腕来争权夺势,甚至恶意竞争,不少竞争者都被他搞得家破人亡。

这样的事情做多了自然报应也就来了,首先是张德厚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初年轻的时候他吃糠咽菜睡大街上,身体瘦的麻杆一样却是棒棒的,而如今他锦衣玉食,都成了两百三四的大胖子了,反而一身是病,走几步都喘。

其次就是他对这城市水果市场的暴力垄断也遭到了同行的嫉恨,他们就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他,而且还勾结了官府中人,弄得张德厚也很是狼狈,看着进账一天不如一天,他更是愁的茶不思饭不想,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虽然他身边总有着美女伺候,还天天不一样。

内忧外患之下张德厚感觉自己都快要奔溃了,这天有人告诉他附近有一座寺庙很灵验,主持老和尚修为很高,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念头踱步过去,求老和尚救他。

老和尚看了他一眼后淡淡道,你的命中只有一千两银子的福缘,多了不仅没有福,反而有祸,所以现在就遭报应了,你只有散尽家产才能渡过此劫。

张德厚半信半疑的走了,回去又找大夫看了看身体,大夫摇摇头对他说,你如今身体已经透支过度,精神也有邪气入侵,寿数最多只剩一年了,还是早做后事吧。

听完大夫的话后张德厚心如死灰,这都活不了一年了还要钱有什么用?还不如听老和尚的话把家财散尽算了,也许还有点转机也说不定。

然后从这天开始张德厚又把自己名字改回了张三,而且一改往日奢靡的作风,每天粗茶淡饭过日,此外他把垄断的市场也彻底放开,又把万贯家财救济穷人,接济善人,修桥补路,给寺庙布施。。。。

一年后他的钱用的差不多了,多达近十万两银子的身家也就只剩一千来两了,但是奇怪的是,他的病竟然渐渐好了,而且那些竞争对手们看到他主动放弃也都不来找他麻烦而是自己内部互掐起来了,内忧外患都神奇的消失了

那个预言张三寿命不到一年的大夫看到张三的情况是大惊失色,甚至对自己的医术都产生了怀疑,张三呵呵一笑道,先生,这并不是你的医术不灵,实在是天道昭昭,报应不爽,一个人的福缘那都是注定的啊,之前我不懂这道理所以遭了报应,如今得高人指点又顺应了天道,灾祸自然就远去了啊,呵呵。

好了,故事讲完了,大家有什么感悟呢?

正如开头所说的一样,这金钱和盐一样,并非是越多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度”才能给你带来幸福,否则盐多了咸,钱多了就遭报应呀。

当然了,我也没有让大家非要视金钱如粪土,这同样和吃盐一样,你就喜欢味道重点的非要天天喝白粥也难过得很,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度,大家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