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斌:方寸乾坤上的鬼工神技

 秋鹄书屋 2018-12-16

张国柱 肖淑红/文

一枚小小的桃核上,或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或有行程千里的车船,或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或有雄伟壮丽的山川……

潍坊核雕非遗传承人刘斌的手中,有一把神奇的刻刀。经过他的雕刻,方寸乾坤展现着鬼工神技。

今天,我们走近刘斌,去领略他刻刀下的魅力。

梦想,从一块青砖起步

刘斌的核雕梦,是从一块老青砖上开始的。

刘斌从小就极其喜爱艺术。8岁那年,他到邻居家玩,发现邻居哥哥正在用滑石刻印章,立刻被吸引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哥哥打磨、描字、锲刻,不长时间,印章就刻好了。刘斌的爸爸是企业会计,也有一枚印章,他经常对着印章苦想:上面的字是如何刻上去的呢?现在他才恍然大悟。

回家后,他仔细回想,刻章好像不是什么难事,他也能行的。但在那个年代,滑石很少见,塑料印模更是不可企及。用什么刻章呢?刘斌突然看到墙上有个用老青砖雕出的“福”字,眼睛忽地一亮:用老青砖应该也能刻吧!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老青砖啊!

他找了一块细腻的老青砖,打磨成印模,背着家人,把家里的螺丝刀磨出尖刃,开始了他的首次雕刻。青砖毕竟比滑石粗糙,刻字难度也大。刘斌刻坏了就磨平,磨平了再刻,终于完成了第一件雕刻作品,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了纸上,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此,刘斌对刻章上了瘾,他用一根废旧的小钻头做了一把很像样的刻刀,青砖、橡皮、粉笔头等,都成为他雕刻的材料。

那时,集市上有个专门刻章的艺人,刻大章5元一个,刻小章3元一个,印模免费赠送。刘斌就缠着来刻章的人,让人家用刻章的钱只要印模,他免费刻字,好过一下他的“雕刻瘾”,渐渐地,他掌握了刻印的门道,开心不已!

刘斌的本家婶婶,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刘斌就怀着追寻与好奇之心,特意到研究所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当时刘斌才12岁,一进展厅,他首先看到了《十八罗汉》、《关公》两枚核雕,一下就被“定”住了,他压着心跳,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此前,他曾经把桃核刻成桃哨或桃筐玩,却没想到,桃核还能雕刻成这么精美的艺术品!

他激动地问婶婶:“我能不能来这里拜师学核雕?”当时他还是小学生,肯定是不行的。但刘斌没有灰心,他把刻章的刀改成适合核雕的刀,到街上拣拾桃核,自学核雕,左手被扎得新伤接旧伤,右手被刻刀磨出了水泡,他也毫不在意。就这样,他一练就是9年。


刘斌:方寸乾坤上的鬼工神技

(潍坊核雕刘斌作品-无生罗汉)

幸运,赖一份痴迷所得


1995年,刘斌20岁,在一个企业做会计。听说潍坊要举办业余书画培训班,就想报名学习,写写画画是他核雕之外的另一大爱好。父母希望他干好会计工作,说雕刻和书画都是不务正业的事。父亲看到他渴望的眼神,就说:“要实在想学,就学书法吧,至少在工作、生活中还能用得到。”

幸运,总是送给一直有准备的人。在培训班上,刘斌认识了一位名叫解传国的同学,他看到刘斌的核雕作品,说:“我认识咱们潍坊的一位核雕名家……”还没说完,刘斌就激动地打断他的话:“我能不能拜他为师?”拜师学核雕的念头,已经在他心中积压了九年了,虽然当时他的腿受了点伤,行动不便,但他却迫不及待了!解传国说:“等你的腿好了,我给你引见。”

几番波折,刘斌终于踏入了师父的家门,幸运地见到了他的授业恩师、潍坊核雕第五代传人裴曰信先生。第一眼看到裴先生的核雕《核舟记》时,他欣喜若狂,贪婪地左看右看。裴老师又拿出了一些作品让刘斌观看,并向刘斌讲了一些核雕的基础知识。刘斌一下就发现了差距,回家后,他把自己之前的“得意”之作全部摔在地下,他要重新开始,系统的学习核雕技艺。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1996年,刘斌毅然辞职,开了一个刻章部,一边为人刻章,一边进行核雕创作。后来,电脑刻章替代了人工刻章,他就关闭了刻章部,在白浪河花鸟鱼虫市场摆起了地难,一边创作,一边销售核雕作品。然而,在普通人眼里,核雕着实是不起眼的“小玩艺儿”,刘斌又舍不得低价出售自己的心血之作,收入少得可怜。但他依然坚持着,还起了个“希今”的艺名,坚信“希望总在今天”。

2003年春天,因为非典疫情,花鸟鱼虫市场暂时关闭。此时,刘斌面临着两难选择:他已到成家立业之年,核雕收入微薄,难以支撑生活开支,却又实在舍不得放弃挚爱的核雕艺术。

在现实压力下,他咬着牙放下了刻刀,在商品城、五金市场等地转来转去,希望找一份事情来做。整整找了三个月,却越找越迷惘: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这天,潍坊的一个老客户托人找到了他,要他亲手雕刻一枚生肖虎。刘斌很奇怪,问:“生肖虎核雕并不难,为什么非要找我呢?”

客户说:“你的生肖核雕有活力,是艺术品,所以特意找你来刻!”

一席话,让刘斌的心又热起来: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人赏识的。他想起了恩师裴曰信的话,搞核雕成功的关键是“忘却名利,志恒不悔”。特别是在放下刻刀的这三个月里,他寝食不安,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核雕才他的生命。他暗下决心:核雕,这辈子就是你了,无论今后结果怎样,我都无怨无悔!

硕果,因一次灵感造就


2002年,刘斌听父亲讲,老家村前曾经有条栾家河,溪水清澈,河蟹特别多,父亲小时候常去捉螃蟹,装在小竹篓里拿回家玩,可惜现在这条河消失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斌一下萌发了创作灵感:我要雕一只“蟹篓”,记录下父亲的乡村童趣。

很快,刘斌打好了坯,却发现“蟹篓”是高难度的镂空圆雕,十分复杂,自己目前的技艺、构思和雕刻工具等还不够成熟。他暂时收了刀,心中却一直不停地磨琢着。2006年,经过了长达4年的构思准备后,刘斌第二次动手创作,整整用了8个月时间,那枚长不盈寸、凹凸不平的桃核,被他雕刻成一件长2.9厘米、高1.4厘米、仅重2.3克的艺术品。蟹篓外,爬着8只形态各异的河蟹,篓中藏着1只河蟹,两只蟹钳伸出了篓外,河蟹背上的花纹、蟹腿上的骨节、竹篾编织的纹理等,都鲜活逼真,让人惊叹。

2014年,在潍坊市首届核雕技艺大赛上,《蟹篓》一举获得金奖。但很少有人知道,《蟹篓》背后还有个惊险的小故事呢:原来,按照刘斌的构思,蟹篓的左上角,是一颗垂下来的谷穗,下面两只河蟹在争抢。雕刻到7个月时,刘斌一个不小心,桃核掉到了地下,吓得他整整5分钟没敢动,心想:坏了,坏了,即将完成的作品毁于此刻了。等他定下神低头寻找桃核时,却找不到了。他明明听到一声清脆的落地声,怎么会不见了呢?原来桃核蹦到了一只拖鞋里,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拖鞋的保护,只是摔断了那条不足一毫米粗的谷穗柄,其它地方完好无损。刘斌紧张的心平静下来,便调整了一下构图,把河蟹争抢谷穗的造型,改为河蟹把谷穗拖往篓中、谷穗的另一端自然翘起的造型,不但弥补了穗柄摔断的缺憾,也让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刘斌:方寸乾坤上的鬼工神技

(潍坊核雕刘斌作品-蟹篓)

技艺,凭一肩责任传承


2015年12月,潍坊市核雕协会成立,刘斌当选为会长。2018年,他被评为潍坊核雕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感到责任更重大了。他深知,核雕文化博大精深,时代在变化,桃核的形状和质地也在变化,核雕创作要勇于创新,紧跟变化,否则就很难驾驭核雕艺术,很难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早在2010年,刘斌就免费教授学生,为做好艺术启蒙,他经常去小学、中学讲授核雕艺术。他还建立了微信学生群,先后有全国各地100多位核雕爱好者得到他的悉心指导。他收徒6人,徒弟们的技艺在行业也非常出众。

随着国家对传统艺术保护工作的重视,当地业务主管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加之潍坊几代核雕艺人的共同努力,潍坊核雕艺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核雕艺人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500余人。


刘斌:方寸乾坤上的鬼工神技

(潍坊核雕刘斌作品-行酒)


如今,木雕、石雕等一些手工技艺,已经逐步被机械取代。但核雕不同,一个桃核,纹理纵横,沟壑起伏,内外不一,无章可循,没有综合的艺术知识和雕刻经验,是做不好的。刘斌的体会是:“攻纹之义,用纹为上,借形次之,用之无纹”。他深感潍坊核雕处处藏着玄妙,在以后的创作中会潜心研究新手法,不断探索简洁易学的雕刻技艺和教学方法,让这门艺术好学易懂,来推动它的传承发展。

为了寻找适合核雕的桃核,刘斌经常去周边的桃园种植区,关心桃农的生产种植。他常说,没有高品质的桃子,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桃核,桃农的丰收,也召示着核雕艺术创作的丰收!

“一个小小的桃核传续着远古文化,闪烁着民族艺术的光辉。一个不足方寸的物件,可包罗万象,呈大千世界,这就是核雕艺术的魅力。”师父裴曰信先生说过的这句话,就是刘斌执着坚守的信念所在,核雕这朵艺术之花,必将在刘斌的刀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姿彩。


人物简介

刘斌,艺名希今,号一笑轩,1975年出生,山东潍坊人。1987年起自习核雕,1996年师承核雕大师裴曰信,为潍坊市核雕协会会长、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2018年获评潍坊核雕山东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