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核雕 怪才“秋人”

 跋涉老者 2017-02-21

 

  一只小小的果核,在别人眼里是个废物,而在邹丽青的眼里却是一个“宝”,他可以用手中的刻刀,将它雕刻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一件令众多收藏家们趋之若鹜的“珍宝”。

  这是一种什么艺术呢?它有一个正式的命名——核雕艺术。

  在青田温溪,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80后”核雕艺术家,他的艺名叫“秋人”。

  核雕艺术古已有之

  温溪核雕自成一派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这是明末著名散文家魏学洢《核舟记》中的开头部分。这篇经典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核雕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也让我们对那枚小小的“核舟”充满了想象和好奇。

  核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究竟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最早记载见于宋朝中期,距今约1000多年。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在我国达到了一个高峰,自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至皇亲国戚,都对核雕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朱由校皇帝本人不仅是核雕爱好者,也是核雕创作者。明清以后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核雕艺术衰落,逐渐为人淡忘。新中国成立以后,核雕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们普遍所认知。

  而今,这门古老的艺术,又被一位名叫邹丽青的年轻人发扬光大了。

  走进邹丽青的工作室,稍不留意,你都发现不了他那些细小的核雕作品摆放在哪里,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长不过寸,高不过分”,你必须睁大了眼睛,才能发现它们被“镶嵌”在特制橱柜里的庐山真面目。

  但是,一旦你发现了它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真是太美太巧妙了!”

  这就是邹丽青刻刀下的完美作品,它们不是工艺品,而是真正的艺术品。

  邹丽青自称是温溪核雕的传承人,他说,温溪核雕历史悠久,曾听一位老人说起,在整理其父的遗物时,发现过一件年代较久远的核雕作品,作品虽谈不上精致,但足以说明温溪核雕是有历史渊源的。后来,温溪核雕发生了长时间的断代,断代有许多原因,其中战乱是一个重要因素,直至邹丽青出现,才把这门断代的艺术重又延续了下来,而且发扬光大了。

  邹丽青还介绍说,我国的核雕艺术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派以山东潍坊的桃核雕为主,南派以江苏苏州的橄榄核雕为主。由于现在交通发达,信息传播快,很多地方出现了从事核雕的艺人,故基本不存在流派之分。温溪核雕集聚了温溪原有的核雕艺术和全国核雕艺术各流派之精华,同时又融入了绘画、微雕和木雕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技术,特别是兼用了青田石雕的高镂空技艺,从而形成了温溪核雕的独特性,可谓自成一派。

  再看橱柜里陈设的各件核雕作品,就会发现邹丽青所言毫不夸张。

  桃核雕《网》,一根根细细的蛛丝都被他雕了出来;

  橄榄核雕《荡秋千》,不仅雕出了树、秋千架、人物,还雕出了飘逸的秋千绳;

  橄榄核雕《和谐一家》,绝妙地雕出了一对老夫妇农耕的场面;

  橄榄核雕《莲花观音》,是用异形核雕刻的,变异的果核正好雕成了莲花状,里面的观音更是惟妙惟肖;

  橄榄核雕《秋收》,生动地反映了农村收割的景象,人物、稻桶,都形象逼真;

  桃核雕《岁岁平安》,一个充满童趣的场面把我们带到了童年时代;

  桃核雕《酒逢知己》,描绘了两个朋友对饮葡萄架下的场景,房屋里还走出一位手里拿菜的老妪……

  这件件作品无不让人叹为观止。邹丽青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绝无二致。透过灯光,我们惊讶地发现,有好多件作品看上去已如玉石般的润洁,他说,这就是果核的类玉性,时间长了,它也会像玉石一样凝冻,发亮变透。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核雕的制作,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正如诗经《淇渔》咏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自小熟悉花鸟禽畜

  一朝激发核雕灵感

  邹丽青小时生活在青田县的偏僻农村,13岁那年又失去了母亲,家庭生活贫苦。在农村读完小学后,他升到了温溪二中。由于小学阶段成绩不是很好,加之师资条件也有限,他在初中阶段成绩也上不去,被同学看不起,老是受欺负。当时他就想,我什么都不好,总有一样东西我要超过你们。什么方面超过同学呢?他自己也心中无数。小小年纪的他,有时很苦闷。

  由于平时在农村,对一些动物、景观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美术,当时他就想在画画上有所发展。

  当时没有正式的美术老师,美术老师是兼课的。所以他主要还是以自学为主,学素描,对象就是自小熟悉的花鸟禽畜。

  偶然有一天,他在家里看到一颗去年吃了留下来的桃核,感觉桃核上的纹路很像什么动物,就拿铅笔刀在上面随便雕了几下,然后把雕过的桃核拿给同学看。同学也说真的特别像。从此他似乎隐隐产生了核雕的念头。

  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虽然他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但他的美术却是最好的。他打消了考大学的念头,高三的时候就到青田烹饪学校去上厨师班了。他上厨师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为了学烧菜,而是为了学雕刻,因为厨师班有食品雕刻这一课,这对他来说非常有用。

  果然,在那里,他学到了雕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手法,技艺也长进得很快,很快就超过了其他先在这里学的同学。原本三年的学业,他只学了一个学期就去实习了,并且实习的第二个月就开始拿工资。这在他们这一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是1997年,由于他出色的雕刻技艺,他被一家宾馆当“人才”,从他实习的宾馆“挖”了过去,付他300元的月工资,这在当时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在工作过程中他又发现,食品雕刻的艺术价值不大,不管雕得多好,花多大精力,都保存不了,只能保存几天。他还是想回到核雕的路子上来。

  经一个同学介绍,他到青田油竹专门学石雕。本来是学三年的,因老师出国了,学了两年就停下来了。正好碰上征兵,他就去报了名。他觉得,凭他的一技之长,在部队可能会受到重视,会有所作为。

  1998年11月,他去了沈阳军区。经过新兵连三个月训练后,部队发现了他有雕刻的特长,把他招去当宾馆的雕刻师了。

  虽然做的还是食品雕刻这一行,但他显然比在地方上做要给力得多,因为在雕刻的过程中,常有各级领导来观看,看了他的雕刻作品后,一个个都非常赞赏。后来部队的一位首长看中了他,把他招去当勤务员,另外兼职在宾馆雕刻。

  两年兵役期满后,首长专门派他到沈阳高级厨师培训班学习,学习期是半年,回来就转为士官了。在部队期间,只要有一点时间,他都拿起刻刀,对着桃核慢雕细刻。正好部队大院里有很多桃树,这给他的雕刻提供了大量的原料。

  他还曾跟一个地方的根雕师学根雕艺术,他觉得无论是什么雕,艺术都是相通的,他可以从根雕中找到许多灵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核雕水平。他还在部队举办过个人的核雕展,不少作品上了部队的报纸。期间也参加过很多全国性的比赛,获过很多奖项。

  2002年,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邹丽青向部队提出申请,要求提前退役,被批准了。

  离开部队那天,邹丽青其它什么都没带,就背了一百多斤的桃核回家。这些都是部队大院里结的桃子吃了留下来的——人人都知道他用桃核雕刻,所以人人都为他攒桃核。

  从部队回来后,他到青田烟草公司上班,业余时间他就玩雕刻。正好那时网络刚刚兴起,他就买了电脑上网。在上网时他才知道,原来咱们中国在明清时期就有核雕了,而不是他的发明。

  这一发现让他欣喜,他想,核雕既然自古就有,那他就不会是孤掌难鸣了,现今一定还有跟他有相同爱好的人在从事这一事业,雕刻,或者收藏。

  他对核雕艺术越发地执着了。

  不为赚钱不为扬名

  只求作品觅到知音

  在从事核雕的头十几年中,他几乎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也从来没想到过要卖作品。有一次,他拿了几件桃核雕作品去温州古玩市场试试价钱,以平均每件一千元人民币出价,店家却给压到了每件20元的价格,他觉得根本没法谈,就一件不少地拿了回来。

  后来在网上发现有一个易趣网,可以自由开店,他就申请了一个店,试着网上卖作品。上海一个收藏家看到照片后,拍走了他的一件作品——标价二百多元的一件桃核雕。令邹丽青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网上卖作品,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这位收藏家把拍到的核雕作品给一些资深的藏家朋友观赏,同时把图片发到一个专门的论坛上,引起了文网界的轰动和争议。因为邹丽青的核雕风格跟苏州一带的核雕风格完全两样,苏州一带的核雕既可观赏也可把玩,可以批量生产,要多少有多少,基本上就是一种工艺品;而邹丽青的核雕只能观赏不能把玩,它彻头彻尾就是一种艺术品,既没有雷同也不可以批量。以往人们认为核雕只是一种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小玩艺,民间更把核雕作为一种佩饰物或作为避邪之物,很少有人真正把它当作艺术品来看。而今邹丽青的作品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所以关于它是不是具有收藏价值就成了争议的焦点。

  当上海那个藏家把作品拿到一个艺术品店向一位资深藏家请教时,这位资深藏家马上看出了名堂,要求来人把作者的联系方式留给他。从此,邹丽青打开了艺术市场,跟这个店家长期合作,只要邹丽青有一件新作发到网上,他马上就打电话来求购。

  几乎是在同时,北京、台湾的几位收藏家也看好邹丽青的作品,只要看到有新作,他们就争着向邹丽青“抛绣球”,要求买下作品。这样,倒使得邹丽青为难了,一是他的作品本来就不多,一个月最多只能雕两至三件,很难满足每位藏家的“胃口”;二是最好的作品他也不想拿出来卖。而几位收藏家也似乎洞察到了邹丽青的想法,从网上求购发展到亲自跑上门来求购,有的甚至每个月都会跑来,不惜重金购买邹丽青的作品。现在,他的作品身价已经飙到了十几万元。

  毋庸置疑,邹丽青的作品已经被收藏界认可,并成为核雕收藏的热点。他的博客从注册开始到现在两年时间,点击率已超37万人次。

  但邹丽青是有保留的,每年只卖出少数的几件作品用以维持生计,其他的一概不卖。

  邹丽青独创了异形核巧雕艺术、白点核巧色雕刻艺术、分体核雕艺术,即将一个核切成两半雕刻,这是他在核雕上的创新,打破了常规核雕单核雕刻的单一性。

  邹丽青还获得了许多荣誉,如:2003年,获得中国吉尼斯之最;2009年,获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荣誉称号。

  他有个怪癖:不参加任何比赛,也不参加任何拍卖。他说这样是为了不受过多的打扰。核雕是一项需要定力的工作,而且艺术生命很短暂,三十岁前基本上就处于学习期,五十岁后就不能胜任精密的雕刻了,所以,他只有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创作。这二十年里,他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干扰,潜心创作。

  “我不想用各种荣誉来包装作品,只希望每一件作品都真诚地触动您的心灵!”邹丽青说。

  他取“秋人”的艺名,有着收获、付出、和谐的意义,他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以和谐为主题。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民间艺术的重视,核雕逐渐繁荣起来,特别是近两年,核雕成为文网界最热门的收藏品之一,价格也一路走高。多个地方已申请成功国家级非遗,温溪核雕也于2010年申请市级非遗成功,下一步准备申请省级非遗。

  邹丽青现在是丽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他为什么要自己留一部分作品?原因就是他希望有朝一日当地政府能成立一个专门的核雕博物馆,那样的话,他会将他的所有馆藏作品捐献出来。他说核雕作品保存几百年没问题,明代的一件核雕作品现存在台湾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问他是否考虑收徒弟时,他说目前不带徒弟,因为自己正是创作的顶峰时期,如果带徒弟的话会分散精力。五十岁以后考虑收徒,把核雕艺术发扬光大。

  “我是在用核当纸,刻刀当笔,在心底最宁静的那片天地里,用一生的时间去书写我的人生情感!”

  这是邹丽青写在博客上的一段话,我们也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清瞿的年轻人正对着一颗小小的果核倾注着心血的画面。

    记者 钟郁芬 实习生 林橙/文 记者 项文俊/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