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

 余近山 2018-12-16

《潮汕浪话》之三十四


                路易十三



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

 

常常,故乡稻浪金黄,低树青黛,远处江海际天,无限蔚蓝;偶尔,故乡是一片金亮金亮的琥珀红。

我非作诗,我想起酒——洋酒:干邑蒸馏烈性葡萄酒,以及它们布在乡党之口的品牌或指认:人头马,大将军,轩尼诗,路易十三,蓝带XO、金花、长颈、斧标,乃至无上李察……

一部潮汕的历史,就是“道统”与“盗统”你中有我、移步换形的交互史。我由海盗思及曹操,由观沧海想到莱芜渡;我在土豪、剑客与豪情逸兴,精鄙与优雅,性情与功利的交织中,闻到牛田洋、广澳湾海风中路易十三、杯莫停的醇香;儿时的红泥小炉炭响泉沸,我从功夫茶的氤氲香气,想到那外地人鲜能体验的“围鹅夜酒”,想起汕头市区长平路不夜的夜粥摊档川流错杂的食客中冷不丁就出现在某张临时餐桌上的Hennessy战斧手臂商标,甚至是那法国巴卡拉玻璃厂手工打造的顶级水晶玻璃酒瓶。

从米酒喝到药酒,八竿子奈果打着个痛风,本来该打住,转说茶——是个潮汕人都天生默认,茶才是潮汕的炊烟、潮人的里子和血液——可我那被激活的故乡记忆竟自动开启魔幻,如万花筒不断旋转,由蓝而黄,而褐而朱,而琥珀,一点菩提,泊入赤霞,澄于金亮。我突然就明白,今日写潮汕浪话,扪摩潮人气质、潮汕味道,已然绕不开色如琥珀的陈年洋酒。前朝旧日猪仔悲歌、水布传奇、侨批音书以至红头船、暹罗米、风油精、咸水表层层叠叠的模糊影像之上,是新变、矗起的海岸楼群、高速铁路、跨海大桥……今日之浮世绘里、名利场中,人们推杯换盏,壮怀逸兴、言笑晏晏或真或伪,亦正亦邪,而澄海鹅肝、普宁豆干们已在干邑玉液、北美冰酒的舌尖化蝶;潮阳麻叶、潮州冷打也每与飞天茅台、五粮水井、剑南泸州们物色亲近。

如是?如是。

静言思之,从前潮汕之非酒国醉乡,既缘省尾和暖,亦因国角人贫,善茶刮胃(嗜茶而茶性消食过甚,腹中荤尽成饥),研酒乏钱,并不说明潮汕人缺少野性,临杯无量,与酒不亲。宋明以降,潮汕社会虽形成以儒家礼教为主导的乡村治理系统,发展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然天风涛海一直是族群底色、文化精神、地缘活力。潮汕与海外——主要是东南亚的商贸与移民自成循环,非海禁迁界、闭关锁国所能扼止。

消极而言,行船走马三分命,尤其在大陆文明绝对强势的封建王朝,每视巨洋为盗薮,海商如寇倭。讨海过洋的族群,正当借酒壮气,食死浪歇(吃光算数),今朝有酒今朝醉。

积极而论,海洋文化崇尚冒险,掷杯煮海,不主一成,不囿一地一国,五洲四海一碗酒。山有穷处,水无尽头,“一条水布下南洋”“食到无,过暹罗”,实需有“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晋书·何无忌传》桓玄评从刘毅之语)的血勇垫底。故以精神气质论,潮汕人必能破立,敢赌好饮。

改革开放不久,汕头“浮”成经济特区,一大批胆子大、无顾忌、脑筋好的聪明人、破头仔利用政策空手套狼一夜暴富,早上踏轮框(踩单车),下午把罗离(罗离:方向盘,指开小车),一下子有了夜夜笙歌、千金买醉的条件。这种情形,当时在同为首批特区的其他城市,再后来随着开放深入扩大,在东南沿海地区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渐次上演,不过势头渐减。

富贵侈糜与情色娱乐亦并不简单,它有赖于场景构建与物质呈现,是道具、物料、话语体系、享受方式等多种元素的配置组合,必然体现历史积淀、文化认同、审美趣味、行方方式等方面的区别。法国的红磨坊有别于英国乡村酒吧;同是赌城,美国拉斯维国斯与澳门各有特色。

在这场盛大“浮景”与感官体验中,快意恩仇的潮汕人可谓全面崇洋,领头的正是洋酒。研酒败家?没有的事,君不见:酒起歌响,子孙大发展!酒怎么喝有派头(拉风、体面)上浪险(最拉风,最厉害)?越过白酒黄酒,无视茅台五粮,直接由米酒、药酒进入洋酒时代!然洋酒三千,潮汕人亦只取一类一瓢,国门一开,乡亲们就直扑那片法国顶级葡萄产区古老的橡木桶窖藏数十百年甚至数世纪的“生命之水”而去,根本不管不知伏特加、威士忌、龙舌兰、杜松子……初期甚至连自然发酵的“红酒”——低度葡萄酒都不被待见。“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曾经广为流传的广告金句,我怀疑它是把潮汕人设定为潜在的第一听众与市场受众,因为那时香港、潮汕两地的人头马消费量绝对占到干邑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绝大比例。几十年洋酒喝过来的兄弟说,一款俗称为“大头马大将军”的,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最先进入潮汕市场的干邑酒,不好喝,但在当时谁能喝上这个酒,就算浪险死


      人头马大将军


这样一个问题无疑更具案例价值,更有故事: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

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曹孟德当引为知音,击节叹服。孙大圣抱着仙桃,正赶来会饮。

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法国酿酒师会一个个气活回来,又笑死回去。

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恐怕顶尖的美酒鉴赏家、法国旧贵族,也未免边娘骂边垂涎。

江浙沪的世家小姐精致大爷们就此见识“海边粗鲁”:瞧,这群没教养的土豪!竟然把干邑当烧酒!北京大院里那些见过世面的权贵子弟听说,想必先鄙夷鄙夷,然后像《老炮儿》中的冯裤子一样,穿上他爸当年缴获的军大衣,挎上日本军刀,打个飞的,跑来参局。

当然,酒商最高兴。喝好并壮烈的远方朋友难忘怀。

“路易十三”(Think A Century Ahead)不仅是人头马、也是所有干邑美酒中仅次于李察的顶级酒。此酒由法国夏朗德省科涅克地区有近300年历史的雷米·马丁公司生产,纯以干邑区中心地带“大香槟区”的“生命之水”调制而成,陈化期须达50年以上。而众所周众的XO级别才需要20年。路易十三的另一个亮点,是其手工打造的水晶玻璃酒瓶。二十多年前,一瓶700毫升的路易十三价格在中国大陆的售价就要一万多。按法国人的说法,路易十三自1874年诞生以来,每一瓶都凝聚着历代酿酒大师毕生的精湛技艺与悉心调配,其香味与口感极为细致,余味萦绕长达一小时以上,自然也成为美酒鉴赏家梦寐以求的绝顶佳品。按法国人的规矩,品味此酒,自然是要在很高雅的环境中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呡,用舌尖的味蕾细细咂,然后闭起眼睛想象天女散花,诸香毕呈:譬如、水仙、茉莉、香草、鸢尾花、紫罗兰、玫瑰啊,核桃、百香果、荔枝、雪茄、树脂啊,啊啊啊……其实,不止路易十三,高品级的干邑烈性葡萄酒,照教科书都该这样喝。

但潮汕酒徒怎么喝路易十三?据我所知,那些年头,有种虽很不贵族却最快意人生的典型喝法,叫野喝,海喝。良辰美景之时,得意发财之日,性起兴发,叫上一二兄弟,或者三两密友,挟路易,斫鸭肉,开奔驰,海边走,上山去,找一处寂静无人风景独好的岩头水边,寻一条寂寞泊靠的闲船短艇,拥一湾蓝入天际的大海,听鸟,濯足,闻涛,辨鸥,数帆,看云,迎月!一樽一两万块钱的路易十三,就这样像普通的烧酒白酒甚至饮品一样,在指点江山或促膝神聊中慢慢见底。

潮汕有很长的海岸线,港湾岩岬交错。就说汕头市,东北面澄海区即原来的澄海县,有莱芜港与南澳岛的长山尾隔海相望。南澳跨海大桥建成前,这儿是汕头至南澳轮渡的渡口。南澳岛是个广东、福建交界处太平洋上唯一县级岛,岛上天然港湾、沙滩浴场之多、之美,远过夏威夷。市区以南,牛田洋至妈屿岛之间的汕头港广阔海面,使汕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既有外海、又有内海的海滨城市。一市二城隔海相望,东区的海滨路、南区的南滨路都是天然的观海长廊。再往南,有达濠岛的广澳湾、潮阳区的海门港。至于山,韩文公祠所在的笔架山与潮州古城隔江相望,出城开上个把小时的车即上凤凰山。大南山横亘潮汕东北境。揭西县的上半部即与梅县大埔的丛山相连……子有美酒,我有山海;子有豪情,我有风景;子能叫路易洒酒临江,万金一醉,我当代孟德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若为潮汕大地与高阳酒徒拟主客问答,想可如是。


野马画画                            老套


登山观海之外,更可直接出海。如果约到汕头内外海交界处妈屿岛渔民的小船,可以在海滨路靠近华侨公园的涵闸边登舟,携酒与茶,泛于中流,出汕头跨海大桥桥墩,绕有桃花岛之称的妈屿一圈,海浴,垂钓,赏月,听琴,斟北斗,客万象,稳泛沧溟空阔。只要能在那样的澄明无限中饮酒,管它喝什么,怎么喝,都是对的,好的,妙的。就真有个粗鄙难奈只为炫富的暴发户,能把万金佳酿如路易十三三万金佳酿如李察甚至更牛的名山藏酒如文革时代的同仁堂虎骨酒携入如此无尘大海出尘天地,酒神杜康与女神缪斯都要为之颔首,上帝也应说:凡与此会,一切凡夫,尽滌脏腑,羽化登仙。二十多年我还在汕头时,就曾数回泛海,最美妙的一次,是在中秋之夜。如今听说跨海大桥通后,有人进阶到买屋半隐南澳岛,数家年花十万合租一条可出远海的闲置渔船,经常出洋,动辄经日,当然更写意。不过,我还是更怀念那在中国大陆总体上还处于前游艇时代“越陌度阡”提前生出的海上明月,契阔谈讌。

那年秋天,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从市区开车出来,就是来到这儿,找了一块临海的大石坐下聊天,两人喝光一瓶路易十三。有一次,在与几数朋友开车上南澳,车到跨海大桥入口处的莱芜海边,车上一位朋友回忆起来,说。

又一次,也是和几个朋友开车进大南山,路过有着盛大水面的秋风岭水库,同行有人勾起类似的回忆。

其实不止两次,起码有四五次,我曾听身边和朋友、熟人说起类似的典故。

我都信。

兹事兹遇,基本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属改革开放初期,汕头成为经济特区不久。其时逆袭暴富者志满意得,政商胶结亦甚无禁忌,不管变相行贿、知已相酬乃至纯粹烧钱发泄,都需要一种既私密又率性的极端方式。路易十三作为当年众所周知的最贵洋酒,用视同土烧并率性野喝的方式处理,固未免暴殄天物或暴发粗俗之嫌,却是颠覆,能产生最大的解构快感,摧生包括味觉在内的特殊体验,为小心翼翼中规中矩的品鉴或宫廷盛宴所不能达至。

后来汕头发展缓慢下来,有一段时间甚至相当低迷,钱不好赚,而廉政越抓越紧,高档酒楼成为公务人员避忌的去处,社会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也逐步回归理性,但好洋酒的风尚仍占绝对优势。野喝路易十三之事基本绝迹,谁再这样弄也已显老土,一种家常、务实的喝法开始上位,由这种反常的家常、低调,倒逼出段位更高的常态豪侈,与野喝路易其实曲异工同而升级换代。七八年前吧,我有一次回汕头时路过广州,拜访好友郭莽园。郭莽园年长我十多岁,由汕头迁居广州有年,为西泠社员,是名满岭南的书画大家,汕头的朋友都敬称他“阿老”。茶过三巡,又来一位客人,五十开外,熟门熟路,一看就是常客。郭老介绍说他是做某某生意的,广州埠头大老板,也是老乡,能书画,喜风雅。他则谦恭随和地自称郭老学生。他进来时胳膊夹着个盛着红褐液体的瓮样大玻璃樽,放到茶几上一看,好家伙,原来是一瓶六斤重洋酒,陈化期达到20年的轩尼诗XO!他也就是晚上没事过来串门,找郭老聊点喝点的。再喝几杯茶,郭老拿出来一点花生米鱿鱼丝,好像还有卤鹅肉,放茶几上,一人个碗双筷水晶杯,我,他,郭老,还有郭老的次子郭青,大家便亦酒亦茶,开樽喝起。边喝边聊,意酣兴浓,走到画案边信手涂抹。记得那晚我还迫阿老给我写了个满四尺宣的“野”字。茶与酒、聊与饮,非常自然地无缝混搭到一块。这瓶市价大约八九千元人民币的六斤轩尼诗,那晚上大概被我们四人喝去一半,我倒。这种家常的豪侈,细想可不比当年的野喝路易逊色多少。这些年抓反腐廉政越来越紧,高档酒楼大家都不要去,卧槽改卧底,或者三五密友在家里低调“围鹅夜酒”,或者找个偏僻不起眼的街角小排档,叫几个菜,比如做盘蠔烙斫对鹅脚腌个血蚌炒数丛红脚芥蓝之类,菜金撑死也就几百元,但四五人至少一支蓝带即已上千元。酒比菜贵,好酒自带,这两条在汕头请客吃饭,早已成为定律。


 两种黑壳轩诗尼,左边的盒盖从上面打开,较老;右边的盒盖从旁边打开,较新,常见。


潮汕人对进口烈性葡萄酒之喜爱逮近痴迷,且几十年未改拥趸,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你随便捉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混得开的、有酒量的潮汕人,最好是黄、红两道资深人士,他们中不少人的喝酒史正好与改革开放以来酒入潮汕的历程同步,基本都是半个干邑洋酒的行家。比如说轩尼诗,以酒盒而言,现在年份最久的酒盒是红壳,其次黑壳。同为红壳,樽上人头大者为上,小者次之。黑壳也有两款,盒盖从上面打开的年份久,从侧边打开者为新酒。另一款叫“蓝带”的酒则酒樽不同,青樽的老蓝带又有九三蓝、九二蓝等分别。更直观的判断,则是酒色越深年份越久,洋酒倒入杯,行家一眼判。另外木塞也是一道风景,新酒的木塞色浅,老酒开出来,木塞浸着酒的部分发黑,甚至开瓶时会烂断。等等。如今说起来,这似乎成为一个无法洗白的暴发户指纹或崇洋胎记,潮汕人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有些说不清。做为一个40岁前在本土生活的潮汕人,而且本人蹲过机关,办过企业,算“多次元”人士,稍做寻绎剖析,或能发人所未言,为乡亲们提供自省视觉,也增加文化自信。


第一,  海外有亲,海上来酒。

中国改革开放实质性的第一步,是在东南沿海划出四大特区,根据自身历史、区位和资源优势,负担不同使命。深圳对接香港,全新造城;厦门对接台湾,带动福建;珠海对接澳门,无多话头;汕头对接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大家听了会觉得奇怪,其他特区都对接地,怎么就汕头对接人?告诉大家,这就是汕头终极厉害所在,现在叫做核心竞争力。汕头的确没有直接的地缘优势,要不怎么叫“省尾国角”?但我们有人!有人!有人!汕头背倚的空间是大潮汕,时间坐标,则是至少可上溯到唐宋的持续不断海上商贸往来与海外移民互动,是改革开放前即已形成的“海内一潮汕,海外一潮汕”大格局。闭关多年的中国政府要改弦易辙对外开放,取信于全世界,取信于发达国家,首先必须争取已在海外国外创业有成的“自已人”回来投资,有这个药引,才能进一步吸引真正的外资,斯之谓统战。开放伊始,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快慢成败。这个资源,这个重任,当时举全国只有潮汕具足。福建人多走台湾,关系破冰还早。温州人走欧亚非,那是后来的事。特区既设,政策缝(有意或无意存在的政策红利或法律漏洞)也是大大的,数千万四海潮人乡情既浓,而其中更不缺少深谙商机大势的吃蟹人,当然闻风而动,纷至沓来回乡观光探亲,考察投资,带个洋酒洋香入口,还不是顺手的事?既来之则喝之,送礼更有脸子,大家哪能不就地享受,顺此崇洋?再说了,改革开放之初先富起来那批人的第一桶金,大多数只能是靠钻政策缝卖批文或走私完成积累。烟酒都属重税商品,洋酒的内需与本地市场若拉动起来,无疑也为进出口与走私增加一项大宗商品。那时喝洋酒,客观上还有这么一个积极作用。


第二,  正传法嗣,用酒投票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个阶段各处制假造假很严重,食品更厉害,包括茅台、五粮在内的国产高档白酒属重灾区。潮汕人作为海洋文化在中国大陆的“正传法嗣”,一不为官方宣传所动,二打心里不信任国产酒,那就直接喝洋酒。毕竟法国葡萄酒有千百年传统,干邑品牌更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与难以造假的高科技标准化包装。你假你的老白干,我喝我的真轩尼。事实上,潮汕制假造假也曾有个时期相当严重,但以劣充优不是主流,昧良心到伤生毒命的事一般没人敢做。潮汕人造假主要是充牌子,多数产品质量比真品还好,一个阶段甚为流行的白壳烟即是,比正牌中华烟好抽、更贵,堪称真正无印良品。洋酒厚利需求大,不免也有人动心思,但首先是外盒洒樽制作精工,本身早已有高科技防伪手段,而干邑酒的口感与色泽特殊,真假易辨。据资深人士透露,干邑酒做手脚,最多只能用低品级酒液替换高品级。一个做法,据说是在瓶底打针抽换。大家下回喝轩尼诗,多摸摸酒屁股。

潮汕人喝干邑烈性葡萄酒很讲究公开、有趣 ,有一套相当有设计感 的关于酒量的约定。上图是拿一个酒杯放平了,酒加到正好水平不溢 出,这个量叫”一劈“,劈,潮汕话中肉的量词,相当于一片,一口。下周叫”一炮“,是把一个酒杯斜置于另一个酒杯上,同样加酒至水平,大约是一劈的两三倍,是一大口了。用于別洋酒的杯,也有大小大同的一套,杯大则劈肥,随杯而定,不机械。



第三,色合味正,心水拿来。

前面说了,潮汕人原来喝惯家酿米酒或果酒药酒,不习惯直接喝高度白酒,对酱香型浓香型凤香型清香型什么的基本没有概念。干邑葡萄酒颜色暗红似果酒药酒,又有多种果味,起初喝起来估计和十全大补没多少区别,但风光逾倍,且也确实更好喝,用潮汕人的说法,叫入口滑甜滑甜。醉的也舒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如今喝干邑,柳暗花明而更香。悦目,顺口,滑甜,更香,这也就意味着潮汕人对干邑烈酒更适应,比喝白酒适应。这就带出更实质的问题:法国干邑者,潮人利器也。


第四,  以酒御酒,和饮生财。

喝酒是乐事还是苦差?答曰:喝时乐,醉后苦;喝得恰好三中花,喝到沉醉抬担架。酒为地气渤聚之精华,原料、工艺、窖藏可以的很大差异别,适应人群也各不相同。江浙醉黄梁,北人善白酒。改革开放前死水一潭,北不往南不来,潮汕人关起门来浸脚剥柑喝米酒是没有问题的。改革开放后,生意做全国,来的都是客,奈何奈果酒?总不能让喝惯白酒烧酒的客人——客户反过来陪主人喝低度又无品的家酿土酒,如此,宾主难尽欢,合同如何打?有道是酒场如战场,和气生财之道,是要客人喝好又喝倒,主人喝高企好好。如此两全其美的难事谁能办?干邑美酒办!轩尼贵重,天下皆知,潮汕人好喝洋酒又出了名。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来到潮汕,都想尝试一下,饮有荣焉。轩尼蓝带入口甜滑,还带果香,外地人往往放松警惕,但此酒后发,沉醉起来,任你蒋门神还是稽叔夜,照样玉山倾倒。潮汕人则天生与之相合,后又久经考验,深知其性,能多饮而少醉。如此一局酒下来,客人往往既舒服,亦服输。潮汕人若弃洋就白,岂不自失前蹄?以前编“潮汕十八怪”,中有“出门自带橄榄菜”,橄榄菜倒不一定带,迷尔工夫茶具则非带不可。现在更听说有潮汕老板到北方出差谈生意,第一件事,先交代马仔快递轩尼诗。


 野马画画     

野马写字           《短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