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 张巡死守睢阳这段历史

 凤凰山居士 2018-12-16

安史之乱中,历史上的张巡确实了不起,在绝境下能坚持那么久,意志坚强,并且战斗力也强。对方还多次劝降,不是他没得选,要选完全可以苟且,哪怕不做叛徒,弃城总能逃出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愧千古之名。按照现代观点,吃人绝对是错误且不可原谅,按照唐朝的看法呢?肯定也是错误的,但是,是否完全不可接受?时代不同,不能以今人的思维去看待古时的事情。不管怎么,张巡守城直到最后一刻,令人敬佩,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吃人不对,只是无奈吧!至于是不是百姓自愿被吃,意义不大,毕竟没有选择,也无相关确切的史料,寥寥数笔也勾画不出当时百姓的心理。

不过,可能要是换作几百年前,有人骂张巡,吃人没有人性,估计会被主流喷死。现代人,思维的方式不一样了,考虑问题,更多的从个人意志本身,所以现在的很多人都在质疑,那被吃掉的百姓是不是自愿的。国家兴亡之际,舍生取义,从容赴死,从古到今都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壮举,烈士,这个价值观从没有变过。但是,在国家兴亡之际,没人问你愿不愿意,上城墙出战,直接被放弃,被剁吧剁吧煮了,被吃掉了以后,大后方的人还拍手说,壮哉百姓!这个就真是无语了。

千年过去了,文明发展进步了这么多,感谢现代的言论自由,至少咱可以正大光明的说一句吧,就好像道德只能用来约束自己,不能用来约束别人。自己舍生取义是壮举,千古称颂,逼迫别人舍生取义则不是。再碰上这种事儿,希望可以全城征集自愿被吃掉的人,死后封烈士,为国捐躯。放过那些不愿意被吃掉的百姓吧,说不定人宁愿冲出去战死呢!

不管什么情况,想投降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是被绝大多数人否决的原因是什么?无非有从北方逃过来的人,从北方沦陷区传来的消息,叛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漂杵,以杀人取乐,你以为是在开玩笑吗?多民族的安史联军,攻下来的城池,军民秋毫无犯?怕是十日不封刀,烧杀抢掠如儿戏。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张巡,张巡在守睢阳前,战绩不多,可几乎都是以弱胜强,打的很漂亮吧,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要是他在一开始就不守,献城投降,得到的会更多吧,不敢说拥兵自重,至少要比带领这千人守城来的好的多吧,有些人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唐王朝的封赏等等,最开始还有几千人马,御敌十几万,可能他头脑发达,很聪明,还觉得自己能守住,能封侯拜相,到后面只剩千余人了,他还觉得自己可以活着出去?不可能了,唯一死尔。能多守一天,身后江淮就能多安一天罢了,至于身后名,最早就抛弃了,不然带领数千将士,一番决战,还不是忠烈千秋?还至于在今日,被人指着脊梁骨痛骂。

再然后,我们来看看必要性,有人说,无非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至于做这么泯灭人性的事吗?就算不说睢阳重地的重要性,张巡是个有担当的人,有担当的人做有担当的事,他降了看起来是一城一地几千人的得失,可是万一,万一他降了,他降了之后,没有一个人抵抗了,他身后的人也降了,于是,安史联军所到之处,望风而降,恐怕,神州大地多出来一次东西分治也未可知。

那个时候,安史联军统治下的地域,跟五胡乱华时期,长江以北,会不会一样,谁能保证?不求身后名,不要此时地位,绝对劣势,弹尽粮绝,守城十月,能安眠几日?不说伤痕累累,温饱都不可能保证的,每一天都有死去的可能,所求为何?无非是江淮重地晚一天沦陷,这样的人,这样有担当的读书人,不算是英雄?不算是脊梁?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吃人这件事的本身,在那个时代,易子而食,太多次了,这是人性的泯灭,无疑。可是,在极端的求生大势之下,我们只能表示沉默和默哀,以及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导火索早些灭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有些英雄,永远不必再去做某些被其所为之人来指肩诟骂的恶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