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巡的“爱国主义”|荒原

 东方文海传媒 2020-08-14

东方文海传媒致力于打造“当代作家的成长家园”,以情感类作品为主,与《读者》、今日头条等合作,阅读量300以上或留言30条以上的作品将在今日头条发表。

张巡的“爱国主义”

作者:荒原

战争,是无尽的杀戮和死亡。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偶然间,我读到了这样一场战争--安史之乱。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甿失业,户口凋零,忍弃枌榆,转徙他土”。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随之,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应该说是统治阶级内部只知搜刮民财,以致奸臣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叛军首领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安史之乱爆发数月后,安禄山就攻陷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 于是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燕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此时,我们应理解为两个统治集团之间的生死争斗,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尽快结束战争,能够安居乐业应当是老百姓最大的意愿。当然,应运而生的历史人物张巡拒绝投降,力保旧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无可非议。张巡率领睢阳军民在城中无粮,连老鼠都吃光了的情形下还殊死抵抗,场面甚为惨烈,张巡在城破后英勇就义,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但是,当我翻开《唐书·忠义传》,书载:“张巡守睢阳城,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劈开人的骨头来烧火做饭)。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读罢《唐书·忠义传》这段文字,我为之愕然,泣而难耐。我的学生时代就从课文中(课文中把张巡守城中食人之事作了删除)把张巡作为爱国将领而顶礼膜拜。一个爱国的形象转瞬间变成一个残杀爱妾、残杀百姓而食的恶魔,我其实很难接受,我自问难道爱国与爱民不能兼得?当张巡舍身为腐朽的唐王朝坚守他的信念时,却靠着残杀城中百姓来维系他的忠君,城破之时,城中三万多居民被食仅剩四百余人。鲁迅说封建礼教吃人,在张巡困守的睢阳城却实实在在地吃起人来,只是把鲁迅的抽象吃人转化成了真实而具体地吃睢阳城中百姓。清代王夫之说张巡血战以保障江淮的功绩固然很大,但是困守孤城、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只需一死明志,“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可怜睢阳的数万百姓,没有死在保卫城市的战斗中,竟成了张巡的军队向君王明志效忠的腹中之物。张巡借战争而残酷的杀戮,似乎揭示了统治者更为自私和虚伪的面孔。

时至今日,古睢阳(今商丘市)境内古迹胜景灿若星辰,南湖公园千亩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湖湖边绿树成、绿草茵茵、鲜花点缀,小品雕塑别具一格,空气清新怡人,今日之睢阳的确是闲遐游乐的好去处。然而,当张巡祠被授予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时,我又一次愕然!消息称“张巡祠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而建,睢阳保卫战阻止了安史叛军南下,为平息叛乱,匡复唐室,保护江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立下了不朽功劳...”以吃掉睢阳近三万百姓而试图去换取匡复唐室及所谓的保护江南百姓,真不知张巡的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仿效?

作者简介:荒原,祖藉浙江省嵊州市,毕业于贵州师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爱好散文及现代诗歌创作,现己退休。

投稿须知

1、投稿须为原创,未在其他公众号平台发表过,请勿一稿多投,5天内未通知的可投其他平台;

2、作品不涉及政治,体裁不限,传递正能量;

3、投稿前请加主编微信(bole6699),以方便发稿费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