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3)

 江山携手 2018-12-16
王立群讲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03: 初露峥嵘
  
   [画外音] 吕后是刘邦的妻子,在秦末动乱的年代一直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刘邦经过反秦斗争,经过和项羽的楚汉战争,最终建立了汉朝,登上了皇帝宝座。吕后也一跃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后,母仪天下,尊贵无比。但是她并不甘心于仅仅做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后,她竟然在刘邦仍然在世的时候就跳到前台,对开国功臣大肆屠杀。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大汉王朝的皇帝刘邦对此事的态度又是什么呢?
    和刘邦一块儿打天下,并且为刘邦建国立了大功的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臣,一个是韩信,一个是彭越。但是这两个功臣在开国以后不久就被杀掉了,杀掉这两个功臣的人,并不是刘邦,而是刘邦身边的一个女人,也就是吕后。按说,处置功臣应当是皇帝的事情,作为皇后的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杀彭越呢?这个事情,我们还要追溯一下。
    刘邦跟项羽打了四年仗,最后战胜了项羽,做了皇帝,但是刘邦做皇帝付出了一个很高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他在追击项羽的时候,走到固陵,韩信和彭越都不来增援,合围项羽。最后,刘邦不得已采取了张良的一个计谋,张良这个计谋的核心观点,是要刘邦和韩信、彭越这些当时最有军事实力的人共分天下,我们也把它简称为共天下。所以,刘邦在无奈之中,接受了张良的这个计谋,答应把大片土地封给了韩信和彭越。结果,韩信、彭越的兵力会聚垓下,最后把项羽灭掉。所以说,刘邦是付出了一个很高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不再属于刘邦管辖,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共天下的局面。当然这个局面并不是刘邦的初衷,按照刘邦自己的想法,他最想要的是家天下,而不是共天下。共天下只不过是一个无奈之举,权宜之计,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就对他的最重要的功臣韩信采取了一连串的动作,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这些动作是一个接一个。首先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然后第二年借口有人谋反,把楚王韩信降为淮阴侯,这些做法已经表明刘邦已经开始想改变共天下的局面。不过,刘邦做得很巧妙,他这个做法按照我给他总结,这叫逐步到位,就是一步一步地到位,而不是一步到位。
    [画外音] 韩信从手握重兵的诸侯王一步步被贬,他对刘邦的威胁也在不断地降低,到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还被迫居住在天子脚下的长安城中。虽然韩信是汉初著名的军事天才,但此时是龙困浅滩,已经难有作为,按说他对大汉王朝的威胁已经很小了。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吕后要杀掉他呢?
    这个变故就是陈豨的叛乱。陈豨原是刘邦手下最信任的大臣,由于他的信任,所以才把陈豨派往边疆地区,负责监督赵国和代国两国的军队,所以陈豨掌握着两个国家的军权。陈豨这个人有一个喜好,他喜欢学习战国时期的信陵君,信陵君有一个特殊爱好就是养门客,信陵君号称手下门客三千,所以陈豨也爱养门客,当然达不到信陵君那个程度。陈豨这个喜好,无非是表示他招贤纳士,再一个是为了讲气派,没有其它的意思。陈豨有一次从代国的边地进京的时候,路过赵国的首都,在赵国的都城住下来,他带的宾客有一千多人,把赵国京城所有的旅馆全部住满了。当时赵国的国相是周昌,周昌发现陈豨有这么多门客,他就有了想法,就给刘邦打了一个报告,他说,陈豨在边地掌握了重兵,而且他手下有那么多门客,这个人看来不可靠,非常危险。他手握重兵,又有众多的人来协助他,一旦造反就能迅速成气侯。这个话传给刘邦以后,刘邦马上就相信了。刘邦的相信源于一点,就是他对天下的这些掌握军权的人不放心,再就是他很信任周昌。周昌值得信任至少有两点:第一,周昌是他沛县的老乡,当年周昌在刘邦这个泗水亭长的手下还任过职,他们是老乡,又是老同事,所以他相信周昌,加上周昌这个人说话很直,是个直臣,刘邦就更相信了。然后派人去调查,这一调查就被陈豨发现了,陈豨发现后很惊慌,很害怕,于是开始做应对的准备,主要准备就是联络当时已经投降匈奴的汉军,和他们联系上了。紧接着,在这一年的7月,就是汉十年的7月,刘邦的父亲病故,召陈豨进京去参加陪祭,陈豨不相信,更害怕了,于是到了9月,陈豨就叛乱了。陈豨的叛乱,完全是被周昌的密告和刘邦的猜忌逼出来的,陈豨其实毫无反意,只是因为他处在刘邦的极度猜忌之下,为了保全自己,最后不得已走上了反叛之路。陈豨的叛乱,牵动了当时一个很大的局面,第一个被牵进去的人就是韩信。
    陈豨一叛乱,马上就有人向京城报告,说韩信与陈豨有勾结,当时镇守关中的是吕后,吕后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没有调查,不去核实,也没有向刘邦报告,她当机立断要抓韩信。韩信可是吕后的恩人,吕后曾经在楚汉战争中被项羽扣了两年多做人质,最后怎么回来的?她最后回来是因为韩信占了齐国,断了楚军的粮道,项羽在断粮的情况下被迫和刘邦议和,这才放回来了吕后,从这个意义上讲,韩信是吕后的恩公,但是吕后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讲这个恩公了。吕后放回来的那年是汉五年,她下令逮捕韩信这一年是汉十年,也不过是过了五年,马上就要抓韩信。当然她抓韩信动静大,用了箫何的计诱骗韩信进宫,把韩信抓起来。这是吕后在汉十年陈豨叛乱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杀韩信,杀得非常果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吕后这个人,是个政治强人,她不是一个一般的主妇,不是一个一般的皇后。
   [画外音] 为了一个没有经过核实的报告去杀自己的恩人,这在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吕后杀韩信的时候却没有一点犹豫,这已经显示出吕后这个人身上有一种政治女强人的色彩,她的果断和狠毒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那么,杀了韩信后,吕后的下一个目标又瞄上了谁呢?
    而陈豨的叛乱又牵动了第二个汉朝的功臣彭越。彭越这个时候是功封梁王,梁国所在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和河南一带,地盘没有韩信的大,但是梁国的这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跨山东和河南两省,是中原腹地。而彭越此人在楚汉战争中,他对刘邦的帮助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而且立了三次大功。汉三年他第一次断项羽的粮道,迫使项羽回援,导致刘邦一夺成皋;汉四年,他占领了外黄、睢阳17座城,迫使项羽第二次回援,让刘邦二夺成皋;到汉五年,他又参与合围垓下消灭了项羽。但这个时候,陈豨的叛乱怎么会把彭越卷进来了呢?是因为刘邦平叛的时候,召彭越出兵,彭越只派了他手下的人带兵参战,他本人没有去,刘邦为此十分恼火,马上派人去斥责彭越,彭越听到斥责以后非常恐慌。恰巧在这个时候,彭越的梁国出现了两件事:一是,刘邦发怒以后,彭越就想去向刘邦请罪,说明情况解除误会。但是他手下有一个叫扈辄的大将劝他说,你不要去,你去了就是死,彭越就犹豫了。第二件事,梁国有一个太仆,太仆就是管车马的官,相当于今天的交通厅长。这个管车马的太仆犯罪了,彭越要杀他,太仆就跑到刘邦那儿去告状,说彭越要跟扈辄联合起来造反。这一下子,刘邦抓住了机会,就派人去秘密逮捕,彭越毫无造反的准备一下被刘邦逮住了。然后,刘邦处理彭越的办法和处理韩信一样,是一步一步到位,首先把他的梁王免了,然后把他发配到四川,结果彭越非常不幸,走到陕西的郑地,就是今天的陕西与河南交界之处,他碰见了从长安到洛阳去的吕后。彭越一见吕后,像见了亲人一样,赶快向吕后倾诉自己的冤情,他一倾诉完,吕后就说,好,你跟我走吧,我回去给你帮忙,吕后就把已经走到郑地的彭越给带回来了。回来以后,吕后就对刘邦说,彭越可是个壮士,你把他放到四川,他要是反起来怎么办?不如把他杀了。刘邦怎么回答史书没有记载,但史书记载了以下的情况,吕后马上指使彭越的门客去自首,告彭越谋反,然后法官就裁定,彭越是谋反罪,再往后就给彭越执行了两项酷刑,第一,灭三族,父族、妻族、母族全部杀光;第二,制肉酱,把彭越的尸首制成肉酱,分给天下所有的诸侯,而且下令一定要亲自吃,由中央政府派人监督,一个一个诸侯王亲自去吃彭越的肉酱。彭越要是到四川去了说不定还能够再延长几年生命,但是他途中碰见吕后,还以为是碰见了救星,结果遇到的却是个灾星。他向吕后诉冤,我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他确实冤枉,他没有叛乱,他比韩信要冤得多。我们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明明写着韩信有谋反的一面,而彭越一无所有,他是最冤枉的。第二,他不了解吕后,他觉得吕后是皇后,替他求求情就可以了,他不知道,吕后可不是个一般的人。第三,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彭越缺乏政治远见,如果他知道他和刘邦的关系,在消灭项羽之后实际上走到了历史的拐点,早明白这一点,他也许不会再去向吕后求情。所以,我们看吕后在汉十年这一年之中,她就连着杀了一个韩信一个彭越两个功臣,而且这两个人是最大的开国功臣,都被她杀了。所以在今天的历史上,人们都说吕后这个人残忍,其中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杀韩信、杀彭越这两个开国功臣。
    [画外音] 吕后是皇后又不是皇帝,她本来是没有理由去处理朝政的。作为一个后宫皇后,她为什么要亲自干预朝政去杀韩信、杀彭越呢?她杀这些功臣的时候,大汉朝的皇帝刘邦在干什么呢?为什么在吕后大开杀戒的时候居然没有受到任何阻挠,杀得还非常顺手呢?
    我觉得这里边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吕后利用了刘邦和韩信、彭越的矛盾,她把这一点算是看准了,她吃透了刘邦。刘邦做了皇帝以后,由于他家天下的主导思想和共天下的客观局面,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冲突,所以,他对功臣的猜忌,对功臣的杀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一个矛盾的存在,就是家天下与共天下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刘邦必然要杀功臣。既然如此,吕后所做的事情就是四个字,顺势而为,既然你要杀,我就帮你杀。所以,人们做事情,逆势而行是非常困难的,顺势而为是很容易办到的。吕后就是看准了刘邦跟功臣之间的这个根本冲突,顺势而为,她是能杀一个就杀一个,能多杀一个就多杀一个,为什么呢?因为刘邦跟吕后两个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两个人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可以说目标一致,策略有别。刘邦主张的是一步一步到位,吕后主张的则是一步到位。刘邦像对韩信、齐王、楚王、淮阴侯,都是逐步下台阶;吕后没有的,吕后很干脆,一刀解决。再一个呢,吕后作为一个皇后,她应当在朝政问题上处于后台,但是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跳到前台,亲自出面。刘邦呢,你跳到前台,我就躲到后台。刘邦为什么同意吕后这么做?我觉得刘邦的内心里还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两个字:分谤,诽谤的谤,分开的分。杀功臣这个事,历史上肯定是要记录的,这在历史上是要留下骂名的,现在刚好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这个罪名,也就是说,吕后替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替他分担了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千秋骂名。所以他们两个比起来,刘邦更是一个老狐狸,他比吕后还狡猾。吕后有一点赤裸裸,刘邦倒是很圆滑,乐得有一个人替他操刀,他在后面看结果,反正目的达到了,还有人替他分谤,刘邦何乐而不为呢?
   [画外音] 吕后的心狠手辣历史上有目共睹,汉朝最大的两个功臣韩信和彭越都栽到了这个女人手上,她杀起人来没有任何犹豫。汉朝的皇帝刘邦出于稳定江山的考虑,对吕后斩草除根,赤裸裸地杀戮功臣韩信和彭越的做法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但是,看到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一个个被杀,刘邦内心里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
    吕后杀了韩信以后,史书记载了这样几句话,“高祖已从豨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刘邦从陈豨的平叛中回到京城,才知道韩信死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吕后在杀韩信的时候,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吕后这个人胆子又大,看得又准,她知道,杀了没事。其实她跟韩信并没有仇,韩信还是她的恩人,但是她把刘邦这个人的心思猜透了,他们两个人夫妻店,男女混合双打。在这个心照不宣的事情上,吕后才敢于不请示、不汇报。刘邦是什么表现呢?听说吕后擅作主张杀了韩信,史书写了五个字,“且喜且怜之”,第一个反应是喜,这就把刘邦猜忌功臣、杀戮功臣的心全暴露出来了。其次才是怜,有点惋惜,这么一个军事天才,就死在这么一个女人手里了。
    吕后敢杀功臣的第二个原因是顾忌政局。在第一集我讲过,吕后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家庭主妇,不过当时那个家很小,只有刘邦、吕后和他们的儿子、女儿。现在不同了,现在吕后管的是个大家,整个天下都是他们刘家的,所以,吕后作为整个天下的家庭主妇,她也要恪尽职守了,她要尽她的责任。我下面举一组数字大家听一听。汉十年,也就是杀韩信、杀彭越这一年,刘邦60岁,太子刘盈14岁,吕后30多岁,大家看看这一组年龄,吕后在这一组年龄上也想着一个问题,想什么问题呢?刘邦这一家之长,要是归天了怎么办?汉代的医疗条件是有限的,刘邦又是多次受伤之人,黥布叛乱的时候,刘邦就病得卧床不起,不能挂帅出征,那时候刘邦的身体已经非常糟糕了,60岁成了健康极其恶化的老人,一个30多岁的妻子,带着一个14岁的太子,她能不为这个家操心吗?显然她要为这个大家操心。我们明白了这个事实就可以知道,吕后不赞成刘邦的一步一步到位的做法,她觉得那太慢了,如果一步一步,最终没走到终点刘邦就撒手归天了,那怎么办?她想得比刘邦还要周到,因为他们的年龄差距在那儿摆着,太子才14岁,而那些手握重兵的和他们一块儿打天下的老臣们,一旦刘邦不在,这些人会生出什么变故呢?谁都很难说。吕后顾及到了后刘邦时代的政治局面,这是她非常担心的事情,刘邦可以不想,但是吕后要想,她不能不想这些问题。她觉得不如我一步到位,一刀了断,万事皆休。此外吕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作用,刘邦在世的时候是她的靠山,即便杀了韩信,杀了彭越,只要刘邦活着,其他的功臣即使再不满意,也不敢轻易地造反,如果等刘邦死了那个时候她再去杀,那会出现什么局面呢?这也很难讲。所以对吕后来说,她也想让刘邦在世的时候,她去前面操刀,刘邦躲到后台,也可以替她分担点责任。刘邦是让前台的人分谤,吕后是让后台的人分责,这个责任让一个人承担,谁也担当不下来。
    第三个原因,刻意扶持。所谓的刻意扶持,是指刘邦对吕后这一派的刻意扶持。汉朝初年的宫廷是三派势力:一派是以刘邦为首和刘邦的八个儿子为骨干的皇族太子派;另一派是力量非常强大的元老功臣派,元老功臣派中杀了韩信、杀了彭越,但是还有箫何、张良、陈平、周勃、樊哙、灌婴等一大批人都在,这是汉初宫廷中间力量最强劲的一派;第三派叫吕氏外戚派,这就是吕后和她的两个哥哥,她两个哥哥已经都封了侯,这一派虽然有一个皇后,有两个侯,但人数少,力量显然比较弱。老谋深算的刘邦,在他垂暮之年实际上做了种种安排,他这个时候刻意扶持的其实是外戚派,考虑到当时外戚派的力量不强,他要扶持吕后,壮大外戚派,让这一派的势力强大到可以和元老功臣派抗衡的程度。这说明刘邦在对他身后事情的安排上,抓住了一个总的原则,叫权力制衡,要三派势力相互制约,而最主要的是要外戚派和元老功臣派这两派力量大体相当,能够相互制约,要让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刘邦让吕后去杀韩信、杀彭越,实际上等于挑动了这两派的矛盾,如果吕氏外戚派和元老功臣派这两派斗起来,那么我们可以想到,渔翁得利的只会是刘氏皇族派。所以,刘邦在他暮年支持吕后杀韩信、杀彭越,就是有意地扶植吕氏外戚派,让这一派的势力做大做强,做到能够和元老功臣派抗衡,最终让刘氏皇族派成为最大的赢家。刘邦这个安排,也导致了吕后敢于赤裸裸地杀开国功臣,所以吕后的杀戮实际上有刘邦的支持在里面。讲到这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刘邦最后的几年里,吕后借助于刘邦的扶持之力,在政坛上迅速崛起,在剪除开国功臣的斗争中初露峥嵘。而随着刘邦的去世,吕后已经举起来的屠刀还会挥向谁的头上呢?请看下集《废立之争》,谢谢。
                                             (根据视频记录及相关博文修订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